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初立:有人谓司马篡魏,后嗣亦为刘裕篡

西晋初立:有人谓司马篡魏,后嗣亦为刘裕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3/12/20 6:05:46

西晋初立:有人谓司马篡魏,后嗣亦为刘裕

华夷混杂,宇宙腥膻,这是我国历史上,向称为可悲可痛的乱世。其实,华人非特别名贵,夷人非特别鄙贱,如果元首清明,统御有方,再经武将相,及州郡牧守,个个是贤能廉察,称职无惭,就是把世界万国联合拢来,凑成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邦,也不一定就是难事,且好变做一大同盛治了。眼高于顶,笔大如椽。无如我国人一般心理,只守定上古九州的范围,不许外人羼入,又因圣帝明,寥寥无几,护国乏良将相,殖民乏贤牧守,仅仅局守本部,还是可以治多乱少;所以旧儒学说,主张小康,专把华夷大防,牢记心中,一些儿不肯通融,好似此界一溃,中国是有乱无治,从此没有干净土了。试搜览古史,何朝不注重边防,何代能尽除外患?日日攘外夷,那外夷反得步进步,闹得七乱八糟,不可收拾。究竟是备御不周呢?还是别有他故呢?古人说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又云:“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这却是千古不易的名言。历朝外患,往往从内乱引入,内乱越多,外患亦趋深。照此看来,明明是咎由自取,应了前人的遗诫,怎得专咎外夷与防边未善呢?

总说五胡十六国的祸乱,因猛然触起心绪,想到外祸最烈,无过晋朝,晋自武帝奄有中原,仅阅一传,便已外患迭起,当时大臣防变未然,或说是罢兵为害,或说是徙戎宜早,言谆谆,听藐藐,遂致后来外祸无穷,由后思前,无人不为叹惜。那知牝鸡不鸣,群雄自息;八王不乱,五胡何来?并且貂蝉满座,塵尾挥尘,大都龌龌龊龊,庸庸碌碌,没一个文经武纬,没一个坐言起行。试想!这种败常乱俗的时局,难道尚能支持过去么?假使兵不罢,戎早徙,亦岂果能慎守边疆,严杜狡寇么?到了神州陆沉,铜驼荆棘,两主被虏,行酒狄庭,无非是内政不纲,所以致此。既而牛传马后,血统变迁,阳仍旧名,阴实易姓,王马共天下,依然是乱臣贼子,内讧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单剩得江表六州,扬荆江湘交广。尚且朝不保暮,还有甚么余力,要想规复中原呢?幸亏有几个智士谋臣,力持危局,淝水一役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那大河南北,长江上游,仍被杂胡占据,虽是倏起倏衰,终属楚失楚得,就中非无一二华族夺得片土,与夷人争衡西北,张实据凉州,李嵩据酒泉,冯跋据中山。究竟势力甚微,无关大局;且仇视晋室,仍似敌国一般。东晋君臣稍胜即骄,由骄生情毫无起色,于是篡夺相寻,祸乱踵起,不能安内,怎能对外?大好中原,反被拓跋氏逐渐并吞,成一强国,结果是枭雄柄政,窥窃神器,把东晋所有的区宇,也不费一兵,占夺了去。东西两晋,看似与外患相终始,究竟自成鹬蚌,才有渔翁。西晋尚且如此,东晋更不必说了。有人谓司马篡魏,故后嗣亦为刘裕所篡,这是从因果上着想应有此说;但添此一番议论,更见得晋室覆亡,并非全是外患所致。伦常乖舛,骨肉寻仇,是为亡国第一的祸胎;信义沦亡,豪权互阋,是为亡国的第二祸胎。外人不过乘间抵隙,可进则进,既见我中国危乱相寻,乐得趁此下手,分尝一脔,华民虽众,无拳无勇,怎能拦得住胡马,杀得过番兵。眼见得男为人奴,女为人妾,同做那夷虏的仆隶了。伤心人别有怀抱。自古到今,大抵皆然,不但两晋时代,遭此变乱,只是内外交迫,两晋也达到极点。为惩前毖后起见,正好将两晋史事,作为榜样,奈何后人不察,还要争权夺利,扰扰不休,恐怕四面列强,同时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国,更闹得一塌糊涂,那时国也亡,家也亡,无论豪族平民,统去做外人的砧上鱼,刀上肉,无从幸免,乃徒怨及外人利害,试问外人肯受此恶名吗?论过去兼及未来,真是眼光四射。

(本篇完)

标签: 刘裕

更多文章

  • 气吞万里如虎-大器晚成的刘裕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刘裕

    刘裕是谁?相信不熟悉中国历史的国人都不一定知道。但此人的的确确是一代雄主,辛弃疾曾有诗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他。刘裕在东晋末年,以平民之身从军,平定叛乱,剪灭群雄,最终建立了刘宋王朝,是为南北朝时期南朝疆域最大的政权。只可惜天不假年,如果刘裕能够多活几年,收复北方失地应该不是

  • 两朝风云刘裕攻陷长安后得而复失,刘义真是其中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刘裕

    刘裕率领大军攻占关中长安,平灭后秦,是东晋建立以来北伐最大的成果。在刘裕之前东晋朝廷的掌权者有过屡次北伐的经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不要说占领长安这种政治上极具象征的大城,即便是将军队开到旧都洛阳附近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可以说刘裕占领长安是他此生最为巅峰的时刻,也是南朝军事上对北朝最具战略优势的

  • 一个因整容变得美丽才成为南梁萧衍的妃子,整容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萧衍

    一个因整容变得美丽才成为南梁萧衍的妃子,整容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跟着韩剧的盛行,大大加重了世界各国女性对漂亮的寻求,据统计,每年各国参与整容的比率越来越高,有时是百分之八十的份额。自古以来就有人说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殊不知,王源之,即是一个由于整容后变得漂亮才变成南梁萧衍的妃子,后又荣升为

  • 梁武帝萧衍的贵嫔,生下来便带“紫气”,诞下太子却做不了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萧衍

    丁令光(484—526年),萧衍谯国(今安徽亳州)人。父亲丁道迁官至兖州刺史、宣城太守,世代居住襄阳。传说丁令光出生之时,有神光照室,紫气弥漫。而且丁氏年少时勤于劳作,夏日常与邻女月下纺织,诸女都被蚊虫叮咬,但丁氏毫无所觉,诸女视她为奇人。她的左臂上曾有颗红痣,治疗多日未见退去,当她嫁给萧衍后,这红

  • 郢城齐军是被萧衍军击败的吗?其实不是的,齐军失败完全是因为他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萧衍

    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朝代更迭不断;光南朝就先后出现了四个帝王;其中前两个同宗同族,都是汉朝萧何的后代;在南朝梁替代南朝齐的过程中,两军在郢城有一场战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战斗的结果是梁军大胜,从而为南朝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上都说梁军大胜的原因是大军实力雄厚、人心所向,加上指挥者战法得当;后来史

  • 南朝的齐、梁本是同宗,为何萧衍还要改国号为梁?原来里面有辛密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萧衍

    南齐的建立者是萧道成,我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不敢说精通,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很多细节我在我的大话南北朝的专栏里也有提到过,大家都很疑惑为啥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和后来的梁都属于“萧家”的天下,可是为啥到后来萧衍上台后,不用“齐”为国号而用“梁”为国号?大家好,我是搜史君,读了这么多历

  • 奇葩皇帝萧衍:为了长寿40年不碰女人,活到86岁却沦为千古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萧衍

    在中国古代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一共出现了494位皇帝,而在这些帝王之中,活到了八旬以上的却仅仅只有元世祖忽必烈、宋高宗赵构、唐朝女皇武则天、梁武帝萧衍、大清乾隆皇帝以及南越武帝赵佗6位皇帝而已。而在这6位高寿的帝王之中,唯有梁武帝萧衍最为奇葩古怪。梁武帝萧衍是靠篡位才当上皇帝的,他登基称

  •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故事,史上最崇尚佛法的皇帝,三次舍身佛寺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杯中探史标签:萧衍

    南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说是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生于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据史书记载,他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他生而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纹在右手曰武。萧衍聪颖而早熟,6岁时,母亲张尚柔死,他三日三夜,水浆不入口,哭泣哀痛,较成人有过之,内外亲友

  • 南梁武帝萧衍,做过文艺青年,四入寺庙为僧,晚年却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萧衍

    如果说中国历史最浪漫的一个时期,莫过于魏晋。如果说中国历史最残忍的一个时期,也必是魏晋。这段被人们传说的神乎其神的历史,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只不过是梦幻一场,多少的恩恩怨怨,一夕之间,也竟然都已经成了历史,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也仅仅是成了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在魏晋南北朝那样动荡的时代里,很少

  • 南朝梁武帝萧衍,花了五亿钱就为出家,最后却沦入饿鬼道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萧衍

    说起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也算史上赫赫有名人物,有名原因有几个!首先:寿命够长,活了86岁的萧衍算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这和他在位四十年几乎不近女色有很大关系。其次:多才多艺,萧衍可谓皇帝中翘楚,文学成就惊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在下棋之余还培养了绝世名将陈庆之,(忘年棋友)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