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人们只知刘邦、刘彻,宣帝刘询——我的江山也分外妖娆

人们只知刘邦、刘彻,宣帝刘询——我的江山也分外妖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菲哥侃娱乐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4/2/5 22:51:36

在西汉历史上有两个皇帝的功劳太过耀眼,一是开国君主平民皇帝刘邦,一位是开疆拓土,征战匈奴的汉武大帝刘彻,以至于汉武帝的曾孙——中兴之主汉宣帝的功劳被遮掩。而事实上汉宣帝的功劳丝毫不逊色他的曾祖父汉武帝。

汉宣帝终年43岁,亲政25年,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庙号为中宗,其他三位分别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可见在西汉皇帝里他也是屈指可数的优秀帝王。

他当上皇帝有偶然的成分。昭帝23岁早亡,没有儿子。后来霍光找了一个昌邑王刘贺来做皇帝,结果还没到一个月就被废掉了。

宣帝原名刘病已,是如假包换的天潢嫡派,戾太子刘据亲孙子,史皇孙刘进之子。因为巫蛊之祸太子一家全部遭殃,襁褓之中的刘病已就被投入监狱。5岁之前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后来遇到大赦才离开监狱,18岁之前一直在民间长大。他饱尝人世冷暖炎凉。

刘贺被废后,光禄大夫邴吉向霍光递交了一份奏章:他赞扬刘询“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也就是刘病已无论是血缘,还是学识、人品,都可以继位为新皇帝。霍光表示同意,于是众大臣把刘病已接入宫中登基称帝。

班固在《汉书》中,高度评价、称赞了汉宣帝的功绩: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在班固看来,汉宣帝的中兴之治,功德与殷宗和周宣王相等,史上最早的中兴之王就是周宣王。

刘向也高度评价汉宣帝道:

“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盈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

在对比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与中兴之治的汉宣帝的功德时,刘向这样说:“(汉文帝)不及中宗(汉宣帝)之世,不足以为升平。”

我们就根据史料来看看汉宣帝的政绩吧。

先说内政

一、体恤百姓,主动改名

元康二年五月,汉宣帝为百姓所想,为避免百姓触讳而被追责,主动改名,由之前的刘病已改为刘询,并下令赦免之前触讳而被追责的人。这种主动改名的封建帝王,实属罕见,这与汉宣帝深知民间疾苦有极大关系。

第二,来自民间,深知基层吏治得失

《汉书》说他“喜游侠,斗鸡走马,俱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这些接地气的经验积累为他称帝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之治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

他登上皇位后,任用贤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施行仁政和新政,先后实施了“劝农农桑”、“抑制兼并”、“轻徭薄赋”、“设立常平仓”等有力举措,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得汉武帝因连年征战而江河日下的国力在他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富足和谐,也为平定匈奴西羌、一统汉王朝江山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赵秉忠评价道:“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

第三、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赏罚分明。

在汉宣帝时期,“贤臣循吏”辈出,涌现出来了以“麒麟阁十一功臣”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物,如霍光、魏相赵充国、苏武等等。这些贤臣循吏的出现,是汉宣帝实现“中兴之治”的中间力量,功不可没。

第四、体恤百姓小吏,关爱鳏寡老人,反对苛政。

神爵四年春,汉宣帝下诏曰:“朕唯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

还有一例,汉宣帝曾下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这些都是体恤百姓、关爱老人的实例。

第五,懂得隐忍,铲除霍家势力,实现亲政。

从昭帝到昌邑王,再到宣帝即位之初,西汉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光权势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

宣帝非常尊敬霍光,凡事都要请教他再做决定,还把霍光的子嗣封为大官,这样宣帝刘询避免了昌邑王刘贺的下场。霍光死后,霍家继续控制着朝廷,宣帝非常不满,决定采取行动夺回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个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夺回了禁卫军控制权,让自己的亲信掌握。

之后,宣帝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最后下令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面对宣帝的行动,霍家集团惶恐不安,决定铤而走险举行叛乱。但是叛乱很快被掌握兵权的昭帝镇压,霍氏宗族全部被杀,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

再说对外关系。

汉宣帝期间,一方面联合同盟积极打击匈奴和西羌,一方面又推行“和亲”和“屯田”政策,这种战与和兼济的做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匈奴和西羌,而且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第一、平定匈奴。

汉宣帝期间,联合乌孙等力量,通过不断的战与和兼济的策略,匈奴大部率众来降,“郅支单于远遁,匈奴遂定”,袭扰西汉多年的匈奴之乱最终得以平定。

大部分读者耳熟能详的汉武帝及其麾下的卫青、霍去病等人奇袭匈奴,颇有战功。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世时,匈奴问题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直至离世时仍然没有解决。

袭扰西汉多年令汉武帝头疼不已的匈奴之患就是在汉宣帝的任上得以平定。这需要后世予以充分的肯定。

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藩”,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此外西域各国,看到匈奴附汉,也都遣使入朝汉廷。就是郅支单于也担心呼韩邪往侵,远徙至坚昆居住,去匈奴故庭约七千里。呼韩邪的归附,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平定西羌。

居住在青藏高原湟水一带的羌人,袭扰程度虽不及匈奴,但是屡次反叛,令西汉王朝头疼不已。

汉宣帝在位时期,“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且已经76岁高龄的赵充国将军“自告奋勇”挂帅前往湟水,不仅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一举平定西羌,“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酋非首,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而且首次在湟水流域实施屯田政策,开了中央王朝和平经营河湟地区的大幕。

赵充国总结的《留四便宜十二事》,为后世治理边疆地区提供了成功的范本,也是中国屯田制度的重要文献。

赵充国将军不仅战功卓著、平羌得力,而且为后世贡献了两条耳熟能详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第三、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将广袤而纷乱的西域纳入汉王朝的一统版图,张骞为之魂牵梦绕的“凿空之旅”终于落地,被匈奴切断的丝绸之路也得以在和平的大环境下得以恢复并畅行无阻,极大地促进了文明交流和融合,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三,文化上,颁行《史记》

妇孺皆知的名篇巨制《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史书。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忍辱含垢、矢志不渝花费14年的时间写就、成熟后,因其“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一直不能公开刊行。

汉宣帝在位期间,也就是司马迁去世20多年后,司马迁外孙杨恽看到“朝政清明”,便将《史记》献给汉宣帝,宽容大量的汉宣帝最终同意颁行做少量删改后的《史记》,使得这部千古名著最终得以传播并流芳百世。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汉宣帝的宽容,我们很难预测《史记》的最终命运,要么《史记》被禁止颁行而自绝于人世,要么《史记》被删改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那都成为极大的遗憾。

虽然宣帝末年已有宦官、外戚弄权之祸,汉室皇权也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汉宣帝在位25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被称为“中兴之主”实至名归。

汉宣帝的陵墓为杜陵,在出土的一片汉瓦上,留下十六个汉字,应该是对中兴之治高度评价的另类再现。“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呗,欢迎转发收藏。

标签: 刘询

更多文章

  • 邴吉是一门房,为何敢举荐平民刘询为帝王,刘询治国才能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刘询

    汉宣帝未登基之前,流落民间,还在襁褓中便困于监狱之中。因汉武帝被告知监狱方向有”天子气“,汉武帝遂下令尽屠狱中人,刘病已得到了当时主管监狱的邴吉救助,才得以保得性命,继而在如今赫赫有名的海昏侯刘贺之后,被霍光迎立为帝。其实,这中间还有两人同样是刘病已的恩人,却被遗忘在角落之中。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

  • 汉宣帝刘询该不该为西汉的灭亡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畅论史今标签:刘询

    这个说法显然不能成立,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的中兴之主,而西汉的衰落是他去世之后的事情了,是从他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在位时期开始的,跟刘询基本没啥关系。纵观西汉200余年,外戚干政情况一直都存在,而导致西汉灭亡的正是外戚王莽的崛起。如果说刘询有责任,那就是不该把皇位传给刘奭,更不该选王政君为儿媳妇。 西汉在汉

  • 刘询是何想法?为何要给祖父上个谥号“戾”,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刘询

    刘询是何想法?为何要给祖父上个谥号“戾”,其中有何隐情?其实很多人说他这是成熟的表现,为何呢?NO.1他不想轻易的动了霍光。如果他追尊祖父,这就表现他的皇位是来自于祖、父亲的庇护。然而是霍光把他从监狱中放出来的做皇帝的否定。这样的话,他们两人的矛盾很快会激化。他并不想这样做。虽然霍光专权,但是其年纪

  • 被史上称为汉宣帝的刘询,虽然做过很多事情,为什么却没有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刘询

    在历史上的明君自然是有很多人都比较欣赏的,比如说汉宣帝刘询,在他称帝以后,当时的汉朝,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繁华的阶段,让国力特别的强盛。所以才会被后世人称为明君,只是作为一代明君的他,虽然让国家变得特别繁华,对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名气却并不是很高。一、刘询的身世比较坎坷,出生的时候家里就被灭门因为在

  • “布衣”天子汉宣帝刘询,一位比肩汉武帝却被人们忽视的伟大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刘询

    刘询,年轻而充满智慧的君主,背负着复兴帝国的重任,他的统治注定不平凡。汉宣帝登基时仅十八岁,年少而充满雄心壮志。他以睿智和果断的领导,带领汉朝走出了前任统治者留下的困境。他深谙民情,致力于改革内政,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然而,他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霍氏家族的政治压力,他以聪明的手腕和婉转的拒绝保

  • 昭君的真实面貌还原后,才知为何汉元帝不留下她,而将她嫁到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汉元帝

    诗仙李白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这首诗中的“明妃”指的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据说王昭君容貌十分出色,连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看见她的颜值后都忘记了展翅飞翔,最终从天上落了下来。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么拥有如此绝

  • 昭君的真实面貌还原后,才懂为何汉元帝不留下她,而将她嫁到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汉元帝

    相传汉元帝在东巡归途中,意外遇见了一位容貌出众、美丽绝伦的姑娘,她就是昭君。元帝深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当即将她选为皇后。然而,一场匈奴的阴谋却让昭君身陷险境,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单于。这个美丽的女子为何最终无法成为皇后,汉元帝是否知道她的遭遇,一切真相是否被深埋在历史长河中,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古老哀婉的故

  • 典故“当熊” 冯婕妤大吼一声挡住狗熊,她能从熊口救下汉元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有一次带着众嫔妃去虎圈看猛兽相斗,突然有一只大狗熊从圈里跑了出来,直奔汉元帝而去。众嫔妃和侍卫吓得全跑了,只有冯婕妤大吼一声,挺身向前挡住了狗熊,汉元帝才得以逃命。冯婕妤叫冯媛,是汉元帝刘奭(shì)的妃子,是左将军冯奉世的女儿。冯媛入宫一年后给汉元帝生下一个男孩子,这就是后来的中山王刘兴(不

  • 西汉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汉宣帝选错接班人,汉元帝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汉元帝

    汉朝刚开局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治国。所以刘邦和吕雉,基本上就是什么管用便用什么,并没有章法可言。汉文帝的老妈薄姬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没事儿就喜欢读《道德经》,结果连带着儿子、儿媳一起,养成了无为而治的习惯。因此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采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这种做法,虽然对民间有休养生息的效果,可

  • 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还能横扫外敌,这就是汉朝的战力! 汉元帝时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趣说人标签:汉元帝

    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还能横扫外敌,这就是汉朝的战力!汉元帝时,就因匈奴单于背信弃义,斩杀大汉使臣,惹得「陈汤」率军千里转战,一路破城,斩杀了犯境的匈奴单于首级。战后在给汉元帝的奏章里还宣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仅为使臣和边疆居民报了仇,还大大震慑了大汉疆域外的各外族势力。公元192年,“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