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青征西大战中最强的十员战将都是谁?到底谁才是征西第一高手?

狄青征西大战中最强的十员战将都是谁?到底谁才是征西第一高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耿金涛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23 7:28:01

当呼杨高郑曹五大家族渐渐沉寂之时,脱颖而出的狄青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武艺不在杨宗保之下,刀劈王天化让他名震一时,雄关大战开了狄青征西夏之战的开篇,无论是枪法绝妙的双阳公主还是暗器扬威的薛德礼,众多的实力高手也相继涌现出来了,在狄青征西大战中实力最强的十员战将都是哪些人物?谁才是征西大战中的第一高手?

第一位:双阳公主

双阳公主又称为八宝公主,是鄯善国王的女儿,她的人生有着很大差异化的,自幼拜名师学艺的她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快狠利落的铁枪远胜丈夫狄青。虽然晚年的她过度溺爱儿子狄龙与狄虎,二子作乱夺权的恶行也让狄家走到尽头,但是年轻时候的双阳公主有着英姿飒爽的一面,刚毅豪气的她完全不亚于穆桂英与萧赛红,盗珍珠烈火旗和日月骕骦马的事迹,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当宋军遇到劲敌星星麻海之时,双阳公主风风火火赶过来,面对狄青、孟定国与五虎将都无法战败的西夏猛将,铁枪绝技在几十个回合下斩杀了星星麻海,从此天下人尽知这位狄家的传奇女将。

第二位:星星罗海

西夏国排名第二的星星罗海,在手段上不如薛德礼,但是论勇猛与实力却不亚于薛德礼,孟定国与他斗了十多个回合败阵,刘庆、石玉与焦廷贵等人合战这位西夏猛将也不是对手,萧天凤勉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狄青大战了四十多个回合也是力怯而走,无奈之下狄青将双阳公主从鄯善国请了过来,在这位传奇女将的相助之下,星星罗海这位最强的戏敌才被斩杀。

第三位:兀格松

兀格松是西夏国第三大猛将,因为敬仰三国张飞而学到了丈八蛇矛的本领,他的出现也让宋军吃尽了苦头,孟良之子孟定国与焦赞之子焦廷贵双战兀格松,四十多个回合下来败阵而逃,虎将萧天凤与他大战三百多个回合,虽然是不分胜负,面对兀格松蛇矛的细致与稳健,萧天凤还是略显逊色。当狄家五虎将与大将苗显败下阵来的时候,狄青第二天出战与他相斗了几百个回合,旗鼓相当的两大高手没有出现招法上的差距,但是兀格松的体能上却更有优势,最终狄青率领众将来了一场车轮大战,八大虎将且战且退把他引到林中埋伏之中,兀格松掉到了陷坑之中的时候,性格刚烈的他不愿被擒受辱,便在抗中自刎身亡了。

第四位:狄青

有着玉面虎之称的狄青,是北宋中期一位极具传奇的人物,受高人指点的他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他的经历与薛仁贵郭子仪有些相似,也有过奇遇得宝的故事,他的成名之战就是雄关之战,靠着过人的武艺与手段斩杀了薛德礼,从此他接替杨宗保镇守雄关,带着手下的众将抵抗西夏军二十多年。

第五位:薛德礼

薛德礼原是残唐时期葛从周的后代,朱温的梁朝被灭之后葛家逃到了西夏境内,改名换姓之下便有了薛姓。作为西夏国第一大将的薛德礼,武艺并不是最出色的,不过有着几分谋略的他还有飞槌暗器的手段,锤打杨宗保让他一战成名。

第六位:杨宗保

此时的杨宗保的枪法已经炉火纯青了,自从杨宗原救他突围之后,杨宗保不再轻敌狂傲,性格变得愈发沉稳的他,抗拒西夏镇守雄关二十多年,西夏第一大将薛德礼出现之时,杨宗保与他大战了一场,在武艺上略占上风的他却败在了暗器之上,薛德礼的飞槌将他打落马下,受了重伤的杨宗保又羞又气,不久就病重身亡了(有些版本是箭射而亡),杨宗保临终前推荐狄青当上了雄关大帅。

第七位:萧天凤

萧天凤是狄青帐下的第一猛将,力大无比的他更有一身好武艺,沉稳睿智的他投到宋军之后,很快就受到狄青的重用,但凡有大的战事与劲敌,都会有萧天凤的出现。当他无法战败对手的时候,元帅狄青才会出战迎敌,大破混元阵扎倒韩恩定,刺杀银牙忽活捉金牙忽的战绩让他名扬天下。

第八位:韩恩定

天门阵中韩昌与长子的阵亡,让韩家的后人变得更加励志,韩恩定是韩昌的第二个儿子,苦练多年的他将钢叉之法练得更加娴熟,此时的辽国已经与宋朝议和休战,他便来到西夏国投到了麻麻罕的麾下,武艺高强的他遇到了狄青手下第一猛将萧天凤,力大无比的他们都是刚猛型的实力战将,两人在阵前大战了八十多个回合,萧天凤还是技高一筹,两马交错之际将他刺落于马下,这位励志的战将就阵亡了。

第九位:孟定国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让孟良焦赞两大家族几代相连在一起,无论是孟强焦玉,还是孟通江与焦通海,他们的实力一直都差不多,但是孟定国却是个例外。焦廷贵倚仗着力气大在阵前扬威,而孟定国靠的是多年的勤勉刻苦,他的刀法也得到岳胜的悉心指点,稳重精湛的刀法颇有岳胜之威,智勇双全的他深受杨宗保与狄青的器重,勇斗薛德礼刀斩坦坦温的实力,让他成为狄青与萧天凤之下的边关大将。

第十位:张忠

以玉面虎狄青为首的五虎成就了一段经典故事,他们就是笑面虎石玉、离山虎李义、飞山虎刘庆与扒山虎张忠,性情耿直的他虽然没有石玉手段高强,阵前勇猛与舍命相搏的他,也是狄青之下最强的一员虎将,勇战兀格松力斗星星麻海,大破混元阵之时挑杀了牙里波,武艺算不上太高,却是宋营中的一员猛将。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包拯、狄青被他冤枉,范仲淹受其牵连,欧阳修才是“坑人小能手”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狄青

    提起欧阳修的大名,我想凡是上过学、念过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可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举荐了“三苏”、王安石、曾巩的北宋名臣。但欧阳修在后世的名声多是“文名”,如果细数一下他都干了什么事儿,就很难将其归入“贤臣”一列。不论是对手还是队友,很多人都被他“坑”过,还是非常致命的那种“坑”。狄青蒙冤与包拯受

  • 欧阳修3次上书,要宋仁宗贬黜狄青,3个理由很滑稽,却被封文忠公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狄青

    欧阳修3次上书,要求宋仁宗把狄青赶出汴京,理由很滑稽:1.狄青家的狗长了角;2.狄青家里多次发光;3.狄青因避水住到了佛殿上……最后,狄青被罢官,49岁惊惧而亡,而欧阳修被封文忠公,名声无损。狄青是北宋名将,是真正寒门出身的将军。年少时,狄青因为和人打架被捕入狱,被判处发配充军的惩罚。但在军队中,少

  • 邕州叛乱,44岁狄青先杀32名将校,敌军将领大笑:窝里横,太傻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狄青

    公元1052年,邕州叛乱,宋军接连丢了9个州。44岁狄青抵达前线后,先杀了32名将校,然后下令:“出兵者,杀无赦。”敌军将领侬智高大笑:“真是个窝里横的傻子!”狄青是北宋名家,出身寒门,因罪入狱,后被刺字发配充军。好在,他的骑射很好,很快就被选为了散直,正式开启军旅生涯。30岁那年,狄青跟随部队前往

  • 狄青蹲过监狱、脸被刺字,8次中箭都没事,为何会在49岁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狄青

    公元1057年,49岁的战神狄青被吓死。他蹲过监狱、脸被刺字,8次中箭都没事,还能顺手烧了西夏军数万石粮食,却被自己人猜忌而亡。他死得太冤,冤到让人想起来就心痛、愤慨。狄青是宋仁宗时期的名将,和他同时代的名人还有青天大老爷包拯。但和包拯的善终相比,狄青的结局让人难以接受。狄青的家世很普通,十几岁时,

  • 狄青与岳飞齐名,却活得十分窝囊:烧纸钱被骂不详,避灾被告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狄青

    说起南宋的名将,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人一定是岳飞,但除他之外,还有一个跟他同时代的名将,他就是狄青。他有着励志的一生,从一个无名小卒慢慢地摸爬滚打,变成了战功累累的一代名将,但是他的生活却十分窝囊。狄青在家里烧个纸钱被人骂不详,躲避洪水还被诬告成谋反,这是为何呢?从小,狄青家庭条件贫苦,但是他

  • 《清平乐》中韩琦怒怼狄青的这句话,藏不住的是宋朝天生短板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狄青

    在《清平乐》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历史桥段。与其说这是一部历史传奇剧,不如说是通过宋仁宗的视角,将北宋名人的野史趣闻串联起来,让人窥见繁华北宋的风情一角。其中,有一段韩琦怒怼狄青的剧情,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因为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了错而被韩琦抓住,狄青听说后连忙赶去求情。当时,韩琦居高临下,狄青不敢与之

  • 狄青出殡当天,驸马娘亲一番话暗示了徽柔的结局,原来她并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记忆深处的那个人标签:狄青

    作为一名历史学渣,小编对狄青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他是宋朝的大将军,曾经打过无数胜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英雄,而电视剧《清平乐》中的狄青形象跟小编想象中的大英雄也十分贴合,所以从狄青上线之后,小编就等着看他飞黄腾达受人敬仰的样子,然而剧中的狄青几次出场都挺让人一言难尽,尤其是最后一次出场的时候。剧中狄青有

  • 狄青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尽观朝堂之上,却人人都欲诛他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狄青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为纠正自唐朝中期以来的藩镇危机及武将专权可能带来的危害,宋太祖自上位后就着手剥夺武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他还进一步推行抑武重文之策,使宋朝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百姓因此而生活富足,国家呈现出一片盛世之象。不过,与国家内部的繁盛不同,宋太祖所推行之策,却使宋朝

  • 狄青成为枢密使前曾被韩琦、范仲淹等名臣欣赏,为何后来全翻脸?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狄青

    北宋名将狄青有大功于国,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逐步成长为宋朝的高级将领,并一度拜相担任枢密副使,但狄青在拜相后遭遇到整朝文官集团的集体抵制和迫害,包括欧阳修、包拯、韩琦等在内的名臣名相们对狄青是百般打击和侮辱,狄青挺了四年终于支持不住,主动要求辞去中央官职并下放到地方,直到郁郁而终。狄青是被文官集团

  • 狄青被贬后怒问宰相:为何如此对我?宰相回答6字,一语道破天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狄青

    北宋年间,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执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使得很多有才能的武将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其中,尤其以狄青最为冤枉,在宋夏战争之中,狄青凭借战功稳扎稳打,十几年之后被宋仁宗提升为枢密副使。在宋代,枢密使相当于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狄青相当于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