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占据蜀中,为什么刘邦一统天下,刘备却最终败亡?

同样占据蜀中,为什么刘邦一统天下,刘备却最终败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靠谱学 访问量:2416 更新时间:2024/2/19 5:35:29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汉末诸侯争雄,最后天下三分,魏蜀吴。蜀汉刘备的建立者,占据益州和汉中之地,但是最终却曹魏所灭。而在历史上,同样是占据益州和汉中的刘邦,却最终一统天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刘邦属于大汉王朝的创始人,虽然刘备只能算刘邦的后裔,但是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原,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失败。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二、敌我双方势力对比

在刘邦时代,虽然刘邦地痞出身,文化也不高,但是他的个人魅力太强大,导致天下人才几乎一边倒,而且非常善于用人,几乎敌人的敌人,就成为刘邦的朋友,虽然一样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反观项羽的手下,人才非常少,有个范增,却不用,最终兵败而亡。

而在刘备时代,刘备的起点太低,而且人才太少,刘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就是在卧龙凤雏法正马良荆州益州等加入以后,可以说,刘备的核心人才,知道最后才组建起来,而且很不幸的事情,是核心纷纷短命。哪怕最后刘备当上皇帝,已经是年过60岁的人了,在夷陵之战惨败,导致蜀汉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歼灭。彻底失去了统一中原的机会。

想必之下,刘备的敌对势力,除了曹操,还有孙权、他们的势力和人才梯队,都完胜刘备的。那曹操来说,曹操二十岁已经开始步入仕途,三十岁已经成为东汉政治权力核心之一,人脉关系远超刘备,同期刘备还在基层摸爬滚打。孙权,17岁就接了父兄的摊子,江东地盘都是父兄打下来的,这比刘备要强上不少。

其二、政治诉求对比

刘邦和刘备都有着雄心壮志,满腔豪情,但他们所选择的政治方向却是完全不同的,刘邦走的是“造反派”的革命道路,反抗的都是爆秦,在当时深入人心,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思想,迎接新的时代。而刘备不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皇派”,他的目的是匡扶汉室,恢复汉室。而汉室的影响力,很弱了。汉末群雄割据是中央过分放权给地方的结果,也正因为地方时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汉室。的凝聚力彻底混乱了,军阀割据开始了。

刘邦和刘备,早年相似,而后一个造反,一个保皇,却殊途同归,最终还是希望一统天下。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用8字怼他,流传了2000多年,成很多人口头禅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刘邦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楚汉争霸时期一定是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刘邦出身平民,身边围绕的也都是一些酒肉朋友,但是刘邦却带着这些酒肉朋友夺得了天下。西楚霸王项羽是贵族出身,他天生神力可抗巨鼎,武艺可谓是古今无双。此二人原本是抗击暴秦的手足兄弟,然而为了皇位最终反目成仇。在这个过程中,刘邦表现的机智就要远胜

  • 吕公第一次见刘邦时,刘邦只是个混混,为何吕公却要把女儿嫁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刘邦

    如果按照史书上给出的解释,吕公当时之所以第一次见到刘邦,就想把女儿嫁给刘邦,主要是因为刘邦会相面。据史书记载,吕公这个人,有看相断前程的本事。所以吕公第一次见到刘邦,看到刘邦之后,马上就觉得刘邦贵不可言,将来铁定是要做皇帝的人,所以才马上拉着刘邦,非得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对于这件事,史书上是有明

  • 刘邦称帝后,听到功臣要谋反,张良只让刘邦封赏一人就解决了这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刘邦

    原创文|笔挥江山图片|源自于网络刘邦当了皇帝后,是分了几批对功臣们进行了封侯的。第一批得到封赏的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人了,比如说张良、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了。这些人也是最大的侯,像张良、曹参等人都是封了一万户食邑,这也就是所谓的万户侯。在刘邦封了第二批侯之后,隔了好久都没有提封侯的事情,这

  • 他差点令刘邦失去天下,为何说了一句话之后,刘邦就把他放了?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刘邦

    汉朝开创者刘季夺取天下的经历十分神奇,用我们的话来说,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一群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个个是人才,不是擅长政略,就是作战勇猛,要不干脆就有勇有谋。即使缺某一方面的人才,恰当的时候就会有人投靠。这种开挂的人生,差点也被颠覆,原因就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在当时就是一个小小的谋士,甚至根本就不出名

  • 他是刘邦最恨的人,为什么刘邦不杀他,反而给他封侯,让他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刘邦

    如果要给刘邦最恨的人排个名次,跟他争霸天下的项羽估计都进不了前十。恰恰相反,刘“亭长”还多次在重要场合赞颂项羽的勇武。那西汉的开国皇帝“刘大亭长”最恨的人是谁呢?他的同乡——雍齿。刘邦为什么最恨雍齿呢?因为雍齿背叛过刘邦。在秦末大起义中,刘邦也在沛郡丰邑起兵。起兵之后的刘邦开始四面出击扩充地盘,可是

  • 一位是刘邦喜欢的妃子,一位是贤内助的吕后,刘邦却选择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刘邦

    历史上的刘邦本是一个混混,人到中年依然是一事无成,不但如此他还有一身的坏毛病,不但好色还喜欢喝酒,刘邦在沛县泗水亭亭长的时候,一次他奉命押解犯人的时候喝醉了酒,有几个犯人就趁机逃走,等到刘邦醒酒之后知道犯下了大罪,只有死路一条。刘邦心想反正跑了一个是跑,不如把剩下的几个逃犯都放掉算了,于是他一个人一

  • 陈平投奔刘邦,被嫌弃盗嫂、昧金,他用26个字说服刘邦直接被录用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刘邦

    古往今来,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孤军奋战而完成的,下级的成功也许是上级的提拔,但上级的成功也是对下级的知人善任,个人的成功大多数是一个团体的努力。秦汉时期,陈平与刘邦便是这样两个人,陈平的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和重任。刘邦同样如此,他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贤才,这也是其

  • 刘家人出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周家人对出下联,霸气十足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邦

    在中国,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以双联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富有韵律的词汇。而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刘邦的英雄,他曾经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而在后来,又有一位名叫刘备

  • “盗嫂受金”的陈平,为何获刘邦重用?他对刘邦说的一句话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邦

    引言冯梦龙说: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智慧、谋略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智者不知凡几,而这些人也凭借对智谋的合理运用,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汉初谋士陈平,便是其中之一。以严谨著称的司马光,将他比之周朝微子,吴国伍

  • 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科霖标签:刘邦

    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刘邦的性格如此矛盾?最近在看资治通鉴,一开始楚怀王派遣刘邦的原因是因为刘邦是长者且宽厚,但是文中反复提到刘邦傲慢无礼。在入关中时能提出约法三章关爱百姓,却遇到危险是可以将骨肉推下车。难道对外表现都是装的吗?”刘邦的性格确实很矛盾,他既有宽厚仁义的一面,也有傲慢无礼的一面。他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