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他是一代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三次诋毁北宋名将狄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小康 访问量:4711 更新时间:2023/12/27 11:57:41

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臣,估计他的《醉翁亭记》好多都读过吧,没错他就是欧阳修,欧阳修是个人,也是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而狄青呢,相信大家更了解,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武将,战功赫赫,为人有十分的谨慎,从不骄傲,可这样的一代名臣为要诋毁这样的一位名将呢,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时代因素,因为当时北宋钱多人傻,普遍恐武,从皇帝到民众就没有喜欢打仗的,发没发现,宋朝如果论经济实力,那比周边侵略它的国家或者番邦要强很多,就是在世界上也能排前三,可是打起仗来就怂包,与敌交战不管胜负,就想赔钱,而欧阳修作为一名高级的知识分子,耍笔杆子的,也是如此,所以呢,三次上书给宋仁宗诋毁狄青。

第二,狄青算是另类,当时军政弊端显露无疑,在战场上胆怯避战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狄青却立下赫赫战功,这下文人的价值观被颠覆了,心理极度不适应,所以呢,上书给皇帝,抬高下自己,贬低下狄青。

第三,阶级不同,咱们知道狄青出身很低下,家里太穷,而且呢他的兄弟跟别人打架,他去顶罪,结果呢脸上被刺字,后来由于战功卓著,皇帝犒赏,地位直线上升,跟欧阳修这样的文人也能平起平坐了,欧阳修心理就有阴影了,所以找机会告状。

第四,当时大环境使然,宋朝普遍存在重文轻武的现象,文臣们被娇惯坏了,武将的崛起必然刺激他们文臣的小心脏,再说文臣普遍思想复杂,想的太多,没事都能琢磨出事了,而武将呢大大咧咧,互相看不顺眼,这必然会产生矛盾。

综合四个观点,就形成了悲剧,一代名将狄青最终还是郁郁而终,不得不说是当时时代的一种悲哀。

标签: 狄青

更多文章

  • 狄青乃一代名将,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遭欧阳修等人诬陷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狄青

    这是北宋“国策”所致,唐以藩镇割据而亡,五代十国不过数十年却换了好几家皇帝,原因便在于武将以兵权篡夺江山。哪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如此,他原是后周武将,因为手握重兵,又欺后周恭帝年幼,所以才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这才当了皇帝。所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也一直害怕手底下的武将有样学样,

  • 狄青作为宋朝名将,为何会遭到士大夫的排挤?原来他触动了祖制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狄青

    宋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王朝,在这一时期他出现的非常严重的断层,它军事力量强大的时候,那么肯定会缺少一个合格的政治统帅,而当政治统帅杰出的时候它又缺少能够实现天下的军事才干。这种现象可谓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奇他的政治现象很多历史学家不仅为此感慨宋王朝可能是真的中了一个诅咒,即保证它自身皇权安全的同时也

  • 大宋战神-狄青,文人眼中的贼配军,重文抑武至此,宋怎能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狄青

    狄青一、年少入伍公元1008年,狄青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县。当地民风彪悍,习武成风。狄青因此习得了一身的好武艺。狄青在狄青十六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失手伤人,依律要被重判。未成年的狄青主动请缨,为哥哥顶罪。宋朝实行募兵制,军队除了主要招募失地农民外,还从罪犯中挑选一部分身强体壮的人入伍。最终,狄青被刺

  • 宋太祖重文轻武,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些奇葩理由被贬,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狄青

    我们中国历史一向都讲究文武结合,马背上打天下,文章中求太平。这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让他长远的发展下去。这些毕竟都是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结果,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试验期,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宋朝。因为之前在五代十国那个时期都是武将在治天下,所以社会很混乱,百姓生活不安定,所以宋太祖

  • 此将军被誉为当代狄青,疆外血战,马革裹尸,二十万父老含悲跪迎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狄青

    1942年夏,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步履艰难地穿行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他们一个个饱含着热泪,面露坚毅的神色,轮流抬着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在缅甸找不到棺木,将士们就把军装脱下来裹在这具尸体。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士兵、尉官、校官,一件裹一件,层层叠叠……无论荆棘丛生,道路怎么难行,他们都不肯放弃这具尸

  •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狄青

    大臣:狄青要谋反!皇帝:何出此言?大臣:他家狗头上长龙角?自我国秦汉之际开始,华夏这片土地上无论王朝怎样的更迭,汉人由来已久的那种尚武传统却是不曾改变或是减弱,尤其是汉朝之际,可以说是达到了尚武风气的巅峰,然而在到了宋朝之际,因为出于对统治地位的担心,有着极为严重的“重文抑武”的思想,使得朝堂之上武

  • 狄青,死于政治谋杀的名将,宋朝为何容不下一个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狄青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为好儿”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王铚编写的《默记》,是韩琦怼给部下求情的面涅将军狄青的。当然,从狄青和韩琦的品行来看,这个出了名的“狄汉臣受辱事件”似乎也不太可能发生。但是,王铚却用这句话说出了一个无比扎心的事实,那就是整个大宋朝对军人群体的蔑视与警惕。狄青,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帅到戴面

  • 宋朝名将狄青,因为这句口头禅,被朝廷猜忌,最终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舟说史标签:狄青

    这篇文章我们来说说宋朝的名将狄青。狄青是一个十分勇猛的大将,他的脸上有刺字,擅长骑射,所以都被人称为“面涅将军”。在和西夏打仗的时候,他每次都是带着一个铜面具,披头散发地冲在前面,所向披靡。所以西夏的军队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没有人敢阻挡在他面前。就是因为他作战勇猛,所以慢慢地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后来他

  • 北宋名将狄青为什么会被贬官,他是欧阳修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狄青

    “流水的宰相靠嘴炮,外放的倒霉蛋全国跑”——此乃宋朝一大奇观。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宋朝官场,那就是“三个文官狗咬狗”,明朝党争厉害?比起宋朝那就是孙子。还好,北宋立国传统好,蛤蟆文官随便噪。老赵家兄弟重文轻武,对文官比较优待。文官们“呱呱”乱叫,对错没事随便咬,咬好了我上你下,咬不好你上我下。

  • 对抗西夏三战三败,狄青事件后,北宋武将为何如此“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狄青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的这首词,在当时险些为他惹来了大麻烦。因为在别有用心之人眼里,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怯战心理。这是当时他在对抗西夏时所作,那时候的北宋三战三败。其实,这对于北宋而言都是家常便饭之事。而北宋武将为何如此"无能"?因为它几乎没有打过什么漂亮的战役。究其原因,还是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