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龙城之战:只有卫青获胜,李广和卫青差距在哪里?

龙城之战:只有卫青获胜,李广和卫青差距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耿金涛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1/20 1:42:09

汉朝建立初期,西汉一直是受到匈奴侵扰的,这一点对汉朝来说是最为致命的打击。不过,随着西汉的发展,匈奴逐渐的被西汉打败,汉武帝时期,经历了文景之治后,西汉的国力逐渐走强,这时候的西汉已经非常强大。因此,汉武帝开始主动进攻匈奴。对于匈奴来说,汉武帝的反击,无疑是致命的。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过程中,龙城之战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由汉武帝亲自部署,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过程中,武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人物。西汉时期,出现最为有名的武将,肯定是李广、卫青和霍去病,这三人在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不断地建功立业。李广的存在往往就是衬托卫青和霍去病二人的成就。李广作为飞将军,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小,但是大部分人们只知道李广难封。

对于李广来说,很多事情是非常无奈的,在和匈奴的对抗中,大汉王朝前期都是以防御为主,而此时的李广是大汉朝最耀眼的星星。值得一提的是,李广驻扎的所有地方,匈奴都不敢靠近。可是匈奴终究是大汉朝的心腹之患,前期一直以防御为主的大汉王朝并非不敢和匈奴对抗,只是时机未到。

元光二年,汉武帝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从此汉王朝不再是任匈奴宰割的羔羊了,虽然此次伏击以失败而告终,但也了汉王朝的决心。这时候,汉武帝对匈奴的策略发生改变,因此一位大将出现了,此人就是卫青。相比来说,李广已经年老,卫青崭露头角。卫青在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因为姐姐卫子夫的缘故而遭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也因此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到军中去任职。

大汉的军功制度承接的是大秦的,没有军功而身居高位是很容易被鄙视的。卫青没有军功,肯定是受到鄙视的。马邑之围后,匈奴对汉朝那举动异常的愤怒。在他们眼里,汉朝应该还是以往那顺服的羔羊,却没有想到这批羔羊也敢做出这样的举动。汉朝大军猛烈的反击,让匈奴感到了震惊。

更让匈奴震惊的是,汉朝竟然拒绝了和亲。受到了打击的匈奴,不断的进攻汉朝的边境,一时间整个汉朝边境处处战火之中,百姓深受其害。史书记载为“自是后匈奴绝和亲,攻盗入边,不可胜数”。四年之后,汉武帝忍无可忍,换个角度来说,也是汉朝的骑兵成熟的时候,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

汉武帝派出李广、公孙贺、公孙敖以及卫青四人各自率领一万军骑出击匈奴。最终的结局就是卫青成功的进攻到了匈奴的龙城。也就是历史上的龙城之战。最惨的无过于李广,因为他名声在外,所以遭到了匈奴数支主力部队的围攻,所属部队全军覆没不说,本人也被匈奴人俘虏。后世很多人对李广所受到的待遇感到不公平,所以很多人过分地往卫青身上泼脏水,认为若非李广拖住了匈奴的大部分主力,卫青不可能获胜。

实际上,卫青和李广之间肯定是有差距的。龙城之战四路大军可以说都是孤军深入,而且汉武帝没有下达具体的作战任务,从这就能体现出将领都水平了。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为何?因为要深入敌境作战所以四面都是敌人,那么这时最最重要的就是情报能力了。卫青偏偏能够进攻到龙城,这足以说明卫青的各个方面都是做得非常好的。

李广打仗从不派岗哨侦查敌情,而且夜间也从不安排人站岗观察敌情。在这方面,李广就吃了大亏。卫青则不同,当时他因为初出茅庐,所以匈奴各部都没有看得起他,而卫青本人也乐于见到此等这种情况。卫青将打击匈奴人的目标定在了龙城,为何是龙城?因为龙城距离汉朝边境相隔甚远,所以驻守在那里的军队不会太多。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卫青在进攻龙城之前,做足了准备,因此卫青才能够在龙城之战中获胜。四路当中,唯有卫青一路获胜,此战拉开了汉朝大破匈奴的序幕。龙城之战中,卫青能够获胜,就是看重对情报的重视。

标签: 卫青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前期重用卫青,而后期却极力打压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卫青

    卫青作为汉武帝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将领,他的一生战功无数,七战七捷,改变了自汉朝建国以来对匈奴作战被动防守的局面,开启了汉匈史的新篇章。按理说汉武帝应该更加重用卫青才对,但汉武帝却在后期采用了各种不耻的手段极力打压卫青,最终让卫青孤独终老。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之间经历了什么?下面我们进入历

  • 卫青本是个小小的家奴,为什么能成为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卫青

    卫青本是个小小的家奴,之所以能够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是因为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汉武帝卫青可能永远都是家奴,也无法发现自己具有军事才能,正是汉武帝给了卫青在行伍之中的锻炼机会才让卫青能够最终成为大将军。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原本是家奴,只不过由于姐姐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

  • 大将军卫青何罪之有?卫青死后不久,整个卫氏家族就轰然倒塌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卫青

    汉武帝时代,中原王朝终于取得了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反击战的胜利,有两位将军在其中立下了赫赫功勋,一个是大将军卫青,另一个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但这两个人活的都不长,霍去病23岁就突然离开人世,而卫青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出生年,专家推测卫青大概只有45-48岁。更奇怪的是,卫青死后不久,整个卫氏家族就轰

  • 美人心计:难怪雪鸢被玷污后,周亚夫不嫌弃,你看窦漪房说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周亚夫

    导语:莫雪鸢被玷污,是多少人的意难平?明明身怀绝世武功,明明马上就要嫁给心爱之人,结果一转眼,就被慎儿陷害,将到手的幸福打碎,莫雪鸢自此心灰意冷,当场取消了婚事,她想一辈子跟在云汐身边,不愿意在婚嫁了,此时窦漪房和慎儿已经斗得如火如荼,接下来就是皇位之争。聂慎儿已经被封为慎夫人,却得不到皇帝的心,尽

  • 此人看了周亚夫一眼,便料定此人三年封侯,八年称相,九年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周亚夫

    历史上有名的预言非常之多,而且大多是为未来的皇储或者改朝换代者制造舆论。有一些预言是十分拙劣的人为手法,比如陈胜吴广的狐狸叫和鱼腹藏书还有韩山童的石人。难道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些是人为的手段吗?当然有的,但是当时的人们身在未知的乱世或者对下一代国主的迷茫之中,确实需要一个希望或者领袖。历朝历代,出现过无

  • 被严重低估的七国之乱,如果没有周亚夫,汉朝可能步周朝的后尘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周亚夫

    汉文帝刘恒挂了之后,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继位,刘启同志那可不是一般的猛,早年间吴王刘濞的儿子在经京城长安学习深造,和刘启经常一起下棋,在一次下棋的过程中,没给刘启面子,连赢刘启好几把,搞得刘启好不高兴,居然一怒之下用棋盘把吴国太子给砸死了,这一下算是和吴王刘濞结下梁子了。说起这位刘濞同志,也不是个省油

  • 汉朝第一女相师预言周亚夫:你三年后封侯,二十年后饥饿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澳古说说历史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汉朝开国大将周勃的二儿子。汉文帝即位后,曾邀请当时著名的女相师许负给周亚夫和邓通看相。许负对周亚夫说:“你三年后将被封侯,再过八年就是丞相,当丞相九年后会被饿死。”周亚夫觉得不可能,说:“侯位会由父亲的长子继承,我怎么会被封侯呢?还有啊,你说我都能当丞相了,我又怎么会被饿死呢?”周亚夫不信这

  • 汉景帝请客吃饭,为何不给周亚夫筷子?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周亚夫

    汉景帝和周亚夫,这对君臣相信我们都是不陌生的,历史上他们一起合伙,把吴楚七国之乱给平叛了下去。当然了立大功的是周亚夫,汉景帝只是动动嘴。不过,周亚夫也得到了不少的赏赐,毕竟在平叛吴楚七国之后,他被汉景帝给封为了侯爵,后来还被提拔为了宰相。但是,两个人在共事的时候,相处的并不愉快。说白了他们两个人的脾

  • 先后为两代帝王所重用的周亚夫,为啥被加上了“欲反地下”的罪名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周亚夫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汉景帝刘启把周亚夫召到宫中,予以严厉申饬。原因是,周亚夫的儿子暗中购置了部分用于老爸百年之后的、盔甲军械等违禁的陪葬用品。不知内情的周亚夫当即否认,并毫无惧色地极力辩解。早就对周亚夫心怀不满,且已动了杀心的汉景帝,见他一如既往地倔傲放肆,立即责令廷尉,对其严加审讯,不可宽纵。汉

  • 汉景帝召周亚夫入宫,请他吃饭,却不给他筷子,这其中有何玄机呢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他一生中打了两场知名的战役,第一场是和匈奴作战,击退了匈奴的入侵。第二场则是用了短短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 周亚夫在统军率兵方面是出了名的严格,他的部队纪律非常严明,即使是皇帝阅览他的部队也要遵守军营的规矩。因此,他的部队对于他的命令可以说是言出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