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为什么在还有生路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自刎乌江,我也曾做过一定面的思考和总结,现就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诸君互通有无,还望不吝赐教!
一:因为骄傲,死又何惧之有?
相比于出生低微的刘邦,项羽是毫无疑问的高富帅。煊赫的家族地位,高贵的家族血统,良好的贵族教养和仪态使他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大乱之世中显得如此卓异而突出。无论是刚刚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而随即沉酣于醇酒美人之中的陈胜,还是号称手提三尺青锋,辗转奄有天下的刘邦,皆不足以与披坚执锐逐鹿中原的项羽相提并论。
换言之,陈胜的成功在于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邦的成功在于他遇到了一个尚有贵族遗范项羽。而项羽的失败则恰恰在于生活在廉耻丧尽的时代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范和操守。所以,当传统贵族礼仪全盘崩坏,物欲至上取而代之的关键时刻,项羽的不适应和被淘汰自然也就是大势所趋的在所难免了。
所以,在楚汉相争之际,面对当初有志一同的革命战友在刘邦的利诱之下纷纷改旗易帜的时候,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项羽又能如何?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想必在溃围垓下,败走乌江的项羽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时自然也是心潮澎湃难得宁静的。前有舟楫避江东,后有追兵蹑行踪。心有天下,矜骄自傲的项羽又如何愿意将兵燹战祸引向江东故地呢?此时此际,生死抉择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君子有其党,为志同道合也。虽说项羽算不得君子,但若从为人处世与行为风范而言,刘邦实不足以与之比肩继踵。犹记霸王攻破咸阳一雪故楚之仇。其豪迈气概岂不令人心神向往?至于戏下封王宰割天下之时,其人不慕独霸之威,至尊之雄,犹欲与天下英雄共治九州一反三代旧制的心胸气度岂不足以睥睨古今哉?
但千里奔波为稻梁的生活对于钟鸣鼎食的项羽而言终究太过遥远而不可想象。在大功抵定之际,戏下分王的举动虽然体现了足够的诚意,但向来高高在上,习惯了予取予夺的项羽终究没能兼顾到中低层将领和功臣的诉求。所以,兵罢戏下之际就是众叛亲离之始。人生的大起大落就发生在这种无声无息的转变之中。
与中低层将领关系的严重断层,不同军事集团的森然鼎立,内部矛盾的引而不发。在项羽式粗狂而暴烈的政治分割之后都逐渐显露出来。今古江山无定据,纵横千里买荒骨的悲剧在亡秦之战的烽火余烬之中再度熊熊燃烧。一场影响更为深远,斗战更为残酷而彻底的楚汉之战业已拉开序幕。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当“人生世上,权势禄位何可忽乎?”的思想成为主流;当不论道德如何,有权有势即为成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时代也就因之而病入膏肓了,而就当时客观史实而言,项羽和刘邦就恰好身处于这样一个普世价值观急剧变更的时代。统治神州数千年的贵族文化和道德早已在崇尚“以霸道经营天下”的强秦的金戈铁马之下灰飞烟灭。“重实利事功,轻廉耻利益”的流氓文化堂而皇之的高居庙堂,深入市井。
在我看来,即便项羽也曾暴虐的隳名城戮百姓,但他的死终究不是“战之罪”,而是而是变异的时代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刘邦抛弃了项羽。换言之,项羽之死,不仅意味着项氏集团的灭亡,更代表着贵族道德的消亡,从此以后。在这片神奇的大路上在嗜血残杀的权谋术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头顶灿烂的天空亦随之而越来越隐晦不明。呜呼哀哉,项羽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