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先后为两代帝王所重用的周亚夫,为啥被加上了“欲反地下”的罪名

先后为两代帝王所重用的周亚夫,为啥被加上了“欲反地下”的罪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芝芝之文艺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24 14:14:28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汉景帝刘周亚夫召到宫中,予以严厉申饬。

原因是,周亚夫的儿子暗中购置了部分用于老爸百年之后的、盔甲军械等违禁的陪葬用品。不知内情的周亚夫当即否认,并毫无惧色地极力辩解。

早就对周亚夫心怀不满,且已动了杀心的汉景帝,见他一如既往地倔傲放肆,立即责令廷尉,对其严加审讯,不可宽纵。

汉景帝(剧照)

廷尉根据汉景帝的态度,结合周亚夫以前的“不良”表现,心领神会——皇帝欲置周亚夫于死地!

鉴于此,廷尉单刀直入地问周亚夫:“你私自购买皇家用的陪葬品,是打算造反吗?”

此时已知晓原委的周亚夫听了,吃惊地回道:“那不过是一些死人用的道具而已,并非真正的军械,怎能说我图谋造反呢?”

廷尉冷冷一笑,接着说道:“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亚夫闻听此言,一时间惊诧莫名,愤怒至极:“反地下”?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随之,似乎明白了什么的周亚夫,通过绝食,抗议廷尉强加给自己的、这一大逆不道的罪过。

不几天,恼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的周亚夫吐血而亡!

说到周亚夫,那可是深得汉文帝刘恒赏识,为汉景帝刘启立下汗马功劳的栋梁之臣。

周亚夫(画像)

没有他,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能不能平定、汉景帝的帝位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当然,汉景帝事后也没有亏待立了大功的周亚夫,让其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那么,汉景帝后来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欲反地下”的荒唐罪名,除掉周亚夫呢?

周亚夫因战功升任丞相后,处置日常朝政的表现,汉景帝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对一些需要公私兼顾,或者应该灵活处理的重大问题,他却一再令汉景帝失望,陷汉景帝于尴尬境地。

汉景帝因故改立刘彻(汉武帝)为太子时,周亚夫一再表示强烈的反对,认为原来的太子刘荣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废黜。

在那个家天下的封建时代,废立太子是国事,也是天子个人的私事、家事。

如果是为了免于渎职之嫌,象征性地提点建议也就罢了,不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皇帝也会有自己难言的苦衷。

周亚夫好像不管这些,只知道“执政为公”。结果,他脸红脖子粗的表现,倔傲放肆的态度,不但没能改变什么,还导致汉景帝开始疏远他,惹得刘彻的母亲王氏憎恨他!

皇后王氏(剧照)

不久,窦太后提议汉景帝,册封皇后王氏的哥哥为侯爵。汉景帝认为母后的建议不符合朝廷的封赏制度,就委婉地拒绝了。之后,窦太后又多次说到此事,并要求汉景帝尽快办理。

无奈之下,汉景帝对窦太后说,这事得与丞相商议一下。其实,难以抗拒皇太后的汉景帝,是想找个替自己担负责任的人,是想找个台阶下。

不明其中玄机的周亚夫,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册封汉景帝的大舅哥为侯爵,还以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遗诏为理论根据:非刘氏不能为王,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为侯。

汉景帝见周亚夫如此“不开窍”,只好把他的意见汇报给了窦太后,也告诉了皇后王氏。

如此一来,周亚夫扫了皇太后的颜面,得罪了皇后,堵塞了那些皇亲国戚的图谋权位之路,也弄得汉景帝下不来台。

对此,周亚夫不予理睬,依然故我地秉持自己的为臣之道——忠诚正直、倔强孤傲,还时不时地在皇帝面前放肆一下。

处置皇朝内部的事务,他这样;面对一些国际事务时,他也是如此。

为了北部边疆的安全,西汉王朝一直主要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人保持着微妙的交往关系。

强悍的匈奴将士(剧照)

当匈奴的徐卢等人归降时,汉景帝高兴万分。随之,为了鼓励更多的匈奴人投诚汉王朝,汉景帝决定把他们都封为侯。

周亚夫知道后,立即上疏汉景帝,不同意他的做法。理由是,封赏这些叛逃而来的人,会给政府官员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有一天,他们效仿这些人,丧失了节操,那该怎么办?

汉景帝边看周亚夫的奏疏,边苦笑着摇头。之后,他将周亚夫的奏疏扔在一边,毅然决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了——封徐卢等人为列侯。

周亚夫见汉景帝不接受他的谏言,一梗脖子,称病辞职。没想到,汉景帝竟然痛快地批准了他的申请。

这时的周亚夫,如果能“幡然醒悟”,摆正自己的位置,少发牛脾气,及时理顺与汉景帝的关系,他的结局或许不会太差。

恩准周亚夫辞职不久,可能是出于考察再使用的想法,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到宫中陪自己用膳。

按说,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改善自己与皇帝关系的重大机遇。周亚夫应该“感激涕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虽然赋闲,但丞相气度不减的周亚夫应邀赴宴后,发现自己的餐桌上的肉是整个的,而且没有什么餐具。他当即意识到,汉景帝在有意慢待他。

应邀赴宴的周亚夫(画作)

一气之下,周亚夫就不管不顾地命令侍奉皇帝的太监,去汉景帝的餐桌上给他拿餐具。

汉景帝见周亚夫如此胆大妄为,就面色如水地沉声说道:“你面前的那些,还不能满足你吗?”周亚夫见汉景帝不满意地责问他,只好勉强下跪赔礼。

这一次君臣“过招”,汉景帝对周亚夫彻底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人,是不能侍候好我的接班人的,是不利于朝政稳固的。”

于是,汉景帝伺机解决周亚夫。机会终于来了——有人举报,周亚夫私自购置陪葬用的违禁品!

随之,周亚夫的一切都结束了。可谓,性格决定命运!

周亚夫的这种倔强孤傲,乃至肆无忌惮的性格,汉景帝的老爸汉文帝早就领教过。

汉文帝(剧照)

作为汉初功臣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没有活在父亲的功劳簿里。根据史料来看,他的发展提高,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当时,为了应对来自北方的匈奴人的武力威胁,汉文帝在京城长安周边设置了三个军营,以拱卫首都。

为了探查三个军营的备战情况,汉文帝视察了三个军营。当他来到霸上(西安东部)、棘门(咸阳东北部)两个军营时,守将都毕恭毕敬地迎接他的到来。

可是,当他来到周亚夫的细柳(咸阳西南)大营时,却没能顺利进入。在派人通知了守将周亚夫后,汉文帝一行才得以按照军营的规矩,有序进入。

没有到军营大门恭迎汉文帝的周亚夫,见到汉文帝后,也没有像其它军营的守将那样跪拜,只是躬身行礼。其理由是,盔甲在身的军人,不方便行跪拜之礼!

周亚夫拜见汉文帝(画作)

汉文帝闻听周亚夫如此说,脸上的神情变得庄重严肃起来,并扶着车上的横木,欠身回礼!

其实,驻守军营的将军是完全可以恭迎、跪拜皇帝的。周亚夫没有按照常规去做,而是特立独行地以军礼迎接了汉文帝。

结果是,汉文帝见了周亚夫的阵仗后,不仅没有怪罪他的放肆、妄为,反而大加赞赏: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不久,周亚夫被汉文帝提升为中尉,负责京城和皇宫内外的保卫、治安。

临去世前,汉文帝还特意嘱咐太子刘启:“将来有了什么紧急变故,周亚夫是真正可以用来做军队统帅的将军。”

汉文帝的这一遗诏,不久即被汉景帝落实了。

吴王刘濞因不满汉景帝的“削藩”政策,带头发动叛乱后,情急之下,汉景帝刘启想起了老爸的临终遗言。

于是,周亚夫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太尉,率领大军抗击叛军。

率军征战的周亚夫(剧照)

周亚夫没有辜负死去的、活着的帝王的期望。三个月后,他击败了刘濞率领的叛军主力,并取得了平叛的最终胜利。

两年后,因为这一卓著的战功,周亚夫升任了丞相!

行文至此,就周亚夫的悲惨结局,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年的汉文帝巡视周亚夫的细柳大营时,对其“无礼妄为”之举予以问责,周亚夫或许能从中得到些警示,不至于倔傲放肆到令汉景帝厌弃?

主要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标签: 周亚夫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召周亚夫入宫,请他吃饭,却不给他筷子,这其中有何玄机呢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他一生中打了两场知名的战役,第一场是和匈奴作战,击退了匈奴的入侵。第二场则是用了短短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 周亚夫在统军率兵方面是出了名的严格,他的部队纪律非常严明,即使是皇帝阅览他的部队也要遵守军营的规矩。因此,他的部队对于他的命令可以说是言出必从

  • 女相士为周亚夫看相,你三年后封侯,九年后饿死,终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周亚夫

    绛候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拥立文帝继位,因功升至右丞相,晚年终老于家。文帝念其劳苦功高,遂让其长子周胜之承袭绛候爵,次子周亚夫封为河内郡守。当时河内温县有位女相士,名唤许负,堪称古今一位奇人,秦始皇初定天下时,她手握玉玦而生,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现,且百日即能说话,始皇听说后认为这是个吉兆,便赏赐许家黄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他筷子?史学家为何说这是个考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周亚夫

    说到周亚夫,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西汉的名将,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在汉景帝朝,平叛了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因平叛七国有功被封为侯,还到了朝廷被汉景帝提拔为了宰相!作为臣子当官能够当到宰相,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过,在周亚夫当宰相的时候,他跟汉景帝相处得并不融洽。周亚夫作为臣子,为何会跟汉景帝不和呢?这里要说一

  • 周亚夫的经历告诉你,在古代,为什么私藏铠甲,会有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周亚夫

    古代为何不让民间私藏铠甲,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如同现在为什么不能私藏枪械一样,铠甲在古代是属于禁器,私藏那是死罪。或许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不禁止刀枪这种具有杀伤力的冷兵器,而去禁止铠甲这种防御性的东西?原因其实是和古代特殊的情况有关的,铠甲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远胜于刀枪。要说古代不是不禁用刀枪,是实在做不到

  • “细柳阅兵”让周亚夫广受好评,为何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但是他最后却被汉景帝猜忌。汉景帝把他抓起来,给他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拷打他,让他认罪。周亚夫受不得这种屈辱,在狱中自杀。周亚夫之所以走向那种悲剧的结局,主要的原因,应该说,是因为他一直摆不正自己的角色。他和汉景帝发生的那些矛盾,

  • 原创汉景帝宴请周亚夫,上一盘肉,却没给筷子,汉景帝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周亚夫

    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知大家还记得否:“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就是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能够容忍的底线。如果一个臣子,包括皇帝的儿子,触碰了这个底线,那么,大多数情况下的结局都是可以预测的。他们只会落得一个:“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下场。周亚夫在与汉

  • 史上最著名的坑爹:儿子拖欠工人的工资,却导致父亲周亚夫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周亚夫

    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尽管一生之中功勋卓著,但到晚年却没能拥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典型的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明明有着拥立宣帝之功,但却因为老婆霍显为了让女儿当皇后,而毒害了宣帝的发妻许平君,最终导致霍家满门被灭,也让大将军霍去病彻底绝后。霍显那样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坑夫,而算得上是坑了整个宗族,但是通

  • 汉景帝请丞相周亚夫吃肉,却不给筷子,离席后,皇帝道:此人该杀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周亚夫

    导语:虽然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是很多道理都是触类旁通的,比如从古至今大家都喜欢情商高的人,有些情商高的人他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技能,纵然能力不足,出身和学识都不能够与别人相媲美,但是仍然能够功成名就,甚至成为帝王身边信任的朝臣。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身,同时也拥有赫赫战功,但是最终却被帝王抛弃,

  • 周亚夫本是功臣,却因自己的这个行为羞愤自杀,还葬送了家人前途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周亚夫

    一代名将周亚夫最后羞愤自杀,很多人都把责任怪在周亚夫自己身上,认为这是周亚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总之,周亚夫被逼自杀,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这样吗?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一跃成为大功臣,但是周亚夫持功自傲,成为跋扈将军。有一次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入宫赴宴,周亚夫故意迟迟不到,还说什么“贵

  • 平叛吴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是如何一步步沦为阶下囚的?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他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像父亲周勃一样,为自己搏取了一个侯爵的职位的。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因驻军细柳营,军纪严明,有大将之风。被汉文帝赏识,并且把他提拔到了京城担任守卫都城安全的将领的。但是,汉文帝并没有重用周亚夫。他要把周亚夫这种社稷之臣,留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让汉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