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秦赋》中的蒙骜一家,在荆轲刺秦王后,差点被秦始皇灭族

《大秦赋》中的蒙骜一家,在荆轲刺秦王后,差点被秦始皇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这样聊 访问量:2337 更新时间:2024/1/16 23:56:03

《大秦赋》持续播出,剧中,秦国上将军蒙骜给人印象深刻,而他的两个孙子蒙恬、蒙毅也是秦始皇嬴政少年的玩伴。在秦国历史上,蒙氏一族曾经拥有超然的地位。蒙骜历经秦国四代君王,立功无数,他的儿子蒙武也是一代名将,蒙武的两个儿子蒙恬和蒙毅更是秦始皇称帝以后,较为倚重的两位骁将,例如,蒙恬在攻打匈奴方面,就曾立下威名,《过秦论》中有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蒙氏一族在秦国虽然举足轻重,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后,秦始皇一怒之下,差点灭了蒙氏一族。这个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邯郸之战爆发后,他的父亲嬴异人逃出邯郸,而嬴政却被留在赵国。后来,燕王喜迫于赵国的压力,派燕太子丹到赵国为质,这期间,嬴政和太子丹患难与共,抱团取暖,关系还不错。后来,嬴政归秦,做了秦王,而太子丹却被父亲派到秦国继续为质。此时的嬴政,已经不是落魄公子,他是高高在上的秦王,而太子丹还是人质。所以,二人再次见面后,太子丹觉得嬴政看不起自己,最后趁机逃出咸阳,并发誓要杀掉嬴政。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灭掉了赵国,秦军的铁骑来到易水之滨,燕太子丹知道形势危急,必须要想办法阻止秦国吞并燕国的脚步,这是,通过田光的介绍,太子丹认识了荆轲。太子丹厚待荆轲,有求必应,荆轲十分感动,答应做太子丹的“死士”,到咸阳刺秦。当然,这其中还有两个人也参与了其中,一个是自杀的樊於期(下图),另一个是陪荆轲一起到咸阳的秦舞阳。樊於期是嬴政钦点的要犯,荆轲要刺秦,用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的地图来取得秦王嬴政的信任。而秦舞阳同样也是一名“死士”。

就这样,肩负着太子丹的重托,在易水河畔,荆轲和秦舞阳辞别太子丹来到秦国。但是,荆轲虽然来到咸阳,但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见到秦王,因为嬴政不是谁想见就见的,即使是燕国使者也不行。这时,另一个人帮了荆轲一把,此人名叫蒙嘉。《战国策》记载: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意思是,荆轲来到咸阳后,由于见不到秦王,于是持“千金”贿赂一位叫蒙嘉的人,此人在秦国担任中庶子,是秦王嬴政的宠臣。

另外,蒙嘉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他是蒙骜的儿子、蒙武的弟弟、蒙恬和蒙毅的叔叔。

蒙嘉并不知道荆轲是来刺杀秦王的,他认为荆轲和秦舞阳真的是来献地图的,于是,蒙嘉对秦王嬴政说:“燕王不敢兴兵和秦军对抗,愿意投降秦国,派使者来献燕国地图,并送上樊於期的人头。只希望见大王一面,听大王吩咐。”

嬴政一听,大喜,立即“见燕使者咸阳宫”。因为是蒙嘉引荐的,荆轲跟随蒙嘉入宫时,侍卫也没有检查地图中是否有匕首。接下来,就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情。

荆轲向秦王献图,图穷匕见,秦王大骇,绕柱而走,荆轲在后面拿着匕首追秦王。因为距离太近,秦王腰间的长剑拔不出来。殿上的大臣都没带兵器,只能空手攻击荆轲,荆轲勇猛,来一个放倒一个。情急之下,有一位叫夏无且的医官把身上的药箱抛向荆轲,正好砸中目标,正在这时,嬴政拔出佩剑,砍断了荆轲左侧的大腿。荆轲倒地后,仍坚持最后一搏,把手中的匕首扔向嬴政,打算来一个“小李飞刀”,很遗憾,没能击中嬴政,嬴政又刺荆轲一剑,削掉了荆轲三根手指。就这样,荆轲刺秦彻底失败了。

而此时,有两个人异常紧张,一个是站在殿外等候的秦舞阳,他听闻殿内有动静,连忙冲向大殿,但随后被守门的侍卫所杀。另一个就是蒙嘉,他收受贿赂,带荆轲入宫,没想到荆轲竟然刺杀秦王,他虽不知情,但罪责难逃。

果然,到了第二天,嬴政赏赐那些保护自己的人,医官夏无且被赏赐了两百黄金,赵高也被赏赐一百黄金,其余参与杀贼的大臣都有赏赐。蒙嘉战战兢兢,最后,秦王提到了他的名字,将蒙嘉凌迟处死。

蒙嘉收受贿赂,带外臣刺杀秦王,按秦律不仅要被处死,还要连累全族。秦王嬴政本欲诛杀蒙氏一族,但考虑到当时蒙骜已死,蒙武还在外领兵,并未参与其中,而蒙恬和蒙毅又是自己的肱股,最后大发善心,不累及族人,但蒙嘉的老婆孩子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事后,嬴政仍不解气,命王翦、王贲父子带兵杀进燕国境内,燕王喜恐惧不已,不惜杀掉太子丹,拿着太子丹的人头求放过,然而,秦王嬴政的怒火岂是一个人头就能熄灭的?最终,燕国被灭。

笔者认为:荆轲刺秦王虽然家喻户晓,但这种行为并不值得肯定。战国末年,各国之间恩怨情仇不断,相互征伐,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然而,国与国的较量还是要看硬实力,燕太子丹意图用这种“小伎俩”来解决秦、燕之间的矛盾,其实太过天真。即使刺秦成功,燕国从秦国的铁骑下侥幸存活吗?显然不能。

蒙氏一族从蒙骜开始,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若带荆轲入宫之人不是蒙嘉,而是其他人,恐怕早就惨遭灭族了。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蒙氏一族还是手下留情的。

标签: 蒙骜

更多文章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有一副对联,很多人不会读,郭沫若:天下奇联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孟姜女

    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种类型,以工整对仗,妙韵横生为佳,尽管对联的字数一般都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优秀的对联一般都以言简意赅,韵味隽永为上。这也就给各路文人雅客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最短的篇幅内写出一副最精妙的对联。当然,人的才智是无限的,千百年来,中华各地流传着无数脍炙人口的对联,它们凝练着心血,辉

  • 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历史上真实的孟姜女的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孟姜女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它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故事。01孟姜女哭长城话说大秦帝国的某一天,孟姜女与丈夫范启良正在亲民的祝福之下拜天地,这刚拜完天,正准备吃喜宴,地方官吏就来了,直接抓走了范喜良让他去修长城,这夫妻俩没来的及见面就被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一副奇联,无数文人看不懂,郭沫若却能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孟姜女

    前言提到孟姜女这个人物相必大家并不陌生。孟姜女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我国河北山海关有一座孟姜女庙,专门来供奉孟姜女。孟姜女庙前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这幅对联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每条对联中都有七个重复的字。很多人看到孟姜女庙前这副对联都感到十分纳闷。他们在想如何运用我国语言中有多音字的特点来读对这一副对

  • 传了两千年的孟姜女哭长城其实有多个版本?故事背后远比想象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崩长城这一故事,想必大多数人早已耳熟能详。人们惊叹于孟姜女的坚韧和毅力,却很少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用坚硬巨石堆砌而成的长城,怎么就被孟姜女给哭崩了呢?要知道,光是一块普通的长城砖,就重达15公斤。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没有神力的孟姜女是不可能凭借哭声就哭崩长城的。倘若如此,为何历朝历代的人又乐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一副对联,很多人都不会读,到底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孟姜女

    秦朝当年遗留下来的万里长城,如今已经成了世界奇迹,被后人赞叹万分,经常有人去长城上感受那厚重的历史氛围,为秦始皇当年的丰功伟绩唏嘘。对后人来说,万里长城确实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长城或许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朝廷为修建长城,在民间招募了很多壮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孟姜女

    正所谓千古才情万古对,一些用词精炼、意味悠长的对联,能流传百世,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面。但对联的魅力,不仅在于工整凝练、朗朗上口的的语言,其中的一些“怪联”、“绝对”,更让人不禁大呼妙哉妙哉。在山海关孟姜女庙前,就有这样一个奇联。对联中的字,简单到每个都是认识的:上联是海水朝落;下联是浮云

  •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孟姜女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讲究一个文雅,这文雅就是高于俗气的存在,文人们喜欢呆在一起吟诗作对,以彰显自己的文学水平和与常人不同之处,可以说是高雅人士的必备社交活动。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是描绘了文人们聚集在一起对对子的场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对子、对联往往成为文化水平的

  •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但是历上史哭倒城墙是另有其人,只不过是后人讹传演变成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传说在秦始皇时候,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刚结婚三天,范喜良就被征调去修长城,不久就死在长城脚下。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才来

  • 孟姜女真的姓孟?这只是一个流传了两千的谬误,真相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初心标签:孟姜女

    穿越剧的主人公在遇到一些历史名人的时候都会闹出一些笑话,比如像胡歌版的神话中就有这样一段尴尬的偶遇。当时的胡歌正被抓去修长城,他在这里遇见了范喜良。胡歌很激动啊,毕竟这也是个历史名人,就问他他的老婆是不是叫孟姜女。范喜良摇摇头,说不是,没听说过这个人。胡歌也是蒙了,难道历史都是骗人的么,不是说因为范

  • 山海关孟姜女庙前有一副对联,很多人不会读,郭沫若称:天下奇联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孟姜女

    “诚之所感,城为之崩”孟姜女为悼念亡夫,痛苦三天三夜,最后竟哭倒八百里长城,这就是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的《孟姜女哭长城》。根据有关史料和地方县志记载,许多百姓们为了纪念两人凄惨的爱情故事,历朝历代在全国各地都修建了孟姜女庙。但在如此众多的庙中,只有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