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水浒,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物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武艺高强,在梁山排名第六,上应天雄星,他还有个绰号叫小张飞。自从上梁山后,林冲就屡立战功,前有生擒扈三娘,棒打洪教头,后有斩杀宝密圣,单挑柳元、潘忠并且在五十余合后斩杀柳元。战场上,他从不隐忍,常常率先出战。
但是,熟悉林冲故事的朋友都知道,林冲没上梁山前,是个非常能隐忍的人。这一切,得从高衙内说起。
高衙内为人太坏
高衙内不是官,他是高俅的儿子,衙内只是官员之子的尊称。不过,高衙内并非高俅亲生儿子,他本是高俅叔叔高三郎的儿子,跟高俅是同辈。后来高俅得势,一直没有儿子,遂把高衙内过继为子。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因为历史上高俅至少有四个儿子,但水浒作者却写高俅过继同辈兄弟儿子,这叫什么?这叫乱人伦。这样写,一方面是痛斥高俅没人伦,暗讽他做官也不是好官,一方面也是讥笑高衙内,为巴结高俅,自降身份,臭不要脸。
高衙内这么做很有效果,有了太尉爹撑腰,他干尽了坏事。
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从“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可知,高衙内做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然也不会得个“花花太岁”的绰号。“太岁”二字,足以说明没人敢招惹高衙内,毕竟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究其根本,是因为别人打不过高衙内吗?不是。高衙内敢这么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主要是因为背后有个太尉爹。这其实就是“狐假虎威”的故事,人们并不怕他高衙内,主要还是怕高俅高太尉。正因如此,所以尽管京师一些人的妻女被高衙内玷污,他们也不敢反抗,甚至都不敢“争口”。
林冲高衙内恩怨
林冲和高衙内原本没有任何瓜葛,直到后来林娘子去岳庙里烧香,一切都变了。
当时,林冲陪娘子去烧香,他觉得无聊,就四处闲逛,机缘巧合认识了鲁智深。两人一见如故,当场就结义为兄弟。正在畅谈时,林冲家的女使锦儿过来,让林冲赶紧回去。原来,林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了。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娘子被高衙内一般人逼到了五岳楼里,高衙内就在楼梯上拦着路,让林娘子上楼说话。也即是说,高衙内并没有得手。
林冲本来想打他,一看是高俅的儿子,所以犹豫了。这时候,高衙内的跟班纷纷来劝,作者也说“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但林冲怒气未消,他还怒气冲冲盯着高衙内,而“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
由此可见,林冲确实碍着高俅的面,所以没打高衙内。当然,那会儿高衙内也没做出太过分的事。
不过,第二次高衙内很过分。
高衙内对林娘子相思成疾,富安、陆谦等人出了个主意。由陆谦把林冲骗出家门,但对林娘子则说是去陆谦家;然后再让人把林娘子骗到陆谦家,最后让高衙内实施调戏。幸运的是,锦儿及时找到林冲,林冲急忙赶到陆谦家时,高衙内吓跑了。
如果说第一次高衙内做得不算过分,林冲忍住手还能理解。但第二次,从林冲“立在胡梯上叫林娘子开门”来看,他还是没有打高衙内的意思,不然他应该会直接冲上去撞开门,这就让读者怒了。
很多读者怒批林冲,认为他太软弱,太能忍,老婆都被调戏了,他居然不去打高衙内,简直不像个男人。
但是,这种批判对林冲而言,并不客观,也不公平,我们必须得在当时环境下去解读林冲。
林冲为何不敢打高衙内?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林冲之所以不打高衙内,是因为高俅的权势。早在第一次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时,鲁智深要帮他打架,林冲就劝住了。
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是的,不怕官,就怕管,官大一级压死人。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会批判林冲,其实这话背后很心酸,不在其位很难懂。在林冲之前,王进也说过,他后来也是弃官携母逃跑了。在之后,王庆也说过,他得罪管营心上人的兄弟后,第一反应也是“他若摆布得我要紧,只索逃走他处”。
很多人说,鲁智深就敢打高球,也敢舍弃官位打郑屠。其实,鲁智深当初也只是想打郑屠,教训他而已,只是拳重打死了郑屠。武松为哥哥报仇,明明搜集了证据,也有证人,但知县受贿不为他主持公道,武松也没办法,只能暴力报仇。(即便鲁智深敢于放弃一切,我们也不能据此批判林冲,现实中谁能轻易放下一切?)
要知道,林冲出场已经三十五六岁,他需要养家糊口,他不做官可能就没法活下去。为了老婆,更为了家,林冲才不敢打高衙内。林冲只是个武将,他不会其他技能,就是今天,很多人脱离本行,也是啥也不会。
还有人说,林冲应该打高衙内,甚至连高俅也打一顿,打完就跑,隐姓埋名过一辈子也很好。这种想法,并不现实。
因为,林冲和林娘子未必躲得过高俅追捕,除非他们去参军,但谁会带老婆去打仗呢?还有,如果他们归隐山林,又该怎么生活呢?刀耕火种吗?即便真的可以,那以后他们的孩子怎么办?也做“人猿泰山”吗?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脱离社会,做个野人呢?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呢?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和殷素素,舍了性命也想带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就是这个原因。
林冲故事的重点。
我们必须明白,作者写林冲这段故事,要表达什么。
林冲不敢打高衙内和高俅,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如此,因为他只是教头,被太尉管束着,如果他打了高衙内,以后高俅可以找无数个借口整他,这种情况,对上班族来说很容易理解。
一方面这是作者要表达,当时高俅这样的奸臣当权,社会黑暗,人们苦不堪言。试想,林冲好歹还是个教头,有一定的地位,他都被害得那么惨,普通老百姓得多惨呢?林冲还没打高衙内呢,就几次差点被害死,若是打了呢?必死无疑!而且,林冲还不是第一个倒霉的人,他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妻女被高衙内糟蹋了,那些女人的丈夫、父亲都不敢争口,可见奸臣太可怕。
如果林冲毫不犹豫打了高衙内,那水浒和爽文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而言,作者写林冲的故事,是突出当时的社会问题,表现普通人生活很难,而不是希望读者去批评“林冲窝囊”。即便今天,中年人生活也不容易,很多男人努力工作,月收入可能只有两三千,我们知道后,应该先去理解他们,而不是去批判他们。
一句话,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退一步来说,如果林冲打了高衙内,被高俅找借口害死或者蹲监狱,那时候读者是不是要说林冲“太冲动”“情商太低”“不懂职场潜规则”呢?甚至有些读者可能会说,高衙内的确该死,但应该交由官府处理,林冲没权力打死他等。
人无完人,想挑别人的刺很容易。但我还是认为,读者阅读名著时,尽量考虑主角的环境,站在作者角度看重点,而不是站在圣人角度挑刺,去鸡蛋里头挑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