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沛县起兵兄弟众多,称帝后为何单给卢绾封王,两分钟读懂原因

刘邦沛县起兵兄弟众多,称帝后为何单给卢绾封王,两分钟读懂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生活给予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1/25 13:53:42

刘邦白手起家,原始股东很多。到他坐上皇帝之后,这些人熙熙攘攘来要功,有些人等的不耐烦,还用剑拍起了柱子,如同一帮围着桌子等待开饭用筷子敲碗的孩子。最终,刘邦以一篇“功人功狗论”开场白过后,拉开封赏大幕。于是从沛县起兵就追随刘邦的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等众人被封侯,赐食邑。封赏结束,统计137位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功臣无一人被封王,而且卢绾也不在封侯之列。

刘邦为何不给沛县老兄弟功臣封王?原因有三点:

首先,封王需封地,一个诸侯国少则一两郡,多则三五郡,刘邦没处弄那么多的土地!再说,已封的七大诸侯王占据汉朝半壁江山,刘邦割自己的肉,不舍得,诸侯王的肉又不能割,因为他们肯定不答应。相比之下,封侯就简单多了。因为列侯享受的是一县的封邑,再往下的关内侯只有食邑,没有封地。所以,即便刘邦封了一堆侯,其实最多拿出一两郡之地就解决了问题。当时汉朝有五十多个郡,刘邦手中握有近二十郡,每郡辖县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所以掏这点腰包,刘邦很从容。

其次是安全因素。汉初的诸侯国不光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只是名义上归中央管辖,实际上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比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等人,他们是否听从刘邦号令,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情。有这些诸侯国的存在,刘邦已经焦头烂额、寝食难安了,怎么可能再去增添烦恼呢?显然是刘邦从来没有把沛县起兵功臣们纳入封王的范畴,也从来没有想过给他们封王。

再则,异姓诸侯王不能长存,刘邦同他们翻脸是迟早的事儿,不封沛县功臣,届时还免了尴尬。刘邦打天下的目的就是让天下姓“刘”,而不是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杂姓,也不是秦朝那样单纯的郡县制。所以封异诸侯王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有朝一日他们要么脱离中央而自立,要么反过来吞并汉朝。

所以,出于江山社稷的巩固,这些异诸侯还得逐一扫除。最终,刘邦连女婿张敖的赵国都不放过。到刘邦去世前,只留有一个长沙国。而长沙国之所以也没有被除,并不是刘邦能容吴芮父子,而是因为一来长沙国太弱小,一共辖二万五千多户,不足为患中央,二是吴家父子对刘邦百依百顺。

后世贾谊曾同汉文帝有过一番对话说,如果当时将樊哙、周勃、灌婴等人同韩信、彭越调换位置,那么前者依然被灭,后者也能留存。寥寥几语,参透刘邦封王的实质。

为何刘邦单给卢绾封王

刘邦和卢绾是一条胡同里的邻居,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小时一同玩泥,稍大一起上学。沛县起兵之前,二人整日厮混,不分彼此,起兵之后,卢绾常伴左右,片刻不离。所以,多数人认为刘邦给卢绾封王是因为二人关系铁,有意照顾卢绾。而且,还没有打败项羽时,刘邦就给卢绾封了长安侯。实际上这方面的因素占比不大,刘邦的想法远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原因有两条:

一、卢绾没本事,窝囊、好操控。刘邦沛县起兵,卢绾积极追随,但他没有上阵拼杀,而是以“宾客”、“侍中”的身份常伴左右。这样一来,卢绾虽然少了性命危险,但是得不到战火的锤炼,人也废柴了。所以,不光是沛县那帮兄弟们瞧不起卢绾,其实在刘邦眼里他也是一个最无能的人。因此,刘邦让这样的人为王最放心,即便有着一日想撸他王位,不过一句话的事情。

事实也正如刘邦所料,卢绾也没有明目张胆对抗他的胆量,最终充其量也是背后搞一些不痛不痒的小动作。当后来匈奴降俘揭了卢绾同陈豨勾三搭四的老底、刘邦派兵征讨时,卢绾只有带上妻儿老小惊慌失措逃跑的本事。后来,卢绾投降匈奴,虽被封东胡卢王,但是却饱受临近部族的抢夺凌辱,一年光景就郁郁而终了。最终妻儿老小也只能回归汉朝。

二、刘邦用卢绾“接马腿”

卢绾被封的是燕王,这个燕王最初为臧荼所有。臧荼这个燕王最初是项羽入关后所封。楚汉战争后,臧荼屈韩信兵威降汉。所以刘邦称帝后,臧荼惶惶不可终日,认为刘邦终究容不下项羽故旧,于是当年便主动举兵。结果很快被灭。

按理说,刘邦应该将燕王封给儿子才对,但是现实很无奈。因为,长子刘肥已经封为齐王;次子刘盈立为太子;三子刘如意不满五岁,另外刘邦留在身边还有让他当太子的念头;四子刘恒年方三岁;其他儿子更不用说,何况七八还未出生。所以,到头来,刘邦只好让最放心的卢绾顶上,然后从长计议。事实上,刘邦临终前还是将燕国封给了八子刘建。

总之,刘邦封王深思熟虑,对于如何封赏功臣,他的心里早有了最佳的安排。显而易见,刘邦就是一位博弈高手,每颗棋子都能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于是尽管不显山露水,最终还是赢家。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点评!

标签: 卢绾

更多文章

  • 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卢绾

    卢绾与刘邦不仅是同乡,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人,更是自幼交好。刘邦称帝建国后,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刘邦平定叛乱后,卢绾虽然功劳不够显赫,但刘邦还是册立其为燕王。然而,自幼交好的两人,最终却是反目成仇,这又是为什么呢?燕王臧荼谋反被杀,刘邦册立卢绾为王 臧荼本是战国末期燕国旧将,秦末天下大乱时,陈胜派武臣经

  • 卢绾为何造反?他是被人冤枉的,还是真的想谋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卢绾

    卢绾,是刘邦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刘邦称帝后,无论对其然功臣如何残忍,但是对于他,刘邦还是十分宽厚的。比如说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刘邦称他们为自己夺得天下的关键,他们三人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可是,韩信最后被封为淮阴侯,张良被封为留侯,萧何被封为酂侯,而卢绾则是被封为燕王。细究刘邦分封的其他异姓王就可以

  • 独享刘邦深情,被吕后逼着造反,卢绾死后,他的家人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卢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变的是那份岁月,不变的是那种永恒的足迹,在公元前202年的7月份,距离刘邦登基,刚刚过去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燕王就反了。自从打败了项羽成为了世界一哥之后,刘邦的信心爆棚,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带着大军亲自去找燕王算账。这个燕王本身就是一个降将,没有什么根基,跟其他的军事大臣也没有什

  • 刘邦晚年燕王卢绾反叛了,刘邦派樊哙去平反,为何反悔要杀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卢绾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刘邦和卢绾是什么关系,和樊哙又是什么关系?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一个人,他们两个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两个人不但是邻居,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即便是萧何和张良,也是比不了的。刘邦在当了汉王之后,只允许两个人不用通报,就可以进入他的卧室,一个就是他的弟弟刘交,另一个就

  • 刘邦和卢绾,本是生死之交,因何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卢绾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那首,朋友一生一辈子。真是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呀。可是这个世界上的朋友往往很难走到最后,大多数都是半途分道扬镳,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那些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这到底是什么能让曾经两肋插刀的人刀兵相向?今天我们故事里头的主人公刘邦和卢绾也许能回答你。莫逆之交,甚于生死史记说:卢绾者,丰人也,与

  • 卢绾何德何能,被刘邦封为极其重要的燕王?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卢绾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高祖、卢绾同日生。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史书上是这样说卢绾和刘邦的关系的。也就是说,卢绾和刘邦不但是老乡,而且两个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当两个人稍微年长一些后,还一起读书学习去了。这说明他们两个还是同学,说实话

  • 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什么最终要选择背叛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卢绾

    卢绾和刘邦感情至厚,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不想背叛刘邦的,但刘邦处置异姓王的行动,又让他对自己的命运非常担心,他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最后也是弄巧成拙,归付了匈奴。卢绾和汉高祖刘邦是同乡,父亲那辈关系就很好,刘邦和卢绾还是一天出生,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刘邦惹了乱子,官吏捉拿,到处躲藏的时候,卢绾也跟在刘邦

  • 卢绾:与刘邦同月同日生的发小,为何落得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卢绾

    卢绾画像卢绾和刘邦是同乡,父一辈就是世交好朋友,更巧的是卢绾和刘邦竟然是同日所生,可以说两人的缘分不浅,所以刘邦功成名就后,将卢绾封为七个异姓王中的燕王,这是刘邦所封的异性王中唯一信任的人。刘邦与卢绾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热恋期、亲密无间期,以及决裂期,这让我们想到了一句话,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

  • 刘邦视卢绾为亲兄弟,为什么卢绾最后也反叛了?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卢绾

    当时的情况是有人告诉刘邦,说燕王卢绾也造反了。重病中的刘邦不相信。他想召卢绾来都城了解下情况,卢绾称病不敢前去。刘邦开始怀疑卢绾可能是真的要反了,这是刘邦不能所接受的。刘邦对卢绾一直都是很不错的,当初封卢绾为燕王的时候,是刘邦顶住所有的压力,让卢绾当王的。谁曾想,这个卢绾不但不感恩自己,反倒过来和自

  • 西汉异姓王卢绾为何远逃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卢绾

    刘邦在登基以后,分封宗室和有功之臣,刘邦还是很大方的,刘邦根据群臣功劳大小,总共封了8个异姓王,139个异姓侯。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封了8个异姓王,但问题是这8个异姓王,除了长沙王吴芮得以善终之外,其他七个异性王均不得善终,其中燕王臧荼造反被杀。楚王韩信“造反”先被贬后被杀。梁王彭越被下属诬告谋反被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