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诞生了不少悲剧性人物,除了被迫裹小脚的女性外,还有一类人也始终活跃于历史的舞台,他们被迫成为“残疾”人,被迫成为他人的奴隶,直到1996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去世,他们才彻底从封建的牢笼中解脱。
纵观统治时期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则是一个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造成这一因素的除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外,当时众多宦官出色的办事能力也不可否认,如果不入宫的话,他们也许将会是朝堂上的一把好手。
明朝作为宦官势力的顶峰,不少历史中权势滔天的宦官都来自于这一时期,对后世来说,“祸乱朝政、肆意横行、无恶不作”是他们的代名词,其中以王振、刘瑾、魏忠贤、汪直这四大宦官为代表。
但其实读了历史后会发现,将汪直与其余三位放在一起,对他来说实在不算是一种夸奖。
汪直,广西大藤峡人,幼时因受到家族叛乱的牵连被迫入宫,好在他入宫时足够幸运,无疑中谋到了个好差事:前往昭德宫侍奉万贵妃!
要知道,万贵妃可是明宪宗的心头爱,背靠这座大山,汪直日后的路便也变得好走了。
果不其然,汪直深受万贵妃的喜爱,常伴在她左右,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明宪宗的赏识,很快便升任了御马监太监。
“御马监”这个名号,乍一听好像就是个给皇家养马的地方,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作为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不仅有统领一部分军事事务的权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皇帝干预朝政。
朱见深能将他安排到这个位置,除了对万贵妃的爱以外,也足见他对汪直的肯定。
如果说安排御马监的职务是为了提携,那么成立西厂就是单纯地出于信任与对他能力的肯定。
成化十二年,明宪宗给了汪直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因为深受各类异象的影响,加之妖人李子龙与太监韦舍勾结祸乱大内,让明宪宗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做出行动的话,明朝的统治很可能会面临危机。
但常年身居宫中,又怎么能够做到眼观八方呢?
于是,明宪宗派出了汪直,让他带着一两个人乔装打扮出宫,充当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以便了解宫外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汪直本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出宫后,他把所见所闻无论大事小事,都一一记录在册,百姓家邻里间的争吵也都不放过,事后将册子全部呈给朱见深查看。
明宪宗一见,大喜。
次年,便专门建立“特务机构”——西厂,并交由汪直全权统领。
接连破获两起大案,西厂名声大噪。
西厂初成立,汪直便接连整肃了杨晔杀人案与覃力朋杀人案。这两人都是仗着自己背后的关系,无恶不作甚至视人命如草芥。前有杨晔杀人后逃到京城投奔姐夫董璵,意图以钱财贿赂官员逃脱刑罚。后有太监覃力朋贩卖私盐、射杀典吏,并靠着司礼监保全性命。
在这两件案子的处理上,汪直都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狠厉与果敢:杨晔受不了严刑拷打死在监狱,杨家被抄家,他所来京城投靠的姐夫董璵被免职;而太监覃力朋虽因求助司礼监而保全了性命,但也因此彻底失去了权力。
西厂雷厉风行的办事方式令朝堂百官心惊胆战,加之明宪宗对其办事能力大加夸赞,汪直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这也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多位大臣联合上奏,请求明宪宗将西厂废除。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暂时将西厂“关闭”,但一个月后,又重新复开,一直到成化十八年西厂才真正被废除。
不过,在这期间,汪直对西厂的管理并不多,因为自成化十四年后,他便被派往了边疆征战。
在成化十四年至成化十八年几年时间中,汪直主要在辽东、山西大同与女真人和蒙古人作战,凡他所参与的战争,基本都大获全胜。
虽说是宦官,但汪直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军中将领们的肯定,他坐镇边疆期间,一度打得女真人与蒙古人不敢来犯。
但可惜的是,由于长年在外监军,汪直与明宪宗间的关系不再如往常那般亲密,宪宗身边的人换了一位又一位,最终,他听信了东厂尚铭的谗言,将汪直调到了南京的御马监,自此后,历史中便没有了他的身影。
汪直的权力曾一度达到过“只知汪督公,不知有天子”的地步,其实除了破获大案、屡立奇功外,在他权势滔天的那几年中,也曾向明宪宗举荐过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如果入朝为官的话,不论文官还是武将,他应该都能做得很出色。
只是童年悲惨的命运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依附于皇帝的宦官,他手中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天子,一朝天子不满意,便立刻被打回原型,不管曾经做得多么出色,这也是封建统治制度下的必然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