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水浒就会发现,杨志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尽管历史上有杨志这个人,但个人还是想说,水浒中的杨志,名字特别好。杨志者,谐音扬志,弘扬志向也,这是杨志一生的心愿。
可惜,杨志先是两次丢官,好不容易招安立功,若是能活到最后,肯定能像呼延灼一样,遂恢复祖上名气。结果,征方腊时,杨志病死了,实在令人叹息。
杨志第一次是押运花石纲,结果船队遇到风浪,石头落入了黄河之中;第二次押运生辰纲,结果又被晁盖、吴用等人劫去了。杨志一怒之下,差点上吊自杀,幸亏后来想通了,否则就没有108将了。
没了出路,杨志只好去落草,先是二龙山,后来随鲁智深等人一起归顺了梁山。然而上了梁山之后,杨志面对晁盖、吴用等害得他无家可归的人,丝毫不生气,也绝口不提生辰纲被劫之事,这却是为何呢?
作者没说,但是个人以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为梁中书卖命,本身很不光彩
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是要送给当朝太师蔡京,价值十万贯。送礼的人是谁?是大名府的梁中书梁世杰,以及他的老婆,也就是蔡京的女儿蔡夫人(不称梁夫人,而称蔡夫人,可见梁中书地位还不如老婆)。正因为梁世杰娶了蔡京的女儿,所以才要送礼。
蔡京是太师,却陷害忠良,年年让女婿送那么多钱;梁中书和老婆则耳提面命,年年都准时送礼。这可都是搜刮来的老百姓的血汗钱啊,凑这么多钱,得害苦多少百姓,而且每年都这样。
不管怎么说,这三人都不是好人。
杨志虽然被梁中书提拔为提辖,有知遇之恩,但是押运生辰纲之事,却不是为朝廷,为皇帝,也不是为天下老百姓,而是只为梁中书和蔡京。
这叫什么?这是为贪官奸臣卖命,不是为国家效力。也就是说,杨志押送生辰纲之事,并不光彩,尤其是在绿林好汉之间,尤其是在都反贪官污吏,奸官佞臣的梁山好汉之中,这是很没面子的事。
相反,晁盖、吴用等人敢于劫取生辰纲,敢于从贪官手里夺回老百姓的血汗钱,这才是侠义之举,这是值得绿林好汉称赞的,尽管这些钱没有还给老百姓(事实上也不可能,用来赈济百姓就暴露了)。
其次,杨志投奔梁山,只想安身立命
杨志上梁山时,那时候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三山的头领都已经归顺梁山的晁盖、宋江,这是当时大势所趋,不是杨志能改变的。另外,从杨志个人角度来说,他当时也是走投无路才落草二龙山,终归都是落草,只不过换个地方而已。
不管怎么说,归顺梁山都是必然。
对于杨志而言,落草二龙山也罢,归顺梁山也罢,都是时运如此,他已经不想别的,只想安身立命了。既然如此,往日的那些事,说出来又有何用呢?又不能改变什么?他没想过报仇,只想和大家融入一起。
所以,杨志没提生辰纲之事,相反,他还说了以前王伦等人留他在梁山。
杨志也起身再拜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义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水浒传》
您看,连他自己都说,上了梁山,壮观山寨,这是第一等好事。如果说生辰纲之事,不但自己脸上无光,恐怕大家关系也尴尬了。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你在公司上班,另一家公司想挖你,但是你觉得对方不咋地,所以没去。后来人家公司开大了,兼并了你的公司,你需要去人家那里工作谋生,到时候见了面怎么说?肯定说“以前邀请我我没来,现在我终于来了”之类。这样,既能免得自己尴尬,也便于以后和大家相处。
杨志上梁山不提生辰纲之事,大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