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彻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拉开西汉军制改革的序幕

刘彻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拉开西汉军制改革的序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细平说教育 访问量:1910 更新时间:2024/1/21 11:26:44

讨伐匈奴扩张领土,将西汉的国力推到巅峰,是汉武帝刘彻一生最大的丰功伟绩。对于协助刘彻完成这一伟业的大将军卫青,也因此而青史留名,成为中国古代有数的名将。因此在后世学者看来刘彻和卫青是非常契合的君臣,正是刘彻对卫青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放权,才铸就了西汉军事的辉煌。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刘彻赋予卫青极大的军事权力,并不只是为了讨伐匈奴的战场指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改革西汉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只有这样西汉的军权才能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避免出现汉初权贵把持军权的情况。

从西汉建国开始,朝廷的军权就不是很牢靠地控制在皇帝手中。汉高祖刘邦在世时,以他的威望和手腕还能控制国家的军权,但后面几个皇帝却就差了很多。汉惠帝刘盈懦弱无比,国家的军权被开国元勋们把持着。刘盈死后吕雉当政,吕氏外戚集团和部分沛县开国元勋共同把持军权。即便是在承平的文景之治时代,西汉的军权都一直在开国元勋集团手中,皇帝为了军权和开国元勋们明争暗斗。在这个时期太尉作为三公中掌握军权的最高官员,他成为西汉军队权力的代表,其权势和地位不下于丞相。

这种政治格局其实是从秦朝传来来的,是秦相李斯以法家治国的理论所创立的。他的愿意是丞相管政务,太尉管军政,御史大夫监督执政,三者权力互相制衡,又互不干涉。然而在西汉时期出现了潜规则,那就是丞相和太尉必须由封侯的贵族担任,这就形成了两大权臣联合垄断朝廷大权的格局。西汉的贵族大多数都是开国元勋家族及其后裔,他们互相联姻和交往,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和权力网。皇帝实际上处于这样的权力网中,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使得皇帝常常需要与三公争夺权力,来展现自己的权威。

这样政治格局的出现让皇帝的权力难以彰显,朝廷大事决策往往会偏离皇帝的意志,甚至会动摇皇位。刘彻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在即位之初由于外戚集团掌控了朝廷中这样关键的职位,这使得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报复。在讨论废除和亲政策,出兵匈奴的计划时,刘彻就受到朝廷大臣的群起反对,使得他的战略想法难以实施。为此他必须改变这种朝廷权力掣肘皇权的政治格局,这才能使他雄才伟略的抱负能够顺利实施。刘彻用卫青不仅仅是私人关系,也不只是为了征讨匈奴,而是和朝廷展开军权的争夺。

在刘彻即位初期太尉是田蚡,当时他还在与窦太后争权,正是处于窦氏和王氏两个外戚集团的斗争之中。窦太后在斗争中胜利,田蚡被罢免太尉,刘彻也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只能选择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亲政,再次任命田蚡为丞相,而太尉则悬空。此时田蚡实际上是以丞相代掌军权,成为了垄断朝廷大权的权臣。而田蚡背后是王太后和王氏外戚集团,这使得刘彻再次感到了大权旁落的危机。田蚡死后刘彻没有再设太尉,但太尉的权力却一直在丞相身上,这就使得西汉军权出现了随时可能失控的隐患。

刘彻破格提拔公孙弘为丞相,打破了未封侯不能拜相的传统,实际上便是打破了勋贵集团对丞相和太尉两大重臣职位的垄断。但是公孙弘当丞相时已经超过七十岁了,他不可能长期霸占丞相的职位,这使得刘彻掌控朝廷大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一旦公孙弘去世,勋贵集团重新得到丞相或太尉的职位,那刘彻控制朝廷军权的格局会再度被打破。刘彻在公孙弘当丞相期间启用了卫青,让其能够发挥军事才能在北疆大破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立下了赫赫功勋。然后刘彻借机大肆赏赐卫青,将其封为大将军,拉开了军制改革的序幕。

卫青当大将军时权力和地位都很高,他掌握西汉全国的兵权,地位在丞相之上,可以说是朝廷第一人。因为公孙弘是刘彻破格提拔的,他不会反对刘彻剥夺其军事上的权力,所以卫青顺利地掌控的军权。而卫青又是卫子夫的弟弟,而且是贱民马夫出身,与开国元勋家族的勋贵集团没有关系,所以刘彻不用担心军权回到权贵家族手中。当时卫青正当壮年,能够长期执掌朝廷军权,这就使得军权被完全控制在了刘彻手里。即便是公孙弘去世,其他人出任丞相,只要有卫青在,刘彻都不会担心大权旁落。

刘彻将卫青升级为朝廷第一人,借助卫青的手掌握的兵权,将开国元勋集团剔除了朝廷核心,这便使得朝廷大权彻底掌握在他的手里。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废除了太尉,却立了大将军,并没有改变单一职位独揽军权的政治格局。卫青在时自然保险,如果后继者与勋贵家族勾结,刘彻依然有大权旁落的危险。为了防止大将军权柄太重,刘彻继续进行军制改革。一方面大肆提拔在讨伐匈奴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将朝廷的权力碎片化。另一方面扶持霍去病,时期逐渐与卫青靠拢,以达到掣肘和分权的目的。

如果是勋贵出身的权臣,自然会对刘彻分权的操作产生异议,但卫青却不会。一方面是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家族势力在朝廷中逐渐坐大,他开始有了危机感。功高盖主的道理卫青是懂得的,所以他选择了主动放权。他把刘彻和王太后的赏赐都分到下面去,还拒绝了身边人的拉拢和结交,甚至不养门口和士人,这些都是为了让刘彻放心,打消其猜忌。另一方面是因为霍去病是卫青姐姐卫少儿的私生子,甥舅之间关系很好。霍去病就是在刘彻和卫青身边长大的,卫青相信他当权不会对卫家不利。

为了安抚卫青,刘彻又搞了个神操作。他将守寡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让卫青做他的姐夫。再加上太子刘据又是卫子夫所生,与卫青关系极好。如此一来,卫家和刘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卫青彻底被绑在了刘彻的战车上。为了卫家的利益,卫青是会全面地支持刘彻改革军制,让刘彻皇位更加稳固。

因此在时机恰当时刘彻设了大司马的官职,并任命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使他们二人共同执掌军权。这两人虽然在家族关系上是甥舅,但在朝廷上却是互相掣肘的,也就避免了一家独大的弊端。而霍去病又是卫少儿的私生子,在卫家地位不高,所以刘彻丝毫不用担心。

除了在军队的上层权力格局上改革外,在中下层的军队构成上刘彻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由于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产生了很多功勋将领,刘彻将这些将领提拔入朝廷,逐步替代了原来勋贵家族官员和将领的职务。如卫青以为心腹的苏建便被提拔到了卫尉的位置上,负责宫廷的宿卫。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因为功绩被封侯,还在公孙弘去世后接替丞相的职务,使朝廷被这批军队勋贵所掌控。有了朝廷的支持,刘彻在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原来朝廷南北两军之外又建立了期门军、御林军,并设置八校尉带兵。

然后刘彻又先后进行了移民实边、军事屯田、新建长城、设立部都尉等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将西汉的军力推到了巅峰。这不仅仅使他个人所掌控的军事权力大增,也让军队的战斗力激增,对匈奴作战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样的胜利也奠定了刘彻的历史地位,成为与秦皇并称的汉武。

然而刘彻的军事改革并没有完全突破历史的周期律,只是将军权从原来的开国元勋贵族转移到了讨伐匈奴的新贵身上,也就没有解决军权过重的隐患。这样的改革只能暂时性地解决皇帝和朝廷面临的难题,却不能为西汉做到长治久安。刘彻在世时军权是可控的,但他一旦离开,必然会给新皇帝留下大患。

实际上后来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独霸朝政和废立皇帝,便是由刘彻留下的隐患所造成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刘彻的军事改革是成功的,但却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他用军事改革的方式让西汉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基本上解决了北方边境被匈奴威胁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彻底地解决自秦朝以来的军事制度的隐患,反而加强了军权对朝廷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刘彻执政是有益的,但对其他皇帝却是大害。因为刘彻的继任者并没有他那样的雄才大略,不足以控制如此强大的军权,所以一旦刘彻离世,给西汉留下的必然是动乱。

标签: 卫青

更多文章

  • 卫青在历代兵家中,为何没有给别人留下“结党”的印象?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卫青

    因为卫青听话,实际上古代的文人和武将是看不起卫青的,认为卫青是汉武帝的家奴。和同时代霍去病的张扬、桀骜不驯不同,卫青是非常恪守君臣礼仪和臣子之道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卑微的。在古代臣子是以敢于规谏皇帝为荣的,《史记》和《汉书》更是将卫青放在了《佞幸传》里,这就是因为卫青无原则的卑微、听话。这样的人怎么

  • 为什么卫青权势那么大,还是胆小如鼠?原来是他在后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卫青

    卫青最红的时候,他的稗将苏简曾经劝说卫青将军:“将军的地位如此尊贵,但天下没有人称赞你或付出留心你,将军你要向昔日名将学习,招收一些士大夫,多多推荐。”卫青说:“自从卫齐侯、武安侯招揽了四方宾客和文人雅士,皇上常常恨得咬牙切齿;那种招贤纳士,排斥无良能人,是皇上的忌讳。.吾为臣子,遵纪守法,何必招进

  • 卫青死了以后,汉武帝为什么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卫青

    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却转瞬间灰飞烟灭。这是怎么回事呢?裂痕卫家的荣光,是从卫子夫受宠开始的。卫家的失势,也是从卫子夫失宠开始的。卫子夫年岁大

  • 最终消灭匈奴的将领,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这个“乱臣贼子”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卫青

    说起汉朝的抗匈奴名将,很多人首先想起卫青、霍去病。他们确实多次击败匈奴,战功赫赫。但他们没有彻底击败匈奴。最后彻底击败匈奴的将领,是历史上的一位反面人物。他的名字叫窦宪。汉武帝在位时期,经过漠南战役和三次河西战役,汉朝取得了河西走廊,势力范围发展至西域,号称“断匈奴右臂”。之后,卫青、霍去病又发动漠

  • 此人用兵如神不下韩信、岳飞、卫青,为啥却臭名昭著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卫青

    导语:朝代的更迭,资源的争夺,导致战争不可避免地产生。而有了战争,自然会有一些名将应运而生。历史上,有很多知名的将领,如韩信、岳飞、卫青等人声名远扬。但还有一位名将,大家绝对不会陌生,他就是“杀神”白起。不过与其他历史名将的美名相比,他可谓是臭名昭著。白起打仗从来没有俘虏,因为只要是敌人都已经死了,

  • 一代名将卫青去世后,他的后人下场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公元前106年,西汉名将卫青因病去世,汉武帝为了表扬卫青一生显赫的功绩,便追封卫青谥号为“烈”,并为卫青修建了墓地。直至今天,卫青墓依然健在,它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

  • 汉有长平候,三战定匈奴-大将军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卫青

    汉朝自白登之围后,处于战略防守阶段,国内矛盾重重,民生凋敝,固而只是防守云中等战略要地,同时不断和亲以积蓄国力,文景之治之后海晏河清,国库充足,年轻的汉武帝看着麾下的军马,想要改变改变和匈奴的战略,这时候,上天将第一个将军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宠爱的卫夫人的弟弟,卫青。卫青从小出身贫寒,母亲在平阳侯家中

  • 汉武帝薄情多疑,大将军、万户侯卫青为何能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卫青

    卫青尽管出身骑奴,但绝对是大军事家,在汉匈战争中立下旷世奇功,官封大将军、大司马,赐爵万户侯,权倾朝野,汉武帝多疑,卫青何以能独善其身?一、卫青功勋卓著,堪称军事奇才。 卫青是因姐姐卫子夫得宠而受武帝信任和重用,他是外戚,但绝对有军事才能。元光五年,大中大夫卫青担任本骑将军兵出上谷郡,首次攻打匈奴;

  • 卫子夫严格约束卫青的具体原因,除了遵循君臣之道,这一点最实在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卫青

    卫子夫为什么要严格的约束自己的家人呢?难道仅仅是为了遵循君臣之道吗?其实还有一点原因也是卫子夫最为相信的一点,做人将心比心。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不仅是因为其贤良的原因,更是因为在她主掌整个后宫时期能够不傲、不骄,始终严格约束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并让自己的家人卫青为大汉朝建立了不世

  • 卫青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何他一死,汉武帝立刻下令灭了卫氏一族?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卫青

    卫青是西汉著名将领之一,他曾经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却最终导致了他所属的卫氏一族被灭门。这是为什么呢?卫青之所以被汉武帝灭族,有记载说是因为他在处理临淄王事件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临淄王是汉朝的一位王子,因为曾经跟随楚怀王反叛,被判为庶人,并被贬到河南郡。汉武帝即位后,他恢复了临淄王的王位,并派卫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