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故事,史上最崇尚佛法的皇帝,三次舍身佛寺出家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故事,史上最崇尚佛法的皇帝,三次舍身佛寺出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杯中探史 访问量:3637 更新时间:2024/1/17 3:58:28

南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说是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萧衍生于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据史书记载,他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他生而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纹在右手曰武。

萧衍聪颖而早熟,6岁时,母亲张尚柔死,他三日三夜,水浆不入口,哭泣哀痛,较成人有过之,内外亲友无不惊异。

他在荆镇任齐随王谘议时,听说父亲萧顺之死了,便星夜奔驰,不复寝食,至京都时,已是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认识。

为父哭丧时气绝良久,每哭就呕血数升。每次祭扫山陵,总是涕泪纵横。

萧衍聪颖过人,史称他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

他即便登临大位,万机多务,依旧手不离卷,燃烛侧光,常至戍夜。他还勤于笔耕,留下许多文墨,可谓著作等身。

萧衍天性至孝,文武全才,又不好声色犬马,不求富丽奢华,还克勤克俭,约束后宫,应该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勤政贤明的开国圣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古今罕有的开国圣主,却在四十八年的执政生涯和八十六年的生命岁月中干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

而这些荒诞不经、行为怪异的事情足以使萧衍的一生暗淡失色,归入愚慵昏愦、变态的统治者的行列。

萧衍艺能博学,主要是在30岁以前造就而成的。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时,他常与文士沈约谢朓等七人来往,时称竟陵八友。

31岁时,任黄门侍郎,请兵解义阳之围,升司州别驾。

永寿元年,北魏数万骑攻邓城,统帅崔慧景望而失色,临阵逃窜,全军死伤殆尽,唯萧衍顽强抵抗,全师保全,随即萧衍升辅国将军、雍州刺史。

东昏侯萧宝卷即位,扬州刺史始安玉萧遥光等六人辅政,称为六贵。萧衍知道大乱难免,便暗造兵器,砍代竹木沉于江底,备作造船之材。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冬,东昏侯杀尚书令萧懿,又派人杀萧衍,并遣军突袭襄阳。

萧衍拥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即位,一年后便兵围建康。建康守将张稷、王珍国杀东昏侯,开城投降。

萧衍下令封存府库和图籍,杀死东昏侯亲信近臣四十一人,将后宫宫女二千人分赐将士,自任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总揽朝政。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正月进位相国,封梁公,旋为梁王,三月逼和帝禅位,建立梁。

即位后,派亲信在姑孰杀死和帝萧宝融,并派人杀尽明帝萧鸾的所有后代,只有谢沐公萧宝义因幼有废疾,不能言语而得以幸免。

南朝宋、齐两朝的皇帝往往在夺得帝位以后,对宗亲骨肉大肆屠杀,有的甚至一个也不剩。

而萧衍在杀尽了明帝的后裔以后,对自己的宗亲骨肉,则是偏爱有加,即便试图弑君夺位以至叛国投敌,也不予究问,放任自流。

比如他的儿子萧综和侄子萧正德都曾叛逃到北魏,混不下去后又回到梁朝,但萧衍却不治他们的罪。

结果,他的宗亲越发狂纵不法,一个个贪婪成性,贪赃在法,凶残荒悖。

萧衍最为异常的是沉迷佛教,到了舍身忘我以至忘国忘家的地步。

他著佛书数百卷,创三教同源说,认为儒、道皆源于佛教,应依附于佛教。

萧衍三次到同泰寺,入法座,阐讲《涅槃经》、《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然后,又三次舍身佛寺。

第一次舍身同泰寺是中大通元年三月,萧衍还郑重地召开四部无遮大会。萧衍当众讲解《金字三慧经》,随之身披法衣,宣布舍身佛寺,遁入空门。

皇太子、群臣纷纷跪进谏阻,最后用钱一亿万的巨资才将萧衍赎身,舆驾迎回皇宫。

同年九月,萧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史载:

上释御服,披法衣,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甲午,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涅槃经》题。癸卯,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大舍。僧众默许。乙已,百辟诣寺东门奉表,请还临宸极。三请乃许。帝三答书,前后并称顿首。

中大通元年十月,萧衍又设四部无遮大会,集道俗五万余人,会后才御金辂还宫,临太极殿大赦天下。

三年十月,萧衍再幸同泰寺,升法座,为四部众说《涅槃经》。次月再临同泰寺,升法座,为四部众说《般若经》,直至十二月辛丑。

五年二月,萧衍又幸同泰寺,设四部大会,升法座,发《金刚般若经》题。

大同元年三月临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四月幸同泰寺铸十方银像,并设无碍会。

二年九月、十月,三年五月又再幸同泰寺,铸十方金铜像。六年五月,求释迦像并经论十四条,敕付像并《制旨涅槃》、《般若》、《金光明讲疏》一百三卷。

中大同元年三月,萧衍临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再次舍身,但影响不大。

太清元年三月,萧衍第三次舍身,朝野惶惶,百官震惊。史载萧衍释御服,服法衣,行清净大舍,名曰羯磨。以五明殿为房,设素木床、葛帐、土瓦器,乘小舆,私人执役,乘舆法服,一皆屏除。

萧衍升光严殿讲堂,讲《金字三慧经》,舍身。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而后萧衍这才御辇回宫。

同泰寺被烧后,萧衍耗巨资重建,并役大量民力造十二层高塔。

萧衍沉溺空门,不能自拔,从早到晚入寺庙礼拜,讲演佛法。每日吃素食,禁绝鱼肉,不饮酒,不听音乐,五十开外便断绝房事,不与后官美女来往。

由于萧衍推崇佛教,佛教再度进入鼎盛,寺庙庄田遍及全国,寺庙达二千八百余所。

萧衍一味崇佛信佛,朝臣们自然忧心忡忡,纷纷进谏,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萧衍拟筑浮山堰,想以此淹没北魏的寿阳城。

群臣谏阻,指出:“淮内沙上,漂轻不坚实,很难成功。”萧衍不听,动用二十万人筑堰。

结果,堰成又溃,命令沉数千万斤铁器阻遏,没有成功,又吩咐伐树凿木,做成方框,中间填以巨石,上面加土,筑成一条大坝,长九里,上宽四十五丈,下宽一百四十丈,高二十丈。

也因此,百里境内,木石罄尽,死者相枕于道。两年后淮水猛涨,冲毁大坝,如雷的涛声远播三百里,沿淮十余万人葬入滚滚洪涛。

大同十一年,贺琛迁员外散骑常侍,带貂又迁御史中丞。贺琛感于萧衍沉迷佛事,朝政混乱,江山堪忧,便上书进谏,分四件大事一一陈述。

萧衍见奏以后,勃然大怒,立召主书,当面口授敕书,对所奏一一批驳,洋洋数千言,驳敕中理直气壮,大言不惭,说为圣主,却四凶在朝,何况我呢?能无恶人?我不用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已经多年了,包括宫人,也不食国家之食,敕书真可谓强词夺理。

公宴不是国家之食又是什么呢?因此北宋的胡三省进士质问道:“不由佛营,不由神造,又不由西天竺国来,有不出于东南民力吗?”

宋学者司马光也点批萧衍,指其:护其所短,矜其所长。

东魏将领侯景与高洋不和,叛降梁,萧衍封其为河南王,授大将军。

东魏大败侯景,萧衍不顾群臣反对,纳侯景,授南豫州牧。

高澄想离间侯景与萧衍,便致书和好,萧衍同意。侯景阻止未遂,假东魏书请求已被俘获至东魏的梁将领贞阳侯夏渊明换侯景,以探萧衍虚实。

萧衍竟信以为真,复书:“贞阳旦至,侯景夕返。”

侯景大怒,领轻骑直指建康,萧正德迎侯景入城,侯景扶萧正德即帝位,自为丞相。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

萧衍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

推荐阅读:北齐后主高纬的故事,爱好奢侈,戮杀功臣,亡国后被迫为新朝起舞

南朝齐废帝萧昭业的故事,风华外美却喜淫乱,登基仅一年就被废杀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故事,极有才干,但凶暴滥杀,每醉必杀人取乐

标签: 萧衍

更多文章

  • 南梁武帝萧衍,做过文艺青年,四入寺庙为僧,晚年却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萧衍

    如果说中国历史最浪漫的一个时期,莫过于魏晋。如果说中国历史最残忍的一个时期,也必是魏晋。这段被人们传说的神乎其神的历史,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也只不过是梦幻一场,多少的恩恩怨怨,一夕之间,也竟然都已经成了历史,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也仅仅是成了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在魏晋南北朝那样动荡的时代里,很少

  • 南朝梁武帝萧衍,花了五亿钱就为出家,最后却沦入饿鬼道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萧衍

    说起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也算史上赫赫有名人物,有名原因有几个!首先:寿命够长,活了86岁的萧衍算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这和他在位四十年几乎不近女色有很大关系。其次:多才多艺,萧衍可谓皇帝中翘楚,文学成就惊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在下棋之余还培养了绝世名将陈庆之,(忘年棋友)有机

  • 陈庆之北伐的功亏一篑,白袍军的全军覆没,幕后黑手都是皇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萧衍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十九)萧衍(中)之前的两讲里,我们分别提到了陈庆之和萧衍,介绍了他们的发迹史;还提到了一部电视剧,那就是以大梁为背景的《琅琊榜》。实际上,仔细想想,这三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共通之处的。比如陈庆之的部队叫白袍军,林殊的军队则叫赤焰军;又比如陈庆之的白袍军因为补给线没到,全军覆没,只有

  • 从荒淫无道到皈依佛门,梁武帝萧衍是怎样变成和尚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萧衍

    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制度延续了千年,在这期间有不少的帝王出现,大多数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但是依然有部分清流选择独善其身,创下了帝王在位期间最长时间不近女色的记录,他便是梁武帝萧衍。他在中国历史绝对上是举足轻重的皇帝,不仅执政为民而且知识渊博,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依然选择在中年后吃斋念佛选择

  • 南齐内战,为兄报仇,萧衍雍州起兵,两封空白信件拿下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乐乐说漫标签:萧衍

    #头条创作挑战赛#萧懿去世的噩耗传到雍州,萧衍痛哭流涕,连夜将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人召集在一起,商议起兵之事。第二天一大早,萧衍又将众幕僚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眼下天子昏庸残暴,朝廷小人当道,我想与你们一同起事,废昏立明,共扶社稷,你们愿意吗?”众人踊跃响应,愿唯萧衍

  • 两朝风云萧衍本是南齐宗室子弟,为何称帝后改国号为梁?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执政时南朝出现了少有的盛况,继宋孝武帝刘骏之后再次出现在战略格局上压倒北朝的现象。他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很多历史故事都值得后人研究和反思。在他称帝的过程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本是南齐宗室子弟,被齐明帝萧鸾所倚重。然而他却起兵攻打南齐都城建康,并废杀了萧鸾

  • 两朝风云萧衍并非真的迷信佛教,而是用权谋之术控制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萧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以来,很快被汉族豪门权贵所接受,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外来宗教。而佛教在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巅峰时期,便是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普遍笃信佛教,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这样宏伟的历史遗迹。而南梁在这方面丝毫不逊于北魏,也创造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壮丽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历史上非常出名,在很多后世的

  • 萧衍:一手高举屠刀,一手吃斋念佛,做的坏事能洗白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萧衍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萧衍派郑伯禽拿着一块生金子,走到了南齐废帝萧宝融的身边,叫他吞下去,自尽。要知道,吞生金子是很残忍的,会活活被坠破内脏。萧宝融冷笑一声道:杀我还用金子吗?不如给我点酒,我喝了任凭你们处置。于是,他举起酒杯喝得烂醉,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被郑伯禽杀死了。作为南齐的末代皇帝,萧宝融

  • “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朝廷曾为他四次赎身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萧衍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原,很快就适应了中国这方水土,非常顺利地扎下了根。公元5世纪,佛教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尤其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朝,这里微风细雨,草长莺飞,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为佛教呐喊助威。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现国皇帝舍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皇帝赎身的热闹场

  • 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萧衍

    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前后共有500多位帝王。其中信佛信道、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的数不胜数,要说出过家或皈依佛门的还真不多,按朝代顺序来排列,有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武周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等等。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皈依佛门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