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青出殡当天,驸马娘亲一番话暗示了徽柔的结局,原来她并不糊涂

狄青出殡当天,驸马娘亲一番话暗示了徽柔的结局,原来她并不糊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忆深处的那个人 访问量:2445 更新时间:2024/2/28 17:23:35

作为一名历史学渣,小编对狄青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他是宋朝的大将军,曾经打过无数胜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英雄,而电视剧《清平乐》中的狄青形象跟小编想象中的大英雄也十分贴合,所以从狄青上线之后,小编就等着看他飞黄腾达受人敬仰的样子,然而剧中的狄青几次出场都挺让人一言难尽,尤其是最后一次出场的时候。

剧中狄青有三次出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是在范仲淹主持边疆事务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狄青还只是一个打仗不怕死的武夫,他有仁心却不懂何为仁,范仲淹赏识他,有心栽培他成为大宋的栋梁,在范仲淹看来,没有人生来就是文人或者武人,不过就是有人先学文词经书,有人先练刀枪骑射,狄青聪明勇悍又不失仁厚,怎么能读不了书呢?范仲淹的一席话让狄青醍醐灌顶,他当即拜范仲淹为师,慢慢学会了《左氏春秋》,通晓将帅兵法,最终屡建奇功。

在刘沪修筑水洛城事件中,狄青负责押送刘沪,在路上被刘沪的一番话打动后,狄青冒死进京进谏,在范仲淹的帮助下,狄青成功面见官家,并将修筑水洛城的事情面呈官家,官家感叹狄青为国为民不畏生死的忠心。其实水洛城事件中就已经暴露了宋朝重文抑武、大臣之间党争严重等问题,狄青虽然获得了官家的肯定,但同时也确实得罪了以韩琦文彦博为首的文官们。

狄青最后一次出场的情形让人十分心疼,当时韩琦刚从外地被调回京都,辅弼等人为他在矾楼设宴接风,狄青通过梁元生的关系知道了这件事,他来请韩琦放过他的下属,狄青替下属求情,说他是个大好男儿,然而韩琦毫不客气地讽刺他说只有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暗讽狄青等靠打仗博来的功名名不正言不顺。原本小编是很喜欢韩琦的,但他说出这句话后,小编突然就不喜欢他了。

在被韩琦讽刺过之后,朝中弹劾狄青的劄子就越来越多,即便是在官家病重期间,那些文官们也没有停止他们对狄青的口诛笔伐,狄青的人品没问题,他们就找一些莫须有的事情出来弹劾,就连天上出现彗星,也被说成是因为狄青飞扬跋扈上天给出的警示,官家迫于文官们的压力,最终还是罢免了狄青枢密使一职。由此可见众口铄金的文官们有多可怕。

对于狄青的案子,徽柔公主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官家病重期间她每天陪伴在官家身边听那些文臣弹劾狄青,她也知道狄青是个能人,所以她很看不惯那些文人们弹劾狄青。只是那个时候的她还不知道,有一天她也会被他们弹劾。

在最新的剧情中,李炜的娘亲准备去官家面前告徽柔的状,路上遇到了狄青出殡的灵车队伍,在不知道对方是狄青之前,李夫人就骂对方是不开眼的,在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后,她仍旧坚持说了一句不开眼的。作为一个妇道人家,李夫人对狄青的事情却也是知道的很清楚,说朝中的宰相们都恨不得狄青去死,如今官家病倒了,狄青却自己吓死了。可见李夫人十分清楚狄青只有官家可以依靠,但在朝中的文臣们面前,官家却也护不了狄青。李夫人说如果不是自己精明算计,当年的国舅现在的驸马很可能都会被那些人连骨头都嚼碎了。如今她要护着她的儿子,谁也不能欺负他。

李夫人的一番话包含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老实的李用和之所以会被百官们看好,是因为他身为国舅却不争不抢,官家辞他高官,他也都推迟了,当时只觉这个国舅识时务,却不曾想他的背后有一个什么都看得明白的李夫人。李夫人深知低调才能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在公主一事上,她也明白直接找官家告状是无济于事。徽柔公主的不孝,不该从她的口中传到管家耳中,所以这次进宫,李夫人不仅没告状,反而夸奖了徽柔。

李夫人很清楚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那些文人同情自己才是对付徽柔公主最好的方法,她知道徽柔公主是官家的心头肉,指望官家帮着她去欺负徽柔是不可能的。就好像狄青一样,官家看中狄青,但却阻止不了那些文官们弹劾狄青,所以她也要借着那些文官们来对付徽柔公主,而事实上,徽柔的不幸,确实是那些文官们口诛笔伐导致的。李夫人并不像别人口中说的那种糊涂人,她很聪明,徽柔公主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狄青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尽观朝堂之上,却人人都欲诛他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狄青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为纠正自唐朝中期以来的藩镇危机及武将专权可能带来的危害,宋太祖自上位后就着手剥夺武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他还进一步推行抑武重文之策,使宋朝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百姓因此而生活富足,国家呈现出一片盛世之象。不过,与国家内部的繁盛不同,宋太祖所推行之策,却使宋朝

  • 狄青成为枢密使前曾被韩琦、范仲淹等名臣欣赏,为何后来全翻脸?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狄青

    北宋名将狄青有大功于国,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逐步成长为宋朝的高级将领,并一度拜相担任枢密副使,但狄青在拜相后遭遇到整朝文官集团的集体抵制和迫害,包括欧阳修、包拯、韩琦等在内的名臣名相们对狄青是百般打击和侮辱,狄青挺了四年终于支持不住,主动要求辞去中央官职并下放到地方,直到郁郁而终。狄青是被文官集团

  • 狄青被贬后怒问宰相:为何如此对我?宰相回答6字,一语道破天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狄青

    北宋年间,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执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使得很多有才能的武将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其中,尤其以狄青最为冤枉,在宋夏战争之中,狄青凭借战功稳扎稳打,十几年之后被宋仁宗提升为枢密副使。在宋代,枢密使相当于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狄青相当于做到

  •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精忠报国20载,为何49岁时备受打压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狄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1056年,48岁的北宋第一名将狄青因为在避水灾时,将一家人搬到了大相国寺里居住,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朝堂之上,令狄青受尽非议,宋仁宗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免去

  • 从普通小卒到宋朝名将,狄青的成功离不开庞太师,一个被黑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狄青

    《少年包青天》中,与包拯敌对的庞太师名字叫庞吉,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欺上瞒下,敌视包拯,干过不少坏事,很多观众看后都恨得牙痒痒。不过在正史中并没有庞吉,倒是有一个叫庞籍的,不仅不是个奸臣,还是个对宋朝有贡献的大忠臣。在这里仅举庞籍与狄青的例子,来说明当时庞籍的为人。在这部电视剧中,庞太师用尽各种手段

  • 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狄青

    在古代有很多的将军都是有背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做到将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将军交好,才能够认识更多的达官贵人,往后的仕途才会更加的平坦,如果谁都不认识,要想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士兵爬上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有过硬的本领。像狄青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大将军职位的应该并不多,最初的他是最底层的

  • 相比秦桧陷害岳飞,很少人提欧阳修陷害狄青,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狄青

    欧阳修弹劾狄青,致使狄青失势,狄青最终也因此郁郁而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最早拿欧阳修陷害狄青与秦桧陷害岳飞相提并论的,应该是清人昭梿。昭梿在所著的《啸亭杂录》中说:“欧阳公(欧阳修) 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 狄公(狄青) 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指秦桧) 得以诬陷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狄青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从狄青之死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宋朝都是一个瘸腿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狄青

    今天如果有人讨论宋朝,肯定有人会说宋朝是天堂,政治仁厚而开明,但是从狄青之死我们却可以看出宋朝并非一个健全的王朝,而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宋朝对外的弱势。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

  • 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狄青

    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估计他的《醉翁亭记》好多都读过吧,没错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个文人,也是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狄青呢,相信大家更了解,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将,战功赫赫,为人有十分的谨慎,从不骄傲,可这样的一代名臣为何要诋毁这样的一位名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