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老蚌生珠,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温豪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4/2/5 1:17:51

与辜端书

老蚌生珠

老蚌出明珠

东汉末年·孔融《孔北海集》

(又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书·荀尨传》)

【原

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

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

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今译】

东汉时期的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韦端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韦康韦诞

韦端的大儿子韦康(字元将)、小儿子韦诞(字仲将),慕名登门拜访孔融,向他求教,给孔融的印象都是良好的。

孔融写信给韦端,夸赞他的两个儿子有出息,孔融在写给韦康的父亲韦端的信中说:

前天你的大儿子辜元将(韦康)到我这里来(前日元将来),我看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渊才),气量宽宏(亮茂),沉着风雅(雅度),刚强果断(弘毅)的建功立业之人(伟世之器也),是光大时世的特异人才。

昨天你的另外一个儿子仲将(韦诞)也到了我这里来(昨日仲将又来),我看他是一位天资聪颖,天性敦厚纯美(懿性),坚贞可信(贞实),文雅聪慧(文敏),为人忠实(笃诚)的人,真是保家护业光耀门楣的好人才(保家之主也)。

想不到您会有这样两个好儿子,两个优秀人才都出在你家里(不意双珠,近出老蚌),你有这么两个优秀的儿子,真是十分珍贵难得(甚珍贵之)。

【赏析】

韦康(字元将)、韦诞(字仲将)都是韦端的儿子。

本文是孔融写给韦康父亲韦端的书信,孔融写此信给韦端,说:“前天您的大儿子韦康来我这里,我见他学识深广有才能,思想开朗,充满生机,有高尚的风度,坚强的毅力,是光大时世的人物。昨日您的小儿子韦诞又来我这里,谈吐之间,我见他文思锐敏,品性美好,忠信诚实,是保卫国家的人才。想不到你老了,还有这样两个有才能的儿子,我十分珍重爱惜他们。

信中孔融极力溢美,措辞雅洁,“不意双珠,近出老蚌”二句更是新颖别致。

“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想不到您这个老家伙,生出两个这么好的人才,两个人才都出在你家里。

蚌(bànɡ):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坚硬的介壳,可以打开。有的种类壳内能产珍珠。

“不意双珠,近出老蚌”、“老蚌生珠”,意为珍珠出在老蚌里,老蚌出明珠。用来夸赞别人家子弟有贤能而且孝顺。后来比喻人有贤子。或借指老年得子。

标签: 孔融

更多文章

  • 孔融的儿子,九岁时说了八个字,成为千古绝句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孔融作为三国的名士,有建安七子之称,而孔融也是出自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第20世孙,孔融作为名门之后,德才兼备这是肯定的,古人非常重视德的发展。勤奋好学的孔融官做到北

  • 世人只知孔融让梨,大为赞赏,却不知孔融后来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孔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代王朝人才辈出,“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我国历代王朝写的史料记载,才能让数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故事,也能从当时的故事里有所收获。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会学习很多历史悠久的名人事迹,以此来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

  • “孔融让梨”中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孔融

    从小就知道让梨的孔融,最终被曹操杀害了,而且他犯的还是被灭了族的那种重罪。孔融为什么会被曹操杀害呢?这就不得不从孔融的为人说起,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标准的儒家弟子,他把仁义孝道看的也比较重。三国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已令诸侯。这时候拥护汉朝皇帝的有识之士,王公大臣,也全部投靠到了曹操这边来,这些人

  •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进入职场后结局如何?为什么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孔融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青州刺史孔融只身出奔已迁都许昌的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已依附于曹操。初入职场,孔融向曹操推荐了一个不靠谱的愤青——祢衡。念孔融是个难得的人才,曹操并没有责备他。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官渡之战的全胜。在整合后宫时,

  • 误解千年的孔融:不孝、无才、残忍、口舌之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孔融

    孔融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出名极早,“融四岁,能让梨”就出自大部分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本被记载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后被李贤编撰成《融家传》,南宋教育家王应麟又把它引入《三字经》中,他的故事也随着这本书在我国流行了近千年的时间,孔融也就成为了国人中“谦让”的道德模范。不过,这个

  • 你单知道孔融给哥哥让梨,却不知道孔融他哥哥还了孔融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孔融

    孔融是三国时代的大名士,孔子的后人,建安七子之一,很有才华。在三国天下大乱的时候,曾经为北海相,手下有猛将太史慈。后来他入朝为官,因为对曹操傲慢无礼,被曹操找了个借口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的罪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作为一代名儒,文章写的好,也擅长诗歌,但是在三国乱世这个时代却不是给他们这些文

  •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孔融呢?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提起孔融应该大家都知道,尤其他小时候的孔融让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后来竟因为不孝之罪,被曹操所杀,那么,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孔融为孔子的后代,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世孙也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而且他四岁就开始让梨,也是一个大名人,而曹操之所以一定要杀了他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孔融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孔融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在历史上曹操都是非常厉害的。可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成了“汉贼”。不过对于曹操是不是汉贼,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历史上的人对曹操评价不一。不过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只不过最终的曹操没有看到天下统一,同时最终的三国赢家也不是曹氏宗亲,反倒是了

  • 曹操为何杀孔融?《魏氏春秋》揭开真相,难怪没有人敢替孔融鸣冤

    历史人物编辑:王飞爱生活标签:孔融

    一、曹操为啥杀孔融?孔融可谓三国另类名人,小时候依靠“孔融让梨”,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奈何悲催的是,孔融除了小时候这件事外,还有啥事?在大部分人的认知内,几乎就直接跳到他五十多岁时,被曹操所杀了!所以孔融这模式,也算是“知头道尾”的另类解读。曹操顶着一张“大白脸”的年代,所谓“坏人眼中的坏人,必是好

  • 为何武则天敢杀王皇后,可是卫子夫却不敢杀陈阿娇呢?原因有两点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陈阿娇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了无数的故事。有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的故事都是一样的。比如,从历史上看,帝王谋权篡位的方式大同小异。有时他们模仿前朝,不只是前朝,就连皇宫也能看到同样的东西。武则天和卫子夫是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它们是不同的。皇后被迫退位,陈雅乔被废也是她自己的错。不同的是,皇后被废后,武则天敢杀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