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导弹司令”杨业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出门却要携带“三件宝”

“导弹司令”杨业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出门却要携带“三件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红燕 访问量:4102 更新时间:2024/1/26 17:46:02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业功的名字响彻人们心间,要问他是许人也,他只是个普通人,是扎根祖国土壤的了不起的普通人。

永远的“导弹司令”

农村出生的杨业功,做过放牛娃,吃过许多苦,泥地里滚过的孩子更懂得吃苦耐劳的含义,1963年,他义无反顾地参了军,从此成为了一名士兵,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胡子剃得干干净净,身板挺直,目光总是充满了神采,是个让人一见就觉得精神抖擞的小伙子。

1966年,杨业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跟随党的号召,他忠诚于党,爱国爱家,在部队几十年,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部队建设中,从小兵到总司令,他的成长道路浸满了勤劳的汗水。

在部队里,他身先士卒,训练十分严格,从不因为任何原因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即使后来年岁渐长,身体状况不佳,也坚持带领战士们进行军事演习,寒来暑往,训练出了一支铁的部队,严纪律、守规则,令行禁止,令人望而生畏。

如此优秀的战士,总会在特殊时期被赋予光荣的使命。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形势,中国决心建立自己的核心力量,60年代中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了,周总理将其命名为第二炮兵,奠定了中国成为大国的重要基石。

一切从零开始,总是充满了艰难,杨业功临危受命,担负着筹建中国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的重任。

万丈高楼平地起,杨业功挑选了一支精英部队,开始了导弹研究,勤劳质朴的精神在他身上展露无遗,为了节约经费,他们徒手改造废弃厂房,搭建训练基地,杨业功常与战士们一起,忙得不亦乐乎,有了领导的带头作用,战士们做事格外起劲,大家心一处去,劲往一处使,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那时候,部队里没有专业的导弹设计人员,杨业功带着战士们跑遍了全国各地知名的导弹专家,虚心求教,跟随着师傅从头开始,参与了导弹的研发过程,仔细记录数据,再将数据汇总,一沓沓厚厚的笔记,凝聚着杨业功的汗水,他废寝忘食地研究着这些数据,最终编写出一套专业的教材,用于部队训练专用。

天道酬勤,杨业功没读过多少书,是个在部队成长起来的农村娃,但是他足够勤奋刻苦,日夜研究,书架上摆满了导弹方面的书籍,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导弹通”。

他可以指导导弹发射的每一个环节,教学理论,他也是头头是道,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成书,成为大家争相阅读的范本,而他也从普通士兵,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导弹大师”。

杨业功对第二炮兵团的要求格外严格,部队虽然已经成立,进展顺利,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他不满足于现状,眼光紧盯国际形势,时常组织大家观摩研究国外先进导弹技术,力求突破,他凡事亲力亲为,组织参与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在他的带领下,部队也成功发射了二炮历史上第一枚新型导弹,受到领导表彰。

杨业功时刻将国家放在心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心系导弹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不能释怀,他是永远的“导弹司令”,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战场无小事

杨业功做事严谨,在一次部队演习中,指挥员认为这只是一场演习,不需要按照真实战场来安排,于是提供的方位线都是目测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相差甚远。

演习前,杨业功问道:“数据精准吗?”指挥员随口一答:“差不多。”听闻此话,杨业功浓眉一皱,当场叫停了演习,把所有人聚集到一起,重申了方向定位线对导弹飞行速度和精确程度的影响,命令重新测量方位线,等所有数据整理出来后,再进行演习。

在他看来,与导弹事业有关的,均无小事,小到一片纸、一颗螺丝钉,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所以他对士兵的要求格外严格。他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为了找到合适的导弹发射点,经常翻山越岭实地考察,山上条件恶劣,滚落的碎石常砸得人头破血流。

随行人员时常会劝阻杨业功,申请替代他前往考察,均被严词拒绝,就这样,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林间,直到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方才停下来休息。

导弹的发射任务十分紧急,同时也禁不起一点损耗,每次导弹试验,杨业功都亲自监督,零下几十度,寒风刺骨,年轻的战士们冻得直哆嗦,他却淡定自若,可以说,对导弹的那份热爱,点燃着他的心火,使得他无所畏惧。

常年出门在外,生病也是常事,战士们经常会见到司令员输着液还在现场指点江山的背影,在杨业功去世以后,他的身影还经常浮现在战士们眼前,好像从未走远。

杨业功十分好学,面对未见过的新设备,通常爱不释手,实践出真知,年过半百的他就全程跟着学习,直到把设备摸透了,搞清楚用途,然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这种喜欢钻研的精神,也让身边人敬佩不已。

出门三件宝

杨业功的执着与认真,同时影响着身边的人,他在部队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路上,出门随身携带三件宝贝:军大衣、热水壶和方便面。这三样在野外行军途中,可起了大作用,吃饱穿暖,办事也更加顺畅。

身边人常常感到不解,一个司令,出门没有警卫员,穿着普普通通,一点领导样子都没有,杨业功却不以为然,他反对铺张浪费,倡导一切从简,骨子里他还是当年农村出身的傻小子,将勤俭节约贯彻到实处。

每次下到基层,他十分反感接待人员的过分热情,好酒好菜查不到真实情况,与其与领导寒暄,他更喜欢去到部队,跟战士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对部队生活的意见。不仅如此,他还很关心战士们的精神生活,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添置设备,很快,杨业功去过的部队,娱生活十分丰富,给战士们带去了无限欢乐。

对战士们十分大方的杨业功,对自己却是抠到了家。衣服上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鞋子缝缝补补又是三年,家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可谓是十分“寒酸”,他常说,生活过得去就行,不必事事争先。

有得必有失,一心扑在国家和部队上的杨业功,难免缺失了对家庭的照顾。对于妻子来说,杨司令很忙,他的生活轨迹像永不停止转动的陀螺,只有生病住院时才能有难得的聚首,杨业功向妻子承诺的退休以后的田园生活,直到生命尽头,变成了妻子心碎的回忆。

对儿子来说,杨业功像是个领导,从不搞特殊化,作为司令的儿子,更要脚踏实地,连婚礼也是朴素至极,但是父亲身上的闪光点,时刻照耀着儿子,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重。

2004年,杨业功积劳成疾病倒了,病魔来势汹汹,带走了受人爱戴的杨司令,只留下了一面旗帜,永远奋发昂扬的中国军魂!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雁门关下发现杨家将后人,大约500人,专家:杨业祠堂已有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杨业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忠臣良将。说到忠臣,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魏征、海瑞、寇准以及包拯等。说到良将那就更多了,但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还是要数杨家将。毕竟《杨门虎将》的故事,可是直到今日仍四处流传。在现如今的影视剧以及评书等文学作品中一直流传着杨家将的故事,甚至他们还在杨家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

  • 此人自称是杨业第37代后人,身怀杨家枪法,曾一枪挑翻7个恶霸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业

    熟读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杨家将乃是一代忠烈之士,杨家之人各个身怀绝技、武艺不凡。而无论是杨家七郎,还是杨家女将,他们都抱有满腔的爱国之情,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杨家将曾长期驻守于边疆,奋力保卫国家。即便面对敌人的强势入侵,杨家之人都表现出了勇于杀敌的无畏牺牲精神。如今在各大电视荧屏荧幕上,杨家

  • 杨业分明用的是刀,为什么他的儿子们却全用枪呢?和夏家枪法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杨业

    杨业用刀,是继承了杨家祖传的刀法,杨家枪是后来学的夏家枪法,有兴趣了解这段故事的听我慢慢道来。唐僖宗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只喜欢玩乐,不会治理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大乱,民不聊生,镇守潼关的大将金刀杨会,是杨业的爷爷,他靠一路刀法名扬天下。有一天,一伙流民抢劫了潼关的粮仓,杨会知道后只是带兵把这伙

  • 为抬身价强认祖宗!播州杨氏一族到底是不是宋朝忠臣杨业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杨业

    中国历来都有“百家姓”一说,大家初次见面都会问上一句“贵姓”?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现在中国姓“李”的最多,接下来就是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在中国“李”姓是第一大姓,但是在贵州,“杨”姓却排名第一。究其原因,应该和西南地区一个经历了七百多年的世袭罔替二十九代的土司政权“播州杨氏”大有关

  • 杨业跳槽到宋朝后,为何不受北宋将领待见?以至于被王侁给出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杨业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杨家将指的主要是杨业和他的那帮仔们,他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杨老令公。不过杨业早年并不是宋朝的将领,他是北汉将领,甚至跟辽国有很深的渊源,因为当时北汉是依靠辽国才建立起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没有灭亡北汉,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宋太宗赵光义身上。赵光义北伐的时候,击败了刘继元,当时杨

  • 杨业的死是赵光义惹得祸?虽是祸事,却换来北宋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杨业

    看过《杨家将》的都会觉得杨业死的很不值。这位北汉的名将,没有死在冲锋陷阵的路上,却死在奸臣的手里。其实,这个锅潘美不背。如果要找一个锅的话,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赵光义的错。之后,北宋不再北伐。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不甘心高粱河的失败,这次投入宋军精锐再次北伐。此次作战,除了赵光义股上

  • 靖康之耻发生时,杨家将为何不见踪影?看杨业家族发展史找到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杨业

    作者:军事帅哥杨家将是中国人心中的伟大英雄。其第一代杨业是宋军名将,他在陈家谷战斗中被敌人俘虏后宁死不屈,最后绝食殉国。宋太宗亲自下诏褒奖杨业,称赞杨业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杨业的后代也陆续参军,继续践行着父辈精忠报国的理想。那么,在宋朝初年的战争中闻名天下的杨家将,为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毫无踪影呢?今

  • 国土寸不可失,柴荣,杨业,岳飞等人屡败屡战,终夺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杨业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燕云十六州是哪些省?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中国北边和西边的一大堆崇山骏岭。这些山上既有万里长城,也有各种险峻的关隘,比如: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等。图中红色虚线所圈出的这片区域就是燕云十六州,十六座城池:幽州:今北京顺州:

  • 历史上最有血性的三大名将,忠贞不屈宁死不降,关羽杨业等不及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动静标签:杨业

    中华文明的历史大多是由王侯将相构成的,君王、文臣、武将形成铁三角。这三类人当中属武将最为单纯,也最被百姓接受和喜爱。历史的名将多如牛毛,恐怕要比有名的君王和文臣加起来都多。作为武将,忠贞报国、宁死不屈本是职责所在,不过小编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将其实名不副实,至少在宁死不降这一方面有辱武将之名,比如说关羽

  • 潘仁美故意不发兵救杨业?其实他有难言之隐,被世人误解了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杨业

    历史由成功者书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看到的历史只是他想给我们看到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视剧《杨家将》和文学作品《杨家将演义》等系列作品的流传和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杨家将门这个忠烈的家族。有正必有邪,这是剧情发展的必然定律。于是与杨家对立的便是潘家,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家伙,陷害忠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