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凤存
吕公嫁女儿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光。
吕公有三个女儿,我们仅知道他把二女儿吕雉如何嫁给刘邦,不知道他的大女儿嫁给了谁,虽然知道三女儿嫁给了樊哙,但是不知道过程。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刘邦,或者刘邦未能称帝,我们也不会知道吕公的二女儿是如何嫁给刘邦的,历史上也不会留下吕公的只言片语了,所以说,是刘邦成就了吕公的眼光。
吕公为什么要把“奇货可居”的女儿嫁给刘邦?刘邦不过一个亭长,且其年龄大吕公女儿一旬还多;当时沛县的县令求婚,吕公尚且回绝,并且是因为避仇,投靠县令,可谓寄人篱下,这个靠山无疑是最佳人选。可见,吕公看好刘邦是个潜力股。
过去对婚姻的态度和现在是截然相反的,所谓婚姻就是拉上了关系。吕公和县令是好朋友,县令竟然想娶好朋友的女儿!难道是亲上加亲?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关系的交换!县令贪图的是吕公的家产或吕公的声望,不可能是因为爱情,那个时代,陌生男女是见不到面的。
刘邦在遭遇鸿门宴的危机之前,项伯来给张良通风报信,刘邦为了报答项伯,马上答应把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结为亲家;打不过匈奴怎么办?和亲!现在的同乡会、同学会等等不也是个由头,有了见面、聚会的光明正大的理由,然后交换信息,帮一把扶一把,有了熟人好办事。过去的婚姻亦然。
刘邦为什么能入吕公的法眼?大概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县令一般是外来户,吕公也是外来户,而刘邦却是土生土长的“无赖”,既然是避仇,只图个保全身家性命,哪里还渴求日后的荣华富贵?不料刘邦后来飞黄腾达,于是后人牵强附会地拔高了吕公的眼光,毕竟水涨船高嘛。
这样也就好理解,吕公把三女儿嫁给屠户樊哙了。一提到屠户,我们往往想到膀大腰圆、满脸横肉、力大无比,外加油腻腻的衣服和浓重的气味,让人不敢直视,常常退避三舍。这不正是避仇的吕公最佳的女婿候选人吗?
屠户在古代,可不是一般人!
韩信的胯下之辱,就是一个淮阴屠户造成的,敢欺负挎剑的韩信的人,也应该是个狠角色!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也是屠户身份,并且很有家产。
《水浒传》里的镇关西,用鲁提辖的话说:不过是个屠户,也敢称镇关西!但是,也能看出镇关西是个货真价实的豪强恶霸,屠户的身份地位不容小觑。
《儒林外史》里的郑屠户也算是个有钱有势的人,在范进进举之前,郑屠说话的语气很大,架子也很大,之所以把女儿嫁给范进,也许是预测到了“读书人就有可能当大官”,但是范进不长进,屡考屡败,于是郑屠户渐渐失去耐心。
吕公把女儿分别嫁给刘邦和樊哙,哪有什么眼光,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