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成将军的事迹在古代挺多的,三国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明朝的袁崇焕让后金的努尔哈赤无法踏进山海关一步。
那么文武双全真的很容易吗?文官的身体素质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一开始也没有军事经验,所以大多数情况弃武从文,和弃文从武的人都很少。
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将军,他总是身穿白袍,又被人称为"白袍将军"。当时有名的将军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诗"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他叫陈庆之,出生在我国最混乱的时期南北朝,但是时势造英雄,他也在这个时代铸就了自己。
一、爱好也可以当饭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活跃在中原地区,分别使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在这五个民族里,鲜卑拓跋部落统一了中国的北部,和汉人互相融合,成为了一个特别强大的国家,被称为北魏。
但是北魏时期鲜卑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有的愿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和他一起来到了洛阳,有的不愿意的就被留在了北边,称为"六镇"。后来六镇发现自己越过越穷,又不像汉族文化低头,于是发生了六镇叛乱。
在平叛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元颢的皇族逃到了南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决定投靠南朝,通过南梁的势力帮助他自己夺位。他自己可能没想到,意外成就了另一个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陈庆之。
陈庆之出生于南朝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非常好学,但是那个时候也没有科举制。从一个寒门要想通过学习参政,是很困难的。但南朝梁的开国君主萧衍(梁武帝),却是一个喜爱文学的人,和谢朓等人曾有唱和,号称"竟陵八友"。
萧衍本是南齐皇室,再加上自己超凡的军事能力和胆识,他和手下一起建立了南梁。萧衍称帝后,勤于政务,治国有方,成为一代雄主。陈庆之慢慢被萧衍这双慧眼赏识起来。据说萧衍喜欢下棋,经常通宵达旦。大家都知道下棋这个运动又费脑子,又花时间,一般人根本就扛不住。但是陈庆之就可以,所以得到了皇上的恩宠。这也侧面说明了陈庆之的精力非常旺盛,这是成功人士的标志之一。
一般盛世要成就大事靠的是文治,乱世成就大事靠的是武功。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从文,毕竟风险低嘛。十八岁的陈庆之就被任命为主书,在上战场之前,陈庆之一直担任文职,是一个文官。而且是凭借跟梁武帝下棋,才受到恩宠,很多人都觉他这样做是让武帝玩物丧志,都以为他是佞臣。
其实他在下棋的过程中领悟了带兵打仗的策略,当然,他并不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眼看他将近四十了,还是只是下棋,他也想过难道这一生就这样了吗?
二、徐州之战成其名
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战争频仍,才给了他一展拳脚的机会。正当他认为他这一生就这么过去的时候,机会来了。
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因对朝廷的很多做法不满而决定谋反,但是他的能力很差,很快就以失败告终。他火速派儿子元景仲前来投降南朝,并企图南朝可以派兵搭救自己。于是时机巧合,陈庆之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带兵前去接应元景仲。
徐州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北魏那边派了两万大军前来争夺。而陈庆之只有两千将士,幸好其善用兵法,指挥得当,大胜魏军。然而就当他们胜利的时候,守卫徐州的都督萧综(豫章王)却逃跑了。第一次带兵的陈庆之临危不乱,自己带领部队杀死守关的人,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成功突围。
次年陈庆之和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带领军队攻克了北魏的五十多座城池,大获全胜。一路上有人看到白袍将军,即刻望风而逃。回到建康后,萧衍封陈庆之为东宫直阁以及关中侯。从此白袍将军一战成名,成为了时势中的大英雄。后来的人生,与文职再无瓜葛。他终于开始了他的的"将军之旅",不再是人们口中的佞臣。
进官加爵之后,陈庆之又被派去与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与此同时,萧衍命令韦放和他们会师共同打北魏。当时韦放和其军没准备好,就被北魏的先头部队赶上,而且兵力不敌对方,他拼死一搏才暂时将敌军打退。
三个将领带领大军会合后,北魏恼了,魏明帝元诩增援十万大军前来助阵,南梁的其他将军看人这么多,就慌了。意见相当不统一。
有说不能够乘胜追击的,有说不足为惧的,在各执己见、几番争执之下,陈庆之说让我试试。他只带领了两百的骑兵深夜突袭元昭带来的援军,猝不及防下魏兵大败,慌乱之中死伤不计其数。
但是战争远远没有结束,由于地形的特殊、双方人数和将领指挥水平不相上下,战局一度很胶着,双方交战上百次,整整打了一年。
陈庆之觉得在拖下去对南朝极为不利,于是趁夜深人静、兵困马乏又一次突袭北魏大营,最终一举把北魏赶到徐州以北。
三、白袍将军美名传
鉴于之前北魏皇族元颢曾经投靠南梁,再加上很多必争之地的拉锯,南梁与北魏还需要继续掰掰手腕。
梁武帝决定助元颢成为魏王,让陈庆之带领保镖队,护送元颢回到北魏,并且协助他称王。
一路向北的过程中,北魏的城池被陈庆之接连拿下,到达荥阳后,陈庆之知道军队已经士气竭尽,人困马乏。但是眼看离成功只剩最后一步。陈庆之靠着自己高超的演说能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上下同心拿下了易守难攻的荥阳。
这场仗怎么打的史书记载很少,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时陈庆之那极富魅力的演讲和上下同心的决心,战争的主体是人,是士气,这是再厉害的计谋也无法与之匹敌的
此战过后,梁武帝加封陈庆之为尤为将军,南北两朝都知道有一个叫陈庆之的白袍将军。南方的将军愿意与之为友,北方的将军都不愿意碰到他。
然而这位屡战屡胜的将军并不像我们我们认知中的那么强壮,既不像张飞长坂坡全靠吼,又不像赵云七进七出,更不像吕布手拿方天画戟骑赤兔马。他的身体非常文弱,射箭连竹简都穿不透,又不爱骑马。但是在他十几年的征战岁月中,他的指挥能力和个人魅力为人所称道。直到离世。
结语
时势造英雄,英雄又造时势。陈庆之的一生都告诉我们: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顺便要有个业余爱好,和上司搞好关系。有了证明自己的环境,就不会辜负自己平时的准备和努力。你想当将军跟你骑马射箭好不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