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陵是否真投降了匈奴?蒙古出土的汉朝房屋,墙上一行字说明一切

李陵是否真投降了匈奴?蒙古出土的汉朝房屋,墙上一行字说明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唯物历史观 访问量:3498 更新时间:2023/12/10 5:12:07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事件那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就是因为在朝廷上为李陵辩护而遭遇腐刑的,那么李陵到底是不是含有冤屈呢?汉武帝是不是当时太过于武断呢?李陵是不是真的就真心投降了匈奴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匈奴和大汉王朝的历史渊源。

大家都知道,从西汉建立之初就和匈奴结下了梁子,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山,如果不是当时收买了冒顿单于的宠妃,恐怕汉高祖就回不来了,后来为了维持和匈奴的友好关系,汉朝开了和亲的外交模式,但是那时候的汉朝人都是充满血性的男儿,所以当时的委曲求全其实都是缓兵之计,性质完全不同于后来的南宋小朝廷。

在奉行和亲政策后,汉朝开始休养生息,再加上结束吕氏专权的历史,汉王朝先后出了文帝、景帝两位有作为的守成之君,缔造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大举攻打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开始改变一直以来的和亲政策,准备与匈奴进行秋后算账。汉武帝十几岁就继承皇位,本来就是一个热血青年,再加上当时的国富民强,自然就打算对匈奴进行攻伐。汉武帝时期,除了皇帝的英明圣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西汉王朝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出了很多的名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可以说有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后,汉家天子没有一天不想着找匈奴人一雪前耻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打败了之前不可一世的匈奴铁骑,在征讨匈奴的过程中,汉军涌现了很多名将,其中就包括之前提到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不过李广虽然名声在外,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他的很多威名其实都是单兵作战能力突出而获得的。李广最离奇的就是其死因,李广戎马一生,居然在最后一次与匈奴的大战中迷路了,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也感到羞愧,所以自杀了。

有句话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虽然为了西汉王朝一直在和匈奴战斗,出生入死,但是一直没有被封侯,再加上其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所以汉武帝也觉得李家有所内疚,所以一直对李广的孙子李陵很器重。李陵一开始就是汉武帝的侍卫,而且武功高强,礼贤下士,很有当年飞将军李广的风采。在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不愿担任粮草官,而希望自己当先锋,于是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后来在浚稽山之战中,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骑兵,而且多次打退匈奴,本来还有机会突围,可惜却因为叛徒出卖而被抓,最终不得已投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后,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但是刚开始还是认为李陵应该只是权宜之计,不是真心投降。在汉武帝看来,他一直对李陵还不错,而且李陵曾经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是一个忠勇可嘉的少年英才。不过后来当汉武帝听说李陵替匈奴人训练军马后,认定李陵真心投降匈奴,于是将李陵全家满门抄斩,将替李陵辩护的司马迁处于腐刑,李陵听到消息后,只得娶匈奴公主,从此心灰意冷定居匈奴,甚至后来自己的少时伙伴霍光等人上台后,打算让李陵回到长安,李陵也不愿意了。

李陵投降匈奴可以说是事实,早就有定论,但是李陵是真的投降匈奴吗?其实从当时来看,李陵也未必是真心打算投降,因为后来汉武帝等人也知道替匈奴训练军马的并非李陵而是汉朝另一个投降匈奴的将领李绪。不过木也成舟,双方都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那么李陵后来是真心投降匈奴吗?恐怕也未必。

根据1945年,苏联考古学家在外蒙古的考古发现,李陵很有可能是“身在匈奴,心在汉”。在外蒙古,苏联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汉朝时期的房屋,而且专家们认定这个房屋应该就是西汉名将李陵在匈奴时的居所。因为大家都知道,匈奴人是住帐篷的,只有汉朝人才会住房屋,在史书上也有记载,匈奴单于为了收买投降汉将是允许其按照汉朝习俗修建房屋的,另一方面,西汉时期的匈奴居住的漠北就是现在的外蒙古。

在专家们发现的李陵房屋中的墙壁上还刻有一行汉字,虽然相隔几千年,但是字迹还是依稀可见,其内容是:“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未央宫就是西汉的皇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李陵一直在祝福自己的祖国和汉武帝千秋万岁,试想,一个时刻惦记自己的祖国和皇帝的人又怎么可能真心投降匈奴人呢?

胡侃文史其他历史类文章:

“完人”赵云为何一直不被刘备重用?四个原因注定了赵云的悲剧

儿子当上皇帝,父亲跪着见他,儿子想了一个办法,后世纷纷效仿

关羽墓没有任何机关,为何千年来无人敢盗?真正原因让人肃然起敬

刘邦乡下那些“狐朋狗友”为何都成了治国统帅之才?有一点很关键

如果把刘备换成刘邦,蜀汉能否完成统一?有三个方面刘备差太多

标签: 李陵

更多文章

  • 李陵为何在汉武帝死后也不回汉朝?司马迁当初因他受腐刑还值吗?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李陵

    汉武帝时期有个将领倍受后人争议,那就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李陵因为自己的骄傲轻敌和汉武帝的错误决断,被多于自己十几倍的匈奴骑兵围攻,最后矢尽粮绝被迫投降。之后汉武帝听信误传,认为李陵为匈奴人训练军队,大怒之下把李陵的一家老小都给杀了,后来才知道给匈奴训练军队的另有其人。司马迁为李陵说

  • 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底为什么会投降匈奴呢?李陵是卖国贼么?

    历史人物编辑:浩瀚文史标签:李陵

    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前99年,李陵率5000步兵征伐匈奴,遇到匈奴单于亲率的匈奴8万主力骑兵的围攻,激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之后,武器损坏、箭矢耗尽,突围失败,被俘后投降。李陵被俘,及被俘后有家难回,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李陵的两个误会,第一个误会让李陵后无援兵,被俘投降;第二个误会让李陵身在匈奴,有家难

  • 如何看待李陵投降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李陵

    可以说啊飞将军李广一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广征战一生不得封侯。三子李敢被霍去病无罪射杀。而孙子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导致户灭九族。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舒,三子李敢。而李陵就是李当户的儿子,是李广的长孙。当李陵未出世的时候李当户就去世了,李陵很有乃祖遗风,也许隔代相像,李陵善骑射。武艺超群。善待

  • 大漠古墓发现两千年干尸,身穿汉服,是背叛汉武帝降匈奴的李陵?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李陵

    如果说古代最让人同情的“汉奸”,笔者觉得非汉朝大将李陵莫属。李家世代为将。大家都知道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便是西汉飞将军李广。李广本身也是名将之后,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家世代传习射箭。百发百中。一次出猎

  • 明明是李陵投降匈奴,为啥遭殃的却是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陵

    公元前99年,名将李陵投降匈奴,气的汉武帝要灭他全族,结果却是处司马迁宫刑。一年后,消了气得汉武帝突然震怒,还是下令抄了李陵满门。之所以汉武帝会如此反复无常,全因一场战争,力捧宠妃李夫人之兄的战争。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将军,率3万大军从酒泉出征匈奴,让李陵负责后勤补给。而李陵身为名

  • 父亲撞死李陵碑前以羞辱李陵,儿子却学李陵投降,成为敌国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李陵

    中华民族自古讲究忠孝礼仪廉洁,民族英雄美名流芳,而曾经一时投降的将领却都没有好的名声。而在民间这些忠义之士的故事更是被多次改编成为各种小说传说。其中家喻户晓的便是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北宋年间杨家将可谓是一门忠烈,历尽四代人为北宋朝廷立下了不朽功勋,男性战死沙场就连女性也征战沙场,当然这仅仅只是民间传说

  • 是李陵负汉,还是汉朝负了李陵?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李陵

    炽热的强汉(34)主笔:闲乐生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匈战争再次爆发,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前去攻打匈奴,但汉武帝却推说马少,拒绝李陵参战,李陵乃大夸海口要以五千步卒涉单于庭。汉武帝见李陵如此执拗,便决定让他去送死。李陵五千步卒进入大漠后,果然遭到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八万骑兵的围攻,汉军且战且退,杀

  • 司马迁为了李陵才受的宫刑?唐朝时李陵后代为何又回来认亲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千秋原创标签:李陵

    提到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大家都会想到一个人物,那便是李陵将军,当时李陵带领士兵迎击匈奴,却不曾想落入了敌人的陷阱之中,根本无法抽身,李陵出于自己的考虑,选择了投降匈奴,这在当时的情境下,应该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可是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让汉武帝大发雷霆,正是此时司马迁为李陵开脱,撞到了枪口之上,被还在

  • 汉朝美人,让汉成帝神魂颠倒,发明息肌丸的赵飞燕有多让人上头?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赵飞燕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里,曾用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的美貌。汉朝第一美人赵飞燕,虽出身平民,但自古以来,一直是红颜祸乱宫闱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平民之女,赵飞燕是怎么入宫伴驾的呢?赵飞燕出生于公元前45年的长安城,一个贫寒家庭中。在那个时候,女孩的命轻如草芥,她刚生

  • 赵飞燕使用神秘“息肌丸”,让皇帝无法自拔,意外造成两个危害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赵飞燕

    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并不少,但能被后人称为“祸国”的美人却不多。其中,最为出名的苏妲己,甚至在民间被塑造成各种妖魔形象。而汉代赵氏姐妹的故事,同样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有不少的故事里,都提及到赵氏姐妹之所以让皇帝,对她们迷恋得无法自拔,就是因为她们用了一种神秘的“息肌丸”,还意外造成了两个危害。那么,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