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抬身价强认祖宗!播州杨氏一族到底是不是宋朝忠臣杨业的后代?

为抬身价强认祖宗!播州杨氏一族到底是不是宋朝忠臣杨业的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妍妍旅行记 访问量:1249 更新时间:2023/12/30 6:16:25

中国历来都有“百家姓”一说,大家初次见面都会问上一句“贵姓”?

根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现在中国姓“李”的最多,接下来就是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在中国“李”姓是第一大姓,但是在贵州,“杨”姓却排名第一。

究其原因,应该和西南地区一个经历了七百多年的世袭罔替二十九代的土司政权“播州杨氏”大有关联。

“杨家将”历经百年,三代不衰

在《杨家将》的戏剧中有一出戏,名叫《破洪州》(也叫《打洪州》),其中讲述了穆桂英在攻打外族所占据洪州的时候,生下了儿子杨文广

对此,具有一定历史常识的人一听,肯定会马上嗤之以鼻:在宋朝的时候,洪州属于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怎么可能在宋朝的腹地洪州和外族打仗呢?

实际上,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北宋时期确实有两个洪州,一个是宋朝的洪州(今南昌),在西北地区还真有一个西夏的洪州,属于西夏河南九州之一,地点就在我们今天的宁夏中宁县。

中宁县内有一条清水河,此河上通今天的固原,当时属于北宋,在北宋的时候叫原州,北宋朝廷在那里还设置过镇戎军,而真实历史中的杨家将后代杨文广恰恰主管过镇戎军的军务。

所以说,《破洪州》这出戏虽说是文人、评书、戏曲的创作者编的,但也还是存在历史原型的。

在戏文中,所谓的杨文广征西,其实也就是对于杨文广当初和西夏作战历史的一个文学化反映。

只不过,从杨业算起,杨家将经历宋朝六位皇帝,长达百年,已经是三代不衰了,对于武将家族来说,实际上也非常不容易了。

如果再加上杨业的弟弟杨重勋,以及重孙子杨畋那一代,杨家将实际上应该都可以延续四代了。

北宋之后,由于小说家的渲染和戏剧的铺陈,当代人总是对杨文广后代的杨家将寄予了过多的厚望,杨家将能熬到杨文广这一代,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所谓“杨家将”的称呼,在两宋的时候根本没有,赵宋皇朝的军队也根本不可能容许一支军队的指挥层被称为“*家将”。

事实上,最早“杨家将”的称谓还是来自元朝初期的文学家徐大焯写的《烬余录》中,但在小说演义当中总说杨家将的后代是延续不绝,比如:杨六郎的儿子杨宗闵、孙子杨震、玄孙杨存中、八世孙杨价、九世孙杨文、十世孙杨邦宪……

从宋初杨业的父亲杨信到宋末的杨邦宪,好像杨家将传了十三代那么多。

更加神乎其神的是:明朝时期,在播州反叛朝廷的杨应龙,据说也是杨家将的真孙后代。

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事实上,这些杨家将的源流,有些是小说家编造而成的,有些则是属于学者搞混,从杨业的父亲杨信开始说,很多人都会搞混。

因为,宋初的时候有三个人都叫杨信,除了杨业的父亲麟州刺史杨信之外,还有一个是瀛洲的杨信,此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禁卫军军将,其弟弟杨嗣和杨六郎还是同僚,因此有很多人都误以为此二人是兄弟。

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此外,山西原平也有一个儒生出身的杨信,其后代杨震、杨宗闵、杨存中等人都挺有名,他们既抗过辽国也抗过金国。

明清时期,一些姓“杨”的人创建自己的家谱、族谱,加上后来的一些现代学者,就把原平杨信和麟州杨信给搞混了,因此才生拉硬拽地把原平杨信的后代归在了杨家将中,使得大家看上去就觉得杨六郎的后人更多了。

播州“杨氏”强认祖宗

事实上,对于“杨家将”事迹渲染起到最关键作用的,还就是明朝时期的播州杨氏,但是让我们现在的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对象,就是明朝军队平播州杨应龙。

所谓“万历三大征”就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先后在明朝的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半岛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首先,李如松率军平定蒙古头目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其次,李如松和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朝鲜半岛的“朝鲜之役”;最后,李化龙平定苗疆吐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

虽说这三场战役巩固了中华的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但如此三大征,明朝朝廷连续用兵长达八年,前后动用军队上百万,军费支出两千多万,丧师损众,给千百万人民带来了非常深重的灾难。

因此,在三大征之后,明朝的国库基本上也是耗费一空,而其中“播州之役”的对象,播州土司豪酋杨应龙在当时和后世都被人附会成了“杨家将”的后代。

所以说,当这个在当地延续了二十九代七百多年的杨氏家族覆灭之后,总有一些文人墨客爱屋及乌,叹息这位“杨家将”后人的遭遇。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和史家大行翻案文章,力求说明明朝时期的杨应龙是被明朝政府给逼反的,是无辜的。

那么,播州杨氏到底是不是宋朝忠臣杨业的后代呢?

播州治所在今天的遵义,土司杨氏实际上属于苗人,他们之所以被当时和后人讹传为杨家将的后代,不仅仅因为他们姓杨,其实也和明朝初年开始,播州杨氏的故意自我炒作紧密相关。

当时,播州杨氏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故意宣传自己家就是杨家将的后代,至于他们是如何炒作的,我们就得要看《明史》中是如何记载的:洪武二十一年,播州宣慰使司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

所以说,当初这些边地的土豪子弟们到了南京国子监之后,结识了很多大臣,而且朱元璋当时对这些人还很重视。

大家要知道,古人总是喜欢为自己找一个厉害的出处,找一个背景强大的祖先,比如:宋真宗先前曾说自己做了一个梦,还给自己私人定制了一个神仙祖先!

那么,对于这些地方土豪,他们也都想给自己找一个厉害的祖先,提高自己的身份。

因此,播州杨氏就打起了“杨家将”的主意……

他们找到了当时朱元璋身边的大学士宋濂,这个老头也难于免俗,收人钱财与人增光,因此在收受了大笔金银贿赂之后,宋先生大笔一挥,不顾历史史实,煞有介事地为播州杨氏作传《杨氏家传》,细述播州杨氏家族的来历。

宋濂在传中写道:播州杨氏一世祖杨端原本是太原籍人士,杨端的后代杨昭没儿子,恰巧当时杨延昭的儿子杨充广到广西为官,于是就和杨昭通谱,把他自己的儿子杨贵迁过继给了杨昭当儿子。

搭建好这段历史血脉之后,宋濂就断定:自是,守播者皆杨业之子孙也!

经过宋大学士如此一断定,在贵州遵义的杨氏土司就变成了“杨家将”的后代,成为了北宋英雄之后。

可以想见,宋濂既然收了播州杨氏的大笔金银,那么“杨家将”故事的源流底本肯定也是播州杨氏亲自提供给他的!

明朝初年,“杨家将”的名声实际上已经借助小说和戏曲家喻户晓了,而作为川贵地区土豪的播州杨氏,通过当朝宋濂这种大名士给他们家作传、造假,假认祖宗,不过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脸上贴金,就是在于提高他们杨氏家族在当地的声誉而已。

那么,为什么要说播州杨氏在“杨家将”故事的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好不容易攀上“杨家将”这么一个好祖宗,又是忠臣,又是大将,播州杨氏绝对得好好宣传一下,为自己增光了!

于是,播州杨氏就使了大量的金钱,利用文人墨客以及当时流传的戏曲、曲艺等节目,来光耀他们祖上“杨家将”的门楣。

实际上,播州杨氏和杨家将八竿子都打不着,而宋濂所写的《杨氏家传》也没有任何的史实根据,而且杨六郎(杨延昭)也压根就没有一个叫杨充广的儿子,杨文广也没有这个弟弟。

历史大家谭其骧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名叫《播州杨保考》,此文当中也是考察的非常详细,说明了播州杨氏土司汉化之后,对他们先前家世的依附和虚构。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杨业跳槽到宋朝后,为何不受北宋将领待见?以至于被王侁给出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杨业

    杨家将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杨家将指的主要是杨业和他的那帮仔们,他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杨老令公。不过杨业早年并不是宋朝的将领,他是北汉将领,甚至跟辽国有很深的渊源,因为当时北汉是依靠辽国才建立起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没有灭亡北汉,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宋太宗赵光义身上。赵光义北伐的时候,击败了刘继元,当时杨

  • 杨业的死是赵光义惹得祸?虽是祸事,却换来北宋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杨业

    看过《杨家将》的都会觉得杨业死的很不值。这位北汉的名将,没有死在冲锋陷阵的路上,却死在奸臣的手里。其实,这个锅潘美不背。如果要找一个锅的话,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赵光义的错。之后,北宋不再北伐。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不甘心高粱河的失败,这次投入宋军精锐再次北伐。此次作战,除了赵光义股上

  • 靖康之耻发生时,杨家将为何不见踪影?看杨业家族发展史找到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杨业

    作者:军事帅哥杨家将是中国人心中的伟大英雄。其第一代杨业是宋军名将,他在陈家谷战斗中被敌人俘虏后宁死不屈,最后绝食殉国。宋太宗亲自下诏褒奖杨业,称赞杨业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杨业的后代也陆续参军,继续践行着父辈精忠报国的理想。那么,在宋朝初年的战争中闻名天下的杨家将,为何在靖康之耻发生时毫无踪影呢?今

  • 国土寸不可失,柴荣,杨业,岳飞等人屡败屡战,终夺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杨业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燕云十六州是哪些省?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中国北边和西边的一大堆崇山骏岭。这些山上既有万里长城,也有各种险峻的关隘,比如: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等。图中红色虚线所圈出的这片区域就是燕云十六州,十六座城池:幽州:今北京顺州:

  • 历史上最有血性的三大名将,忠贞不屈宁死不降,关羽杨业等不及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动静标签:杨业

    中华文明的历史大多是由王侯将相构成的,君王、文臣、武将形成铁三角。这三类人当中属武将最为单纯,也最被百姓接受和喜爱。历史的名将多如牛毛,恐怕要比有名的君王和文臣加起来都多。作为武将,忠贞报国、宁死不屈本是职责所在,不过小编发现很多所谓的名将其实名不副实,至少在宁死不降这一方面有辱武将之名,比如说关羽

  • 潘仁美故意不发兵救杨业?其实他有难言之隐,被世人误解了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杨业

    历史由成功者书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看到的历史只是他想给我们看到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视剧《杨家将》和文学作品《杨家将演义》等系列作品的流传和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杨家将门这个忠烈的家族。有正必有邪,这是剧情发展的必然定律。于是与杨家对立的便是潘家,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家伙,陷害忠良背叛

  • 杨业并未带太原军民坚持抵抗宋军,而是主动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小队标签:杨业

    关于杨家将如何加入北宋的过程,在历史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到目前为止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自相矛盾,成为杨家将粉丝和历史爱好者们争论的焦点。一种说法是在宋太宗赵光义的大军猛攻之下,北汉都城太原的大臣和将领们纷纷出城投降。北汉皇帝刘继元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扛不住了,主动出城向赵光义投降。然而杨家将的首领杨业却

  • 杨业是怎么死的?《宋史》和《辽史》记载完全不同,细节令人费解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杨业

    导语:杨业究竟是怎么死的?《宋史》和《辽史》记载完全不同,细节令人费解杨家将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各大戏剧舞台上和多部小说里,都有杨家将的身影。但是,杨家将的故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精彩,小说和戏剧里的人物和故事,跟历史上真实的相差甚远。下面我就给大家还原一下真实的杨家

  • 杨业:号称无敌将军的他,却被自己人迫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杨业

    968年6月,一个夏日的黄昏,天上的太阳如血,在黄昏的映衬之下更显悲凉。此时,一位将军在陈家谷里,面对空无一人的旷野,内心几多凄凉。此时,远处铁蹄声越来越近,在悲痛之中他还不忘告诫将士说他们一起和自己死太可惜了,他们应该马上撤离,但却无一人离开。最终,当敌军到来之后,他和部下一起被俘了。这位将军就是

  • 历史上杨家将的杨业是这样死的?并非潘仁美所陷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杨业

    《杨家将》电视剧让大家印象深刻,从老令公杨业血溅李陵碑到杨家抗辽七子去一人回,从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到十二寡妇西征再战金沙滩,杨家将的故事总是让人血脉喷张,为之神往,不过,这些故事究竟真有其事呢?还是只是小说的虚构人物?历史跟传说有哪些不同?在很多版本的故事里,一旦辽国来犯,宋太宗总要立刻向抗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