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卫青听话,实际上古代的文人和武将是看不起卫青的,认为卫青是汉武帝的家奴。和同时代霍去病的张扬、桀骜不驯不同,卫青是非常恪守君臣礼仪和臣子之道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卑微的。在古代臣子是以敢于规谏皇帝为荣的,《史记》和《汉书》更是将卫青放在了《佞幸传》里,这就是因为卫青无原则的卑微、听话。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结党营私。
首先卫青的出身就让卫青一直谨小慎微,得遇赏识之后也是从不干涉国政,汉武帝让打哪里就打哪里,是汉武帝心腹中的心腹
作为卫子夫的弟弟,在卫子夫没有被汉武帝相中的时候,卫青不过是阳平公主府下的马童。而卫青还是奴婢私通的私生子,更是为人所鄙夷。幸好有卫子夫的关系,卫青这才得以有机会平步青云。
卫青的确是有本事,远征大漠七战七捷,汉武帝对匈奴功绩,卫青要占据一半。但是卫青谨小慎微,讨好巴结汉武帝却是从未缺席过。每次被汉武帝赏赐,都是能推就推,即使推辞不过也会将钱财用来巴结汉武帝的亲人、宠臣,这一点让司马迁和历代自认有风骨的文臣武将所不耻,但不可否认的是卫青的功绩一直又被人所敬仰。
汉武帝时期窦婴和田蚡被抄家灭族,根本原因就是养士太多,目无王法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卫青虽然在军中和臣僚之中声望很高,很多大臣建言卫青应该开府养士,但是卫青否决,并且以汉武帝憎恶窦婴、田蚡为前车之鉴,从不招募从属。李广因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以及迷路的过失将会受到的军事审问自尽,李敢怨恨卫青,击伤了卫青,卫青却并没有计较,霍去病却忍受不住,亲自将李敢射杀为卫青报仇。
这一事件的鲜明对比也让卫青的谨小慎微深入人心,因此历代不乏有批评卫青依靠谄媚和裙带关系,但却无人说卫青结党,更无人质疑卫青的盖世功勋。
实际上卫青如此做真是高明的地方,汉武帝精明强悍,位极人臣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卫子夫年老色衰,王美人、李夫人等相继受宠的情况下,卫青却依旧没有受影响。卫青在世的时候,太子无人敢于构陷,汉武帝后期的那些腌臜事情,也是从卫青身死才开始冒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