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一扫六国而建天下,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个历史事实,可惜的是才建立起大一统的嬴政,还没有来得及安定六国,就在巡视的道路上离世了。秦始皇从20多岁开始就追求长生之术,结果50岁的离世却是因为"风餐露宿"没有顾忌到身体,而寒气入身引得病发,不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会不会懊恼不已。
不过这断然不会是他最懊悔的,他最懊悔的就是将扶苏留在了北方修长城,而让胡亥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将皇位篡夺了去,还将他辛苦建立的秦国,没几年就给嚯嚯没了。众多历史记载都说胡亥在继位之后,听信赵高实行暴政,逼得天下"共反之",使得秦国灭亡。但秦国真是因为胡亥暴政而亡的吗?那换个人继位会不会有一样的结局?
这个答案不用笔者说,司马迁早就告诉了大家,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秦二世而亡主要是因为诸侯混乱,天下未定!这几个字看似官方,但却透漏出了很多的因素。这8个字描述出的结果就是,放在当时那样混乱的格局里面,除了一手建立起秦国的嬴政,换谁继承秦国都将步上灭亡的道路,起兵之乱还是会发生。
首先六国各国的文化氛围已经独立形成很久,秦始皇将其硬性改变自己国家的历史习惯,众国并不会信服。其次秦始皇将各国的权贵势力闲散安排,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地位,诸王侯必定也不信服。最后为了发展国家经济,而过度奴役百姓,平民百姓也不信服。
诸多的不信服若是秦始皇在世,还可以改变一二,缓和了之。但秦始皇这个震慑的人物倒台,民心自然就会浮动激烈,若是没有强悍的手段,很难再造统一局势。所以起义大火点一处,就可迅速蔓延,秦二世在此时是谁继承,也就没有了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