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他创下三项战绩,至今无人超越

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他创下三项战绩,至今无人超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火花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4/1/19 0:51:01

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尤其在以成王败寇为准则的战争年代,“第二”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被人遗忘。

但泱泱中华史中有一个人,明明以失败结束人生,依旧被评为“千古无二”,被无数人纪念缅怀,他所创造的三个第一,时至今日无人超越,此人便是西楚霸王项羽

力气最大

历史上力气大的人并不少,例如用几百斤铁锤做武器的李元霸,一拳击碎巨石的李存孝,但若拿他们和项羽比,全是小巫见大巫。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道:“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项羽幼年练武时,耍完刀枪棍棒后,必要进行举鼎练习,从几十斤开始,后来到几百斤上千斤,长大之后路过寺庙,能够轻而易举地举起庙前烧香的铁鼎,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奇。

到了项梁起义之时,项羽还因举鼎促成了桓楚与项梁的初步合作。根据史料记载,当时项梁为了扩大起义人马,派项羽前去招揽当地有权有势的桓楚,桓楚为人傲慢。

不想跟随项家作战,指着院内的千斤大鼎,故意刁难项羽,道:“此鼎千斤,尔能举之,吾随之。”

桓楚说完,还怕项羽意识不到此鼎的重量,特意叫来四个壮汉去挪鼎,结果大鼎犹如焊在地上一般,纹丝未动。

项羽见此丝毫不畏惧,一脸沉稳地走到大鼎的旁边,推开围在四周的壮汉,双脚微微分开,双手抱鼎,气沉丹田。

随着“啊”的一声,双肩奋力一举,千斤的大鼎离开地面,稳稳当当地被项羽举在空中。

桓楚被项羽的力气惊得说不出话来,谁料片刻之后,项羽轻轻将鼎放下,换了个姿势又把鼎举了起来,来了一个三起三落。桓楚见此彻底心服口服,自愿追随项梁的队伍攻打秦国。

项羽举千斤鼎的故事一时间传为美谈,而如今世界男子举重项目的最高水平为477公斤,即954斤,离项羽的千斤举重目标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因此项羽被称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完全是实至名归!世界上凭个人能力称王称霸最早的人

年纪轻轻称王称霸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项羽不仅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更是达到了众多武将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世界上称王称霸最早的人。

公元前207年,项羽接到命令北上攻打秦军,救助赵国,但此次楚军的大将由宋义担任,项羽任次将,属于辅助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大军行至安阳时,宋义下令安营扎寨,在此地停留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仍不前进。

项羽与其据理力争,宋义只想借秦赵之争坐收渔翁之利,项羽深知继续下去,最后受罪的只有百姓和士兵。

项羽道:“宋义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第二天一早冲进营帐杀了宋义,手握兵权号令士兵,与他一起北上攻秦。

士兵中有些人不信服年纪轻轻的项羽,作战丝毫不积极,项羽并不多言,只是在每次作战中都冲在最前方,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奋勇杀敌。

久而久之,项羽的行为与态度在士兵的心里扎了根,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项羽作战,认定这才是他们一生应当追寻的霸王。

由此可见,项羽有自己的信仰与判断能力,更有敢于行动的勇气,这是项羽能够取得霸业的基础。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手中只有几万兵马,秦军有足足二十万,无论是人数还是军队士气都相差甚远,仗还没开始打,军中已经出现了“此战必败”的声音。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道:“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大意为项羽率军渡河之后,下令将渡船的船只全部沉底,烧掉帐篷,毁掉锅灶,只带三天粮食迎敌,向战士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念。

项羽的做法表面上减弱了士兵们作战的能力,实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退路的楚军为了能够活下去,以一敌十,拼命作战,最终力挽狂澜,打得秦军毫无还手之力,失败而归。

同时,项羽的队伍中有着严格的军纪,不允许士兵欺压百姓,抢占东西,真正做到为百姓打天下。

巨鹿之战不仅彻底为项羽打响了名气,还确立了他在各路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让他能够推翻暴秦统治,年仅24岁就凭借自身能力称王称霸。

个人作战能力最强

世界上许多将领能够取得累累战绩,靠得多是卓越的指挥才能与军队的强大,单论个人的作战能力,有强有弱,在强劲的将领中,项羽无疑是个人作战能力最强的一位。

在彭城之战中,刘邦通过与各诸侯结盟,共号召了五十多万兵马,项羽只有三万兵马应对,对战的第一局,项羽冲在最前面,带领部队共斩杀敌军十万人。

直接削掉了刘邦五分之一的兵力,令汉军不敢轻举万动。

哪怕刘邦下了死命令,让汉军与楚军背水一战,不少士兵一想到还要面对项羽,纷纷想办法避战,几十万大军犹如笑话一般,被打得溃不成军。

而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个人作战能力,在此战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他先是带领几千子弟兵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的情况下,与刘邦的几十万大军不断周旋。

在《资自通鉴》中记载道:“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即在节节败退的过程中,竟能凭一己之力单杀汉军上百人,带领剩下的人杀出重围。

这让项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单杀百人的将领,作战能力可见一斑。即便项羽最终逃到了乌江,面对追赶而来的汉军也毫不畏惧,他有勇气也有能力继续作战,杀一个是一个。

也有时间渡江离去,韬光养晦,东山再起,但两个选择,项羽一个也没有选,反而追随姬和将士们,举剑自刎,亲手终结了自己的霸王之路。

项羽在历史上以失败告终,但他的英雄气概让他虽败犹荣,即便跨越千年,依旧让无数人敬佩,真正称得上“千古无二”!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要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纪承来标签:项羽

    关于项羽为什么在还有生路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自刎乌江,我也曾做过一定面的思考和总结,现就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诸君互通有无,还望不吝赐教!一:因为骄傲,死又何惧之有?相比于出生低微的刘邦,项羽是毫无疑问的高富帅。煊赫的家族地位,高贵的家族血统,良好的贵族教养和仪态使他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大乱之世中显得如此卓

  • 项羽为什么要在鸿门宴放走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项羽

    关于项羽为什么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这也是记载在史书上的一件事,所有一致性的评论都说项羽有勇无谋,鸿门宴中那么多人劝他杀掉刘邦,也能掉以轻心,其实不然,不论任何时候,在古代能做王的绝对不简单,更不会是愚蠢的人。表面上看这就是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放走了自己未来的心腹大患,但是如果你深入的分析下就会

  •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项羽

    作者:李大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中的霸王指的就是抗秦名将西楚霸王项羽,他因在古代有名的宴会"鸿门宴"上没有杀登门谢罪的刘邦,导致后来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自刎乌江,留下"无颜见江东父老"、"妇人之仁"等千古骂名。以致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时感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刘邦最大的对手,不是项羽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项羽

    在秦末汉初,有一员猛将于巨鹿之战中一马当先,让项羽得以威震诸侯;他截杀义帝,使天下陷入“无主”境地;他毅然起兵反汉,虽然失败被杀,但也让刘邦在战斗中受了箭伤,并于第二年一命呜呼。他就是淮南王英布——刘邦的真正对手。 英布剧照 一英布是六安(今安徽六安)人,出身于平民家庭,年轻时有人给他看过相,预言他

  • 若韩信投靠项羽,项羽会夺得天下吗?还会落个功臣被杀的下场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项羽

    字符不匹配这东西有点像风水先生。可以排除一切风水先生的意外,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八字不合吧。简单的说,就是你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你。韩信和项羽就是这种状态。韩信第一次见到项羽就非常高兴,认为自己遇到了绝世好汉,觉得自己以后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于是韩信兴冲冲地追随项羽,希望能跟随项羽打天下。项羽见了韩信

  • 项羽自刎后,刘邦没杀他族人,却用了一阴招,估计项羽会死不瞑目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项羽

    垓下之战,曾经的楚霸王项羽在精锐丧尽又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了拔剑自刎,终结了楚汉争霸的混战局面,最后天下便宜了刘邦。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一样的战斗风格,项羽动不动就是屠城,杀降兵,而刘邦却是以怀柔为主。在项羽死后,楚国一直还有抵抗汉军的战争,一直到项羽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开来,楚国各

  • 如果韩信留在项羽身边,项羽会不会建立统一天下的霸业呢?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项羽

    当大汉王朝建立在这片大地之上,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刘邦对功臣的屠戮也在大风歌中缓缓拉开帷幕。开国元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最让世人感到可惜的便是“汉初三杰”韩信的死。每当我们看到这一段时,我们总会展开想象,如果当初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项羽是否就会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而韩信是否便不会以反贼的名义死去?接

  • 项羽分封出那么多诸侯,为什么没人帮助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谏史标签:项羽

    项羽入关中灭掉秦国之后,大封十八路诸侯,然而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为何没有一个诸侯帮助项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十八路诸侯返回封地不久就爆发了第一轮淘汰赛,直接被淘汰了十二位,剩下的大部分是项羽的敌人,仅有的几个原楚国阵营诸侯也因为项羽杀死义帝而对其离心离德,自然无人帮助他了。第一轮淘汰赛:项羽杀一位

  • 为何项羽死后,刘邦没有趁机抹黑项羽?这心机难怪项羽会输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项羽

    在项羽自刎乌江之后,有五个人在同一时间被封侯。这五个人就是获得项羽躯体的五个人。在历史中,刘邦确实没有借机抹黑项羽,但是也没有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善待项羽的族人。刘邦这个人比较擅长作秀,在汉二年一出关就在义帝的坟前大哭,最后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开始对项羽进行讨伐,最后在项羽死后,还为项羽举行了葬礼,不知

  • 湖南出土一批“竹简”,内容颠覆历史,专家:秦始皇可能被冤枉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秦始皇

    据史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经西南渡过淮水,前往衡山和南郡,最后到达了湘山祠。在途中,他遇到了一场狂风暴雨,差点儿就被吹到江里去了。这让他非常生气,于是他询问了身边的博士:“湘君是何神明?”博士们答道:“据说这座山是尧女舜妻的葬地。”听到这个答案,秦始皇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他觉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