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晓迷童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1/26 0:52:08

现如今当我们谈到秦朝的灭亡时,往往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天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

按照官修史书的说法,这群农民之所以响应陈胜吴广二人的号召揭竿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途中遇到了大雨,误了工期要被杀头,所以不得不死中求活铤而走险的去造反。

这个逻辑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因为按照后世很多史官的描述,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所施行的法律就很严苛,天长日久导致 底层民怨累积,进而加快了秦朝灭亡。

我们会发现除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件事中隐约提到的服徭役的途中迟到的要被杀头外,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能证明秦国法律非常严苛的具体事例了(孟姜女的戏曲演义就不要提了),而这仅有的服徭役迟到要被杀头的秦国法律,也被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是假的。

睡虎地秦简中的真相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一位名为“喜”的秦国底层官吏的墓葬,其中出土了1155枚竹简和80枚残片,因为考古界将这处墓葬称为睡虎地秦墓,这些竹简也因此被称为睡虎地秦简。

在这些秦简中详细记录了秦国当时的法律,其中就包括《秦律·徭律》,也就是百姓服徭役时所要遵守的法律,其中与大泽乡起义相关的法律内容如下: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秦朝征发徭役时,当事人是可以选择不去的,只需要缴纳二甲(当时的货币单位)的罚款,如果迟到了3~5天,只会受到官方的训斥,而没有其他处罚,如果迟到了六天到十天,需要缴纳一盾的罚款,超过十天罚一甲,如果遇到了较大的降雨无法动工,则可以免除彼此徭役。

“甲”和“顿”分别是秦国时期的货币单位,有专家就此考证过,一盾相当于12.8石粮食(秦时多为粟米),一甲相当于44.8石粮食,考虑到当时的普通隶臣劳作一个月发放2石口粮,罚一盾相当于普通人6.4个月口粮,罚一甲则相当于22.4个月口粮。

这种处罚程度对于普通百姓还是很重的,不过我们换个角度也能理解,如果处罚轻了,修长城修运河估计就没人愿意去了,除此之外,受到处罚却没有钱也没关系,可以通过服徭役抵扣,同样来自睡虎地秦简《秦律·司空》中记载的:

有罪以赀(同“资”)赎及有债於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入及债,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

这段话的大致内容是说如果你有犯罪或者是拖欠官府的债务又无力偿还,当事人可以通过参与劳动的方式来抵债,工作一天可以抵八钱,如果需要官府提供吃住那一天就可以抵六钱。

根据以上内容,假设你是大泽乡起义中的百姓,还会跟随陈胜吴广二人走上造反的不归路吗?

我相信大概率是不会的,纵观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无一不是百姓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但凡有活下去的希望就不会这么做,何况只是服徭役官府还管饭,遇到自然灾害造成的延期或许连罚款不用缴纳了。

那么大泽乡起义为何还是爆发了呢?尤其是起义发生后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响应,这就要从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及秦帝国建立后的制度变化说起了。

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按照周朝的制度,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一人的, 而周天子又是国家权力的具象代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周朝的土地所有制有点类似于现如今的土地国有制,不过当时人们的识字率极低,绝大部分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基层管理人才的缺乏和落后管理体系让周天子不得不依靠分封制来间接管理这个国家。

有资格从周天子手中获得土地的要么是周王族的血脉亲属,要么是拥有具体贡献的人,这些人对应的具体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其中公侯可以分100里的土地,伯可以分到70里的土地,男爵则只有50里的土地。这些贵族再将自己从周天子那里获得的土地分给子女亲属以及士大夫,层层递减直到最底层的百姓。

具体到百姓时所适用的土地划分规则是我们熟悉的井田制,《汉书•食货志上》中记载: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在井田制下,8户百姓共同耕种一块900亩的土地,其中每户可以获得100亩土地上的收成,俗称私田,80亩的土地归公,俗称公田,剩下20亩作为屋舍。为了公平古人还会将土地分级,分到好田则减少一定的面积,分到差田便增加一定的面积,时隔三年还要进行土地轮换。

百姓耕种880亩土地需要上缴80亩的粮食产量,算一下税率大致是十一税一,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朝底层农民和周天子之间还隔着贵族和士大夫等多重“中间商”,中间商自然要赚差价,老百姓缴纳的税收经过这么多道“手续”到周天子手中已经所剩无几了,这就是为何后期的周天子那么穷,连支像样的军队都养不起。

周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便将土地分封出去独立管理,辖区内的官员自然也由诸侯们自己养活,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周天子的财政负担,但伴随各个诸侯国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诸侯们自然不会主动申报缴纳这部分增加的税收,天长日久就开始尾大不掉了。

虽然说周朝的百姓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依旧是国家,也就是周天子个人,等到百姓上了年纪还要将土地再次返还给国家,同样是《汉书•食货志》中记载: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

在当时成年男子满20岁便可以获得朝廷分封的土地,年老超过60岁则需要将之前获得的土地再次上缴国家。

在西周初期,周天子或许还能从诸侯那里收回一定的土地,但到了中后期,周天子对赏赐出去的土地就只享有名义上的所有权了,真正掌控这些土地的是各个地方的世族豪门,不仅周天子被架空,一些诸侯国的国君也沦为傀儡,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便是如此。

秦国变法触动的谁的利益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在秦国成功,除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诸侯国,和其他六国贵族实力根深蒂固不同,秦国的贵族相对就要弱小很多,以至于在逼死商鞅后就没啥余力动摇变法后的成果了。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大体沿用的依旧是商鞅变法后的制度,在废除分封制的同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配合“令黔首自实其田”,让全国老百姓相关方报备耕地规模,在保护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又摆脱了分封制下的中间商赚差价,虽然百姓的税负减轻的幅度可能不会太大,但国家却因此拥有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有能力建设更多的大型工程,比如运河、直道、长城等,

虽然百姓因此要服徭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井田制度下的百姓也是闲不下来的,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驱使百姓干的活只会比国家徭役多而不会少,百姓与其给世家大族当奴隶,倒不如按照法律为国家服徭役,不但管饭还给工钱。

需要注意一点,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前,各国百姓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但要承担战争造成的繁重税负,还要时刻担心被抓到前线当了炮灰,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百姓的生活质量只会有提高而不会出现民怨四起的现象才对,毕竟即使秦法真的如司马迁夸张的那样严苛,也总比在战乱中随时会丢掉性命强太多。

秦朝建立后,国家实力增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双方共赢的基础上,谁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呢?

答案是世家大族,也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户”,这里指的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指楚国立国大三姓,屈、景、昭为代表的三大氏族。在秦始皇推行秦国法律的过程中,这些氏族不但失去了实际上属于自己的土地,更失去了对领地内百姓的管辖权,无法再随意驱使,让这些人本本分分的接受变革估计比登天还难,所以躲在百姓背后推波助澜煽动叛乱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要知道古代百姓的识字率极低,即使秦朝在全国推行新法,但民间的法律解释权依旧被这些世家大族所控制,换言之,所谓秦朝法律严苛既存在也不存在,存在是指那些世家大族在民间对秦朝法律的夸大和污蔑,不存在则是指按照睡虎地秦简的文字记录,秦朝法律很正常,虽然不能说对待百姓有多好,但绝对比之前好,老百姓如果真的了解了这部法律根本不会造反起义。

与其将大泽乡起义说成是一场农民起义,到不说是是一场由世家大族煽动的叛乱,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

中国古代常说“政权不下乡”,秦始皇可以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君王,不出意外背上了千古骂名,一千多年后,中国又有一位开国皇帝搞了类似的民间普法运动,结果被黑的好惨,甚至连长相都成了影视剧的笑点,你猜到他是谁了么?

2022.07.07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什么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吴广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征调大量平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陈胜、吴广也在征调之列,都是基层的屯长,也就是各自管理50人的小队长。同行的有900多人,到达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前行,陈胜等人只好就地驻扎,因此耽误了行程,不能按时到达驻地。按照秦法,误了期限要受严惩;畏惧惩罚而逃跑,是杀头的

  • 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之后会如何发展?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还会反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贤的农村生活标签:吴广

    说起昙花一现的秦朝,想必意难平的朋友们都感觉惋惜不甘心,对致使秦朝迅速覆灭的罪魁祸首赵高之流也是深恶痛绝,正是此人为了一己之私才引发了迅速覆灭的导火索——沙丘之变,联合秦始皇少公子胡亥、时为左丞相的开国功臣李斯以矫诏密谋作乱,废长立幼,致使本该继承帝位的秦始皇长公子扶苏客伤边疆上郡。随后胡亥即位称帝

  •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吴广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陈胜吴广这俩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领导的起义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也被很多地方的语文教材收录,所以学生们都很熟悉。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涉及这次起义的内容,专家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广

    自古以来有暴政的地方就会有起义,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在某个朝代的末期,社会上都会出现反抗朝廷腐败政权的农民起义。说到起义军的“鼻祖”,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古代历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更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来的意义是非

  • 秦末古墓中出土一批简牍,上面说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吴广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自《考古逸闻》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大楚兴,陈胜王,这事儿大伙都知道。是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对于此次事件记载得很详细,说那是公元前209年的某个晚上,陈胜找出一块布帛,写了上文提到的那六个字,然后将布塞到了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吴广

  • 陈胜吴广只是贫民?史书中字里行间描述的,却是他们背景的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吴广

    公元前73年,在奴隶主残暴的统治下,地位低下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振臂一呼,组织了大量的奴隶进行暴动。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起义就此爆发,俗称斯巴达克起义。但是,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在精锐的罗马军队镇压之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领导者斯巴达克也因此壮烈牺牲。不过,这场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

  • 陈胜成功地称了王,但是吴广却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同时起义,陈胜靠着他的杰出能力和人格魅力,最终顺利称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大概就是陈胜以及吴广两个人领导的起义了,但是最终陈胜顺利的称了王,但是和他一起倡导起义的吴广却为什么没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原因。首先是因为陈胜他的志向比较远大,而吴广虽然他参加的起义时间很早,但是却没有

  • 第一次农民起义为何失败?且看陈胜吴广的困局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吴广

    公元前208年7月,随着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起,如平地惊雷在万马齐鸣的大秦帝国炸响,又如火星落入干柴,把大秦帝国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瞬间点燃。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在六个月之后就已经灰飞烟灭,但是陈胜吴广起义军以及他们所派遣的分公司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大秦帝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统治地区搞得天翻地

  • 湖北发现秦古简,揭开陈胜吴广起义阴谋,《史记》都不敢说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两句话恐怕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两句话出于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头人陈胜之口。更是作为陈胜吴广起义的慷慨口号,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之中。 史记陈涉世家一篇中有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

  • 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被逼的吗?湖北出土的文物直接打脸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吴广

    1975年11月,湖北孝感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一座秦墓。经考证,墓主人名叫“喜”,生前曾担任过秦朝的令吏,主管一县律法,相当于现代的法院院长。此次考古共出土竹简1100余枚,上面记录了秦律条文六百余条,这一发现直接颠覆了人们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知。《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二世征发九百名劳役前往渔阳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