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堪称明朝的“霍去病”,如果不是宦官的身份,会是民族英雄吗?

他堪称明朝的“霍去病”,如果不是宦官的身份,会是民族英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震旦说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4/1/28 6:07:58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诞生了不少悲剧性人物,除了被迫裹小脚的女性外,还有一类人也始终活跃于历史的舞台,他们被迫成为“残疾”人,被迫成为他人的奴隶,直到1996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去世,他们才彻底从封建的牢笼中解脱。

纵观统治时期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则是一个宦官专权的典型代表。造成这一因素的除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外,当时众多宦官出色的办事能力也不可否认,如果不入宫的话,他们也许将会是朝堂上的一把好手。

明朝作为宦官势力的顶峰,不少历史中权势滔天的宦官都来自于这一时期,对后世来说,“祸乱朝政、肆意横行、无恶不作”是他们的代名词,其中以王振刘瑾魏忠贤汪直这四大宦官为代表。

但其实读了历史后会发现,将汪直与其余三位放在一起,对他来说实在不算是一种夸奖。

汪直,广西大藤峡人,幼时因受到家族叛乱的牵连被迫入宫,好在他入宫时足够幸运,无疑中谋到了个好差事:前往昭德宫侍奉万贵妃

要知道,万贵妃可是明宪宗的心头爱,背靠这座大山,汪直日后的路便也变得好走了。

果不其然,汪直深受万贵妃的喜爱,常伴在她左右,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明宪宗的赏识,很快便升任了御马监太监。

“御马监”这个名号,乍一听好像就是个给皇家养马的地方,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作为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不仅有统领一部分军事事务的权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皇帝干预朝政。

朱见深能将他安排到这个位置,除了对万贵妃的爱以外,也足见他对汪直的肯定。

如果说安排御马监的职务是为了提携,那么成立西厂就是单纯地出于信任与对他能力的肯定。

成化十二年,明宪宗给了汪直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因为深受各类异象的影响,加之妖人李子龙与太监韦舍勾结祸乱大内,让明宪宗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做出行动的话,明朝的统治很可能会面临危机。

但常年身居宫中,又怎么能够做到眼观八方呢?

于是,明宪宗派出了汪直,让他带着一两个人乔装打扮出宫,充当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以便了解宫外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汪直本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出宫后,他把所见所闻无论大事小事,都一一记录在册,百姓家邻里间的争吵也都不放过,事后将册子全部呈给朱见深查看。

明宪宗一见,大喜。

次年,便专门建立“特务机构”——西厂,并交由汪直全权统领。

接连破获两起大案,西厂名声大噪。

西厂初成立,汪直便接连整肃了杨晔杀人案与覃力朋杀人案。这两人都是仗着自己背后的关系,无恶不作甚至视人命如草芥。前有杨晔杀人后逃到京城投奔姐夫董璵,意图以钱财贿赂官员逃脱刑罚。后有太监覃力朋贩卖私盐、射杀典吏,并靠着司礼监保全性命。

在这两件案子的处理上,汪直都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狠厉与果敢:杨晔受不了严刑拷打死在监狱,杨家被抄家,他所来京城投靠的姐夫董璵被免职;而太监覃力朋虽因求助司礼监而保全了性命,但也因此彻底失去了权力。

西厂雷厉风行的办事方式令朝堂百官心惊胆战,加之明宪宗对其办事能力大加夸赞,汪直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这也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多位大臣联合上奏,请求明宪宗将西厂废除。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暂时将西厂“关闭”,但一个月后,又重新复开,一直到成化十八年西厂才真正被废除。

不过,在这期间,汪直对西厂的管理并不多,因为自成化十四年后,他便被派往了边疆征战。

在成化十四年至成化十八年几年时间中,汪直主要在辽东、山西大同与女真人和蒙古人作战,凡他所参与的战争,基本都大获全胜。

虽说是宦官,但汪直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军中将领们的肯定,他坐镇边疆期间,一度打得女真人与蒙古人不敢来犯。

但可惜的是,由于长年在外监军,汪直与明宪宗间的关系不再如往常那般亲密,宪宗身边的人换了一位又一位,最终,他听信了东厂尚铭的谗言,将汪直调到了南京的御马监,自此后,历史中便没有了他的身影。

汪直的权力曾一度达到过“只知汪督公,不知有天子”的地步,其实除了破获大案、屡立奇功外,在他权势滔天的那几年中,也曾向明宪宗举荐过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如果入朝为官的话,不论文官还是武将,他应该都能做得很出色。

只是童年悲惨的命运注定了他只能成为一个依附于皇帝的宦官,他手中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天子,一朝天子不满意,便立刻被打回原型,不管曾经做得多么出色,这也是封建统治制度下的必然悲剧。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何器重卫青和霍去病?对霍去病有哪些钟爱?值得一看!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霍去病

    纵观历史,有几个强大王朝给我们留下深深烙印,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秦朝“一统江山”,唐朝“四海臣服”,宋朝“学而优则仕”。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让一个民族有了屹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标志。他是谁?他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 武帝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就不用多

  •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霍去病关门打狗,退匈奴以消后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霍去病

    公元前121年夏,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向匈奴发动了恢复河西的战役。在张骞、李广部队的策应下,霍去病命公孙敷率兵一部,从正面进攻匈奴,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他自己率主方骑兵,采取大迂回的行动,深人敌后1000多公里,把匈奴包围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流域一带。匈奴人完全没有想到汉军竟然出现在他们的

  • 骠骑将军霍去病之为了忘却的纪念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霍去病

    这个故事后来被《汉武大帝》采纳,由最经典的李乐版霍去病演绎,深入人心。后来更有那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入江河中,赠饮天下人”。也是借用了霍去病倾酒入泉的意思。也有人质疑,说酒泉的地理志明明白白写着“其泉若酒”,霍去病的浪漫传说,美则美矣,却无史料记载。也感谢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很多灵感来

  • 霍去病拿下四座重镇,汉武帝将其取四个名字,让我国获益颇多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霍去病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历史上的霍去病是汉朝的著名就军事家,不仅擅长骑射,更是精通用兵之道。十七岁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带兵剿灭匈奴,是百姓心中的常胜将军,只是天妒英才,霍去病23虽就因病去世。霍去病的征战史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不过他的丰功伟绩对后世而影响还是很大的。公元前126年,张骞摆脱匈奴

  • 少年英雄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117年,终年23岁。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也是被后人称颂至今的爱国将领。他善于骑射,用兵灵活,打仗注重策略,作战勇猛。他曾多次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汉军一路击杀匈奴,霍去病也建立了显赫功绩。(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霍去病的一生出生奴籍霍去病的父亲霍仲

  • 霍去病英年早逝一生未婚,为何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霍去病

    尽管和平相处是理想的选择,然而在面对主权和领土争端时,任何让步都是不可接受的。西汉时代的汉武帝正是这样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他坚信必须付出巨大代价也要阻止匈奴对汉朝的侵略。汉武帝的西征政策成就了卫青与霍去病这对传奇战将,他们的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特别是霍去病在抵抗匈奴入侵时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决,历经千百

  • 霍去病勇敢无畏,敢于冲锋陷阵,故可在对匈战事中屡建奇功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霍去病

    匈奴在古代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长,由于他们比较擅长骑射,而且机动性比较强,因此经常对中原王朝进行侵扰,中原王朝对匈奴人恨得牙痒痒,在秦朝时,秦始皇就曾安排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将匈奴撵到河套地区以外,结果秦末中原忙于战乱,匈奴再次抬头。到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匈奴更是直接偷袭汉军,以至于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之上

  • 冠军侯——霍去病的成长史(上)

    历史人物编辑:撩剧妹妹标签:霍去病

    18岁的霍去病被封为校尉,开始率军征伐,短短四年,就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传奇,成为了后世兵家的至高梦想与追求。那么你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成长的吗?公元前129年,卫青破袭匈奴的龙城圣地,大获全胜被册封为关内侯,得知弟弟封侯后,大喜过望的卫少儿前往卫青的府上探望。这时年仅不过十岁的霍去病早就想见一见这个如雷贯

  • 霍去病有粮,却不给士兵吃,饿肚子的士兵为何不叛变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霍去病

    《史记》中曾记载,在打仗的紧要关头,有粮食和肉的霍去病,却命令汉军士兵将这些给扔了。让汉军兵卒饿着肚子去作战,霍去病是怎样想的呢?更让人惊奇的是,在霍去病如此苛待下,他麾下的兵卒也没发生哗变,甚至兵卒们对他连不满情绪都没有。经常让汉军兵卒饿着肚子作战,汉军兵卒为何不去反抗霍去病呢?提起霍去病,人们最

  • 他比肩霍去病,就是死晚了……

    历史人物编辑:努力加油生活标签:霍去病

    01中国古代武将,有2大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1、封狼居胥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仅22岁的霍去病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一路杀伤俘虏了匈奴70443人,包括屯头王、韩王等三名,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名贵族。霍去病在匈奴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在姑衍山还举行了祭地仪式。此战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