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忠臣良将。说到忠臣,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魏征、海瑞、寇准以及包拯等。说到良将那就更多了,但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还是要数杨家将。毕竟《杨门虎将》的故事,可是直到今日仍四处流传。在现如今的影视剧以及评书等文学作品中一直流传着杨家将的故事,甚至他们还在杨家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杨门女将》的故事。那么我国历史上是否真有杨家将的存在呢?
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杨家将这号人物。并且在现存的史料中也,确实有不少有关杨家祖孙三代的记载。中《宋史》中也能找到有关杨业以及他的儿子们的明确史料记载。史料的大意为“杨业因为战马受伤不能前进,最终沦为了契丹人的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因此牺牲了。”“杨业死后朝廷将他的儿子杨延朗由原本的供奉官加封为崇仪副使,另外几个儿子则分别在朝中担任供奉官,以及殿直等闲散武官。”从这两段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是在杨业死后,他的儿子们也一直效力于大宋王朝。
忠君报国,宁死不降
提到杨家将,我们首先要说的便是杨业,他可谓是杨家将中的灵魂人物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此人还是一名降将,最开始的时候杨业其实是北汉的将军。就职于北汉军中时,他曾在北汉对抗北宋的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当时他可是让北宋王朝十分头疼的一位将军,由于作战英勇谋略过人,他甚至还有了“杨无敌”的称号。公元979年北汉王朝正式投降北宋,作为北汉名将的杨业也随着自己的王朝一起归降到了北宋。
投降后的杨业很快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而受到了宋朝皇帝的重用。他被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而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率领军队驻守边关以抵抗辽国军队的入侵。杨业一生都以驻守边关,保家卫国为己任。公元986年宋太宗为了收复燕云16州而组织了北伐战争。可不幸的是,这次战争由于兵将不和且指挥不力最终遭遇惨败,而一代名将杨业也因此以身殉国。被俘后的杨业宁死不降,最终绝食而死。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承父亲遗志,继续率军驻守边关,立志将父亲未完成的抗辽事业进行到底。在正史中,杨业的儿子们除了战士死的杨延玉外最为出名的便是杨延昭了。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一心抗辽,并且同样威震边关。而杨延昭的儿子中,正史上有过记载的只有杨文广一人。此人虽然也在军中为将,但名气却远远不及自己的父亲和祖父。而且在杨文广之后,正时上有关杨业一脉的记载就消失了。
雁门关的杨家后人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南宋被灭后,杨家后人有一部分逃到了四川童梓,并在那个地方定居了下来。而另一部分,则在雁门关一个名叫鹿蹄涧的小山村中繁衍生息。现如今村子里大概有500多人,他们都是杨氏一门的后代。村中老人还保留着健身的习惯,在其一刺一挥之间,仿佛捕捉到了当年杨家枪法的影子。此外,村子里还有一个著名的祠堂“杨忠武祠”,据专家推断,这个祠堂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祠堂中供奉着两部杨家的家谱,上面详细记载了杨业后人的情况。虽然杨家将的故事已经远离我们很多年了,但杨家将的后人们,每年都会在村中搭建戏台,演绎杨家将的经典故事,并一代又一代把杨家将爱国情怀传承下去。
小结
其实杨家将现今更代表是一种精神符号,我们后人要做的就是要把杨家将的精神演艺下去,让爱国之心随着杨家将的演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所以说我们追寻的并不是杨家将的后人,而是对爱国精神崇敬,和平年代人人不可能都成为骁勇善战的战士,但爱国之心却可以把我们武装成一个又一个牢不可破的将士,像岳飞,戚继光,文天祥等精神必须大力弘扬,让他们的精神刻进我们的血和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