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相如:大文学家变大政治家,一代辞宗竟是开通西南的大功臣

司马相如:大文学家变大政治家,一代辞宗竟是开通西南的大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聊史 访问量:3450 更新时间:2024/2/29 13:16:45

文:澈冬澈 蜀地有户人家,姓司马,家中育有一子,父母听说“贱名好养活”,便给他取名为犬子。犬子从小习文练武,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蔺相如为人正直、胸有大志,曾只身前往秦国国都,为赵国换回数座城池。为了追随偶像,犬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与偶像一样——司马相如,因而得名。 01 受蜀郡郡守文翁的指点,18岁的司马相如来到京城游学,他志向远大,《蜀志》中记载:“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司马相如是功利的,他渴望功名,他知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于是乎,他花钱买了一个官职,成了汉景帝身边的武骑常侍。这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在宫里这样的郎官一抓一大把,地位不高,司马相如为什么要花大钱谋小官呢? 虽然地位不高、待遇不好,但是身为郎官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大量接触皇帝的机会。司马相如文韬武略,在他看来,他离建功立业只差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只是很可惜,司马相如虽然总是跟在景帝身边,但景帝对辞赋不感兴趣,自然不会过多关注司马相如。 得不到皇帝赏识的司马相如很是难过,但是又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安安分分地继续当他的郎官。直到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入京,带来了自己的一批门客:邹阳、枚乘、庄忌,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干脆以生病为理由,辞官去投奔梁王。正是在为梁王门客时,司马相如写下了那一篇彪炳千古的《子虚赋》。 在梁王处任职的司马相如,可以称得上是快活赛神仙,梁王喜赋,自然厚待司马相如,与同僚饮酒切磋,更是精进了技艺。但是梁王死后,汉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之前受梁王庇护的门客们四散而去,而司马相如也灰溜溜地回到蜀郡。《汉书》中说: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司马相如只能去投奔旧友王吉。也因此开始了他与卓文君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

02 无论后人怎样看待这段爱情故事,但是司马相如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确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政治生涯有了转机: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与他父亲不同,汉武帝对于雄壮恢弘的辞赋十分感兴趣,在读了《子虚赋》后大为震惊,以为这是前人的佳作,正在惋惜自己没有早点拜读的时候,在武帝身边伺候的杨如意趁机说:这并非前人之作,而是我一个同乡,叫做司马相如的人写的。武帝听后,立刻安排司马相如进宫。 司马相如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面见圣上后,他说这《子虚赋》只是描写诸侯围猎之场景,自己还可以写出气势更加宏大的作品来。很快,《上林赋》问世,这一篇辞赋,无论是从内容、风格、手法上来讲都无人可出其右。汉武帝读后大喜,任命其为郎官,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御用文人。 但是司马相如的才华远不止此,他也不甘心只是一个文人,他希望自己可以像蔺相如那样,成为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出使外国,不卑不亢,以一己之力换来国家的安宁与富强。 很快,他渴望已久的机会出现了! 汉武帝时期,经过祖辈们七八十年的经营,国力已经相当强盛。汉武帝决心与北方匈奴正面对抗,同时汉武帝也想将南方的南越收入囊中,为了更好地进行战略部署,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在与南越使者的交谈中,唐蒙无意之间得知了在西南地区有一个叫夜郎的地方,从夜郎正好可以直抵南越。唐蒙回朝向汉武帝汇报此情报后,汉武帝决定派他开发西南夷。

03 唐蒙奉命开发南夷,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这条路从今天四川的宜宾市通到北盘江,修建难度大,且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给巴蜀当地百姓造成了大量负担。不仅如此,唐蒙还“以京兴法诛其渠率”,给当地居民造成恐慌,当地多次出现了起义反抗等活动。 汉武帝得知此事,痛斥了唐蒙、发布诏令安抚巴蜀百姓,依旧没有平息巴蜀人民的愤怒。无奈之下,汉武帝决定派出特使,前往巴蜀地区安抚百姓、稳定西南边疆。派谁去呢?汉武帝想到了司马相如,他的才华有目共睹,再加上巴蜀是他的老家,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就这样,司马相如作为特派使者,回到了家乡。他到了蜀郡以后,先是实地考察民情。发现蜀郡的父老对于中央开通西南地区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热情,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了改变蜀郡父老的这种刻板印象,司马相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下了一篇辩难文字,即《喻巴蜀檄》: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相如用“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向争归义,欲为臣妾”表达了大汉之威,分析了唐蒙和当地官员的责任,再以当官、享乐、传名来规范和开导百姓,并批评巴蜀吏民“人怀怒心,如报私雠”,最后要求及时传达“陛下之意”,化解各种矛盾。 这篇檄文更像是一篇大气磅礴的辩说,思维严谨,合情合理,极具感染性和说服力,在巴蜀很快广为人知。在读了这篇《喻巴蜀檄》之后,当地百姓转变了对汉王朝的态度并表示愿意与汉中央合作,一场潜在的危机,就这样被司马相如化解了。 第一次的出使任务圆满结束,司马相如回京。此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已与汉朝交往,得到很多赏赐,因而也想臣服汉朝。汉武帝叫来司马相如询问,司马相如回答:邛、莋、冄、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汉武帝听后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再次任命他为中郎将,带上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人,持节出使,奔向西南。

04 到达西夷地区的司马相如,靠着巴蜀的官员去和西夷当地的官员进行沟通,就在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的时候,朝廷内部却产生了反对的声音:大多数人觉得西南夷地处偏远,民俗落后,管理起来相对麻烦。为了保证开通西南夷的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司马相如从蜀郡居民的视角出发,写下了《难蜀父老》,他用诚恳、委婉、循循善诱的语气向朝臣、向百姓声明了开发西南夷的重大意义。 由于司马相如在当时只是个小小郎官,地位太低,史书中对于他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了什么样的智谋平定西夷没有过多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司马相如成功地开通了西夷地区:“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如果说卫青霍去病二人是平定北方的头号功臣,那么司马相如就可以称得上是稳定西南边疆的头号功臣:他两次前往西南地区,安抚百姓,向他们介绍汉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意义和好处;在朝廷上下反对开发西南夷的呼声中凭借一己之力,让汉武帝坚定了开发西南夷的决心。事实证明,西南夷地区的开通对于维护汉王朝的大一统起到了积极作用,正是在开通西南夷的基础上,开辟出了我国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而加强了中原与西南边疆甚至国外的交流。 开通西南夷也成了司马相如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幕。《司马相如列传》在《史记》中篇幅巨大,足以看出司马迁对于这个人物的重视。很可惜的是,由于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成绩太过于耀眼,再加上他的风流往事又是家喻户晓,很少有人会重视他在政治、在外交方面的才华。不仅仅是后人,就连汉武帝,在司马相如两次成功出使、立下大功后,也没有将他看作是一个治世能臣,而是继续消费着他的辞赋才华。 自己的才华被自己的另一个才华所掩盖,可能这就是名士的无可奈何吧!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司马相如

更多文章

  • 2000年前,司马相如写一封13字休书,妻子回一诗成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司马相如

    西汉有一才女,诗词歌赋无所不通,而她的爱情至今也让人羡慕不已,所著《白头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更是让世人对爱情有了更为真挚的期待。古时的爱情很美好,就如《从前慢》中所言:“那时候的时间很慢,车马书信都很慢,慢到这一生只够爱一人”,爱情是人们在这浮杂的世间所留存最美好的事物。郎才女貌,才子

  • 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休书,妻子回了首诗成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司马相如

    卓文君独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手里握着丈夫司马相如差人送来的书信。短短13个字,却字字诛心。“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审度再三,终究是“无亿”。究竟发生了何事,让一对“郎情妾意的才子佳人”竟只剩“无意”二字?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文人更甚公元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汉武帝刘彻即位。在家靠着卓文君的嫁妆碌

  • 司马相如软饭硬吃心机男,喜新厌旧老司机?千万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司马相如

    一代文坛大家司马相如,被后世尊称为“赋圣”、“辞宗”,多少文人雅士仰慕的对象。公元前就演绎了一出不顾世俗眼光的自由恋爱,放在现在来说那都是可歌可泣,更何况还是在那个封建思想的朝代。一、软饭硬吃有心机司马相如那可是古代版的刑事组之虎曹达华,为何如此评价且听我慢慢道来。司马相如没落之时他的好友王吉邀请他

  • 四川百年不动的原汁原味古镇,嘉陵第一桑梓,司马相如的故乡

    历史人物编辑:春风知我意标签:司马相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里的钱宽裕了,在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前往世界各地游玩,领略独特的民风与习俗;有人喜欢名胜古迹,有人喜欢奇特古怪,也有人喜欢具有历史特色的传统的古村古镇;大家都知道四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这里的地势险要,所以常常有贬官的人,就会贬到此地;著名

  • 李白初入仕途为何失败,他想成为司马相如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司马相如

    开元六年,正值李白十八岁的青春年华,十八岁的李白已经饱读诗书了,已经游玩过四川省内的各大名地,为他增长了不少的阅历和见识。李白的一生一直都是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没到一处地方就会用自己的才华记录下当地的美景,除了美景之外,当然美人也不例外。《长相思》这几首诗歌就出自李白之手,想当年这首诗歌可是震惊

  • 司马相如偶遇服丧期的才女,互生爱慕,竟干了件不太光彩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司马相如

    西汉著名的琴艺高手,留下名字的首推司马相如,他也是大文学家、大才子。西汉前期很有才学的人就是两司马,写《史记》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是今天四川北部南充那个地区的人,也有人说他是成都人。司马相如的本名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说是叫犬子,像今天对自己孩子的谦称。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像大名,像

  • 多情女子薄情郎,“情圣”司马相如的爱情骗局,到底骗了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司马相如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名曲,讲述的是西汉时期才子司马相如和富家千金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据民间流传,一天司马相如到卓文君家里做客,大家兴致正浓时,他弹了一曲《凤求凰》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宴会结束以后,到了晚上,卓文君趁着夜色去找司马相如,俩人私奔了。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抛弃了富家小姐的身份,甘愿过着贫瘠

  • 谁说古代文人是穷酸书生?司马相如写一篇文章,稿费是一万两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司马相如

    稿酬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词,稿酬在古代叫做润笔。这个称呼来自于隋朝,《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子”,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以后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西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求

  • 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个数字的休书,老婆回复厉害了!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司马相如

    前言恋爱是美丽的,婚姻却是神圣的。——伊丽莎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我们生活中,人们都渴望得到爱情。爱情是甜蜜的,总是让人留恋。从古至今,人们都用美妙的诗句和感人的故事表达爱情的美好。我们现代人思想开放,对于婚姻来说可以自由选择结婚伴侣。但是,在古代婚姻观念与我们大不相同,婚姻大事都由父母做主。

  • 司马相如是一代大文豪,为什么被骂为感情骗子,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司马相如

    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司马相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和卓文君追求自由和福的爱情婚姻。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后世之人却说司马相如是历史上最大的感情骗子,骗钱骗人吗。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到底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