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家将杨业外号“无敌”,他是怎么死的?专家:中了自己人激将法

杨家将杨业外号“无敌”,他是怎么死的?专家:中了自己人激将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亚冲 访问量:4093 更新时间:2024/1/24 0:47:07

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传颂至今,妇孺皆知。但演义就是演义,虚实参半。家喻户晓的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西征均是民间百姓虚构的故事,也是民间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景。但今天要讲的这位,确实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杨家大将——杨业

说起杨业,大家都会想到杨业最后是大奸臣潘仁美陷害,被逼上绝路碰死在李陵碑下。但事实真就如此吗?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在真实的历史中真的是大奸臣吗?杨业之死的最大责任人有应该是谁?杨业又是怎样死的呢?

杨业,原名重贵,后来被赐名继业。戏剧中常称其为杨继业。出生地不详,父亲为麟州刺史杨弘信。

杨业自小就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后来继承父业,成为北汉的一员大将。当时,五代十国混乱,处处打仗。杨业在当时就驻守于代州,别看别的地方硝烟四起、烽火连天的。杨业这里却是一片祥和景象,不是说这地方没人来,而是没人敢打。杨业以骁勇善战成名,屡战屡胜。一路战功显赫,经多次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杨业也因此有了一个外号——无敌。

后来宋太宗一统中原,开始北上征讨北汉,刘继元不敌宋军猛攻,宋军一路上高歌猛进,欲要扫平六合,但偏偏遇到了猛将杨业,杨业奋力抗争,死守不降。一时间与宋军僵持不下。

宋军迫于无奈只好请刘继元劝降杨业杨业,杨业一听是自家皇上来劝自己投降,心中苦涩、痛哭流涕,只好解甲投降,归顺于北宋。太宗因此也非常高兴,十分欣赏杨业的行为,恢复其本姓杨氏,并将其名改为“业”。

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军队回朝以后,任命杨业为郑州防御使。宋太宗又考虑到杨业对边境的战事很有经验,又改任他为代州知州,太宗密封锦囊给他,赏赐的财物非常丰厚。作为被降服的将领本应该受到如此的待遇,杨业也因此十分感激宋太宗,欲要报效于他。

后来辽景宗发兵十万攻打雁门关。当时杨业守着雁门关,这正是杨业大展宏图的好时候,但是一看辽军数万人马,自己手下只有数千人。干不过怎么办呢,杨业立马向宋太宗要求增兵,但是兵贵神速,杨业等得了,辽军可等不了。杨业当即就决定兵行险招,只能冒险,不成功便成仁。

于是杨业率领数千骑兵从西边绕到雁门关以北,突袭辽军,正因为是冒险,辽军也没想到后面会冒出来这么一支军队,辽军当即就被击散,杨业与潘美前后夹击,将辽兵击败,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雁门关大战的胜利,杨业功不可没。

因此,杨业在辽军中也是大名鼎鼎,声名远播,让人闻风丧胆。后来辽军只要见到杨业的旗号,便立刻遁走。宋太宗这边对此也是十分的高兴,对他非常的信任。此战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有些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看完后,也从不多问,直接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辽军也因此视杨业为大患,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后来宋太宗集结30万大军,决定北伐辽国,想要一举将辽国打退,将辽国打消停了。宋军兵分三路,进攻辽军。当时西路的大元帅就是潘美,杨业是副统帅。东路和中路配合进攻,假装直取幽州,因为幽州是当时辽军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所以也因此吸引大量的辽军,从而为西路创造进攻条件。

因此,潘美、杨业的西路大军一路直上,势如破竹。短短是四十天时间便攻陷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个州。萧太后一看这局势,立即就急了。但是又没有兵可以调动。一时间竟陷于两难之地。后来她在辽州城里找到了一名大将,叫大鹏翼(具体姓名未知)。但是这人也是英勇善战之辈,人称大鹏翼。

大鹏翼就临危受命,奉命前去阻拦潘美、杨业大军。这大鹏翼带领的3万大军明显比之前的辽军要猛,始一交战,就打了个胜战。西路大军只好往后退,这时候,杨业回来筹备军粮了,说道:这可不行,我要再打回去。

于是,杨业率领几千人马就打了回去。辽军一看到大旗上的“杨”字,便知杨无敌回来了。杨无敌带头冲锋,结果来了个反败为胜。兵败如山倒,大兵一败你怎么拦也拦不住。正在大鹏翼手忙脚乱之时,杨业一箭就射在了他的肩膀上,当即就被击下了马。杨业大军入内,势如破竹,活捉了大将大鹏翼。消息一传回到辽城,杨无敌的大名闻风丧胆,萧太后这下是真的急了。

就在这时,战场突然传来消息,宋军东路在岐沟关之战中惨败,给了辽军可乘之机,一路反攻。各路军队只好撤退回防。在撤退途中,宋太宗下令,要潘、杨大军将四个州的20万百姓也平安护送出来,这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进攻容易,撤退难啊。于是决策层要商量一个对策,这时候,杨业就说了:我们假装攻打应州大石路这个地方,吸引辽军的注意,以此来掩护百姓后撤。这个主意一出,众人都觉得可行。偏偏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监军王侁,说道:这可不行啊,世人皆称大将你为杨无敌,这时候又怎能打假仗,难道是有其他的志向?

一向敢作敢当的杨业视名声为生命,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他甘愿以身犯险,中了这个激将法,于是率领千人去攻打辽军数万大军,结果被俘虏。面对辽军的劝降,他始终对北宋坚守忠心。最终绝食三天而死。

欧阳修这样评价他: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被冤枉的潘仁美?害死杨业的,究竟是不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杨业

    潘仁美之名,几乎家喻户晓。因为杨家将的评书、戏曲、电视剧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早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成了残害忠良的好臣的代名词。其实,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宋史》记载的潘仁美,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护军。宋太祖赵匡胤

  • 杨家将佘太君历史原型:未嫁给杨业,精忠报国受宋真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云都娟体育标签:杨业

    杨家将佘太君历史原型:未嫁给杨业,精忠报国受宋真宗尊敬!文|文史星空摘要:戏曲《杨家将》中佘太君的原型为折老太,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没有戏曲里佘老太君那么多传奇故事,但折老太的一生仍然值得所有人敬佩。为国出战,战功数起,斩首过万,被称之为巾帼英雄也不为过。英勇刺史王承美北宋初期,丰州位于边境地带

  • 真正害死杨业的人不是潘仁美,他为杨家将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杨业

    要说杨家将大家都会想到:忠臣、一门忠烈,保家卫国。相反,因为看了杨家将的影视作品,人们对于潘仁美有着深恶痛绝的讨厌。认为杨家将的惨烈都是因为他。但是,真实原因并非如此,潘仁美不过是小说虚构出来的,为了影视效果而做了人物刻画,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受了小说的影响。真正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

  • 潘仁美是被冤枉的吗?非也,因私心害死杨业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杨业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演义中的潘仁美潘美,即传统戏剧《杨家将》和演义小说中的潘仁美。在中国民间,形同秦桧、贾似道之类的反面人物,是奸诈狡猾,残害忠良的大奸臣。戏剧中潘仁美形象他之所以成为杨家将的“死对头”,戏剧和小说这样认为:杨业归宋之前,曾枪挑潘仁美落马并刺了他十多

  • 杨业“雁门关大捷”以三千宋兵对十万辽兵,为何杨业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杨业

    北宋灭北汉时,击败了辽大将耶律沙的几万援军,斩杀了五员敌将和上万士卒。这就使宋太宗增长了伐辽的勇气。不过,宋军将士出征日久,加之在北汉掳掠许多财物,所以,人人思归,不想伐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宋太宗不顾将士的反对,率主力从太原向辽的南京(今北京)进发。契丹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刘禹举州投

  • 历史上的“潘仁美”是真的害死杨业的元凶吗?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杨业

    这里说一位大家很熟悉的人物:潘美。可以说,潘美是一个被大家说烂了的人物(“翻案”典型)。我们也都知道,在小说《杨家将》中,潘仁美(原型潘美)嫉贤妒能,故意将老将杨继业置于险境,相继害死了杨继业与杨七郎,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当然,我们说“演义”,有时候是根据史实加工,从而重新演绎的。潘美先生之

  • 害死“杨家将”开山祖杨业的元凶背景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杨业

    相信大家对于《杨家将》都很熟悉吧,在电视剧中养家的男儿战死沙场,逼得杨家女郎们上阵杀敌。在电视剧中,杨家将结局一个比一个惨,对于凶手也就是“潘仁美”狠的咬牙切齿吧。而在历史中,潘仁美其实就是北宋的名将潘美。在公元986年的时候,宋军兵分三路讨伐辽国,潘美当时率领云、朔、还有应的州行营向西去,最后胜了

  • 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据说这个村子1000多人,大约一半是杨业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杨业

    像很多戏迷喜欢听戏曲《佘太君要彩礼》那一段,我也曾听母亲吟唱“一两星星二两月……”那精彩的片段,这是什么的情景下使其佘太君如此大胆向圣上要彩礼呢?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六十多岁的皇帝,而狮子大开口呢?她的女儿是谁?此女子便是杨八姐,在游春之际偶遇穿便装民间私访的皇帝,皇帝春意怒放,一下子被杨八姐

  • 疯子皇帝宋英宗,在位四年,彻底改变了北宋朝局,给灭亡埋下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宋英宗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我们今天的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绝大部分都是宋朝奠定下来的。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高度发达,让很多文人对宋朝都心向往之,如果问你想穿越回去什么朝代,很多人的回到都是宋朝。但只要是再具体一点,那肯定是想要穿越回去宋仁宗时代的宋朝,因为那是整个宋朝经济文化政治都超级

  • 宋英宗濮议之争始末上:为了父亲的名义,台谏官和执政官辩论赛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宋英宗

    濮议,是影响北宋政局的大事件之一,从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八由宰相韩琦首倡尊礼濮王事宜,到治平二年四月初九英宗下诏讨论,再到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二曹太后手书执政表示同意,历时十八个月,实际争执九个月。所争论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过继给宋仁宗赵祯的嗣子宋英宗赵曙,该如何称呼他的本生亲父濮王赵允让,是该叫爹(皇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