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青成为枢密使前曾被韩琦、范仲淹等名臣欣赏,为何后来全翻脸?

狄青成为枢密使前曾被韩琦、范仲淹等名臣欣赏,为何后来全翻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锦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3/12/27 8:58:13

北宋名将狄青有大功于国,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逐步成长为宋朝的高级将领,并一度拜相担任枢密副使,但狄青在拜相后遭遇到整朝文官集团的集体抵制和迫害,包括欧阳修包拯韩琦等在内的名臣名相们对狄青是百般打击和侮辱,狄青挺了四年终于支持不住,主动要求辞去中央官职并下放到地方,直到郁郁而终。

狄青是被文官集团集体逼死的,但狄青在进入中央之前,其实和文官集团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当时的很多名臣都特别欣赏狄青,就连后来当着狄青的面讽刺他说“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韩琦早先都对狄青不错。根据《宋史·列传第四十九》的记载: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连宋朝的道德楷模范仲淹都鼓励狄青多读书并愿意提拔他。可为何这些相当欣赏狄青的名臣名相们在狄青进入中央担任枢密副使后就开始集体翻脸?直到狄青病死后才放下对他的指责和监视?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狄青出身寒微,在狄青以前,开国名将曹彬也做过枢密使,所以在宋朝,武将做枢密使是有先例的,但曹彬除了是开国功臣外,还出身名门,反观狄青,正宗的贼配军,做了枢密使都还不愿意洗去脸上的刺字。这样的小卒一步步爬到和科考出身的天之骄子们平起平坐,让文官集团集体不爽了。

其二就是文官集团们欣赏的狄青是在他们控制之下的武夫,也就是说,战略上的事要文官们来制定,武夫们只需要按照文官集团的决策冲锋陷阵,执行战术就好,如果战略决策有失误,还可以让武将们来背锅。但狄青成为枢密副使后,就有了参与决策的地位和相应的影响力,那么依附狄青的武将们地位也就相应的拔高,再要像以前那样继续压榨武将,就必须和身为枢密副使的狄青协商,这样的局面也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文官集团们集体跳脚。

因此,在文官集团这个大集体的利益面前,以前无比欣赏狄青的名臣们都走向了狄青的对立面,即使宋仁宗刻意保护,也在无法和整个文官集团抗衡后放弃了狄青,将其贬官外放,直到狄青惊惧病死后才予以追赠相应的谥号和官位。假如狄青当初拒绝进入朝廷做枢密副使,继续留在边关为将,即便宋仁宗给予他更崇高的三公等官位,估计文官集团也不会谋害狄青,但狄青坚持进入中央就是动了文官集团的蛋糕,限制了文官们打压武将集团的便利性,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下场。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狄青被贬后怒问宰相:为何如此对我?宰相回答6字,一语道破天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狄青

    北宋年间,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执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使得很多有才能的武将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其中,尤其以狄青最为冤枉,在宋夏战争之中,狄青凭借战功稳扎稳打,十几年之后被宋仁宗提升为枢密副使。在宋代,枢密使相当于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狄青相当于做到

  •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精忠报国20载,为何49岁时备受打压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狄青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1056年,48岁的北宋第一名将狄青因为在避水灾时,将一家人搬到了大相国寺里居住,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朝堂之上,令狄青受尽非议,宋仁宗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免去

  • 从普通小卒到宋朝名将,狄青的成功离不开庞太师,一个被黑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狄青

    《少年包青天》中,与包拯敌对的庞太师名字叫庞吉,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欺上瞒下,敌视包拯,干过不少坏事,很多观众看后都恨得牙痒痒。不过在正史中并没有庞吉,倒是有一个叫庞籍的,不仅不是个奸臣,还是个对宋朝有贡献的大忠臣。在这里仅举庞籍与狄青的例子,来说明当时庞籍的为人。在这部电视剧中,庞太师用尽各种手段

  • 狄青曾立下无数战功,为什么总是遭到文官弹劾?只因他常说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狄青

    在古代有很多的将军都是有背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想做到将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和将军交好,才能够认识更多的达官贵人,往后的仕途才会更加的平坦,如果谁都不认识,要想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士兵爬上去可以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有过硬的本领。像狄青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大将军职位的应该并不多,最初的他是最底层的

  • 相比秦桧陷害岳飞,很少人提欧阳修陷害狄青,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狄青

    欧阳修弹劾狄青,致使狄青失势,狄青最终也因此郁郁而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最早拿欧阳修陷害狄青与秦桧陷害岳飞相提并论的,应该是清人昭梿。昭梿在所著的《啸亭杂录》中说:“欧阳公(欧阳修) 露章劾之(狄青),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借人才之道? 狄公(狄青) 终以忧愤而卒。其后贼桧(指秦桧) 得以诬陷

  • 狄青:20年精忠报国,50岁客死他乡,北宋第一名将,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狄青

    在很多人印象里,有宋一朝都与“懦弱”、“屈辱”等贬义词所挂钩,两宋3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有所作为的皇帝。反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却成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嬉笑谩骂的主角。不光皇帝如此,放眼整个宋朝,除了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家军”我们似乎很难说出其他的名将。之所以出现如此

  • 从狄青之死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宋朝都是一个瘸腿的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狄青

    今天如果有人讨论宋朝,肯定有人会说宋朝是天堂,政治仁厚而开明,但是从狄青之死我们却可以看出宋朝并非一个健全的王朝,而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宋朝对外的弱势。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

  • 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狄青

    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估计他的《醉翁亭记》好多都读过吧,没错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个文人,也是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狄青呢,相信大家更了解,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将,战功赫赫,为人有十分的谨慎,从不骄傲,可这样的一代名臣为何要诋毁这样的一位名将呢,

  • 狄青乃一代名将,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遭欧阳修等人诬陷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狄青

    这是北宋“国策”所致,唐以藩镇割据而亡,五代十国不过数十年却换了好几家皇帝,原因便在于武将以兵权篡夺江山。哪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他原是后周武将,因为手握重兵,又欺后周恭帝年幼,所以才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才当了皇帝。所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一直害怕手底下的武将有样学样,

  • 狄青作为宋朝名将,为何会遭到士大夫的排挤?原来他触动了祖制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狄青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王朝,在这一时期他出现的非常严重的断层,它军事力量强大的时候,那么肯定会缺少一个合格的政治统帅,而当政治统帅杰出的时候它又缺少能够实现天下的军事才干。这种现象可谓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奇他的政治现象很多历史学家不仅为此感慨宋王朝可能是真的中了一个诅咒,即保证它自身皇权安全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