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城 访问量:3650 更新时间:2024/1/27 6:17:26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农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也是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阶级。

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经常被迫进行反抗,因为不反抗是死,反抗还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点儿权益。

古代的劳动人民对政府的反抗统称为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因为他们自身的局限性都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我们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些农民起义中,陈胜吴广的起义,历史上也称之为“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拉开了秦朝末年人们共同反抗秦朝暴政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却杀死了自己的战斗伙伴吴广,这是为什么呢?曾经,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为我们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的经过是如何的。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陈胜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够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曾对一起干活的兄弟们说过:

“如果哪天我们中的一个人能够飞黄腾达,都不要忘记我们这些穷兄弟。”当时,大家都笑他是痴人说梦......这便是对陈胜最早的记载。

话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施行严酷的律法。繁重的赋税让农民不堪重负,政府还规定成年男子每年都要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服兵役一年,值守边疆一年。

如此的苛政让人民怨声载道,但秦朝政府并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还变本加厉地征发百姓到各地进行繁重的工程建设,并且对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的百姓施以死刑。

在这样额时代背景下,陈胜、吴广发动了自己的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跟九百多名民夫被征到渔阳去驻守边关,押送他们的两名军官挑选了陈胜和吴广二人当做屯长,管理平时的日常事务。

但是非常不巧的是,走到阳城的时候,天降大雨,道路都被雨水冲刷得没法前进,他们这些人根本没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渔阳,如果超期他们都将被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就跟吴广商量:“我们现在去了是死,逃跑被抓到也是死,不如我们赌一把,大家一起起义。如果输了也死得轰轰烈烈,要是成功了我们就可以干成一番大事业,过上好的生活。”

吴广听后非常赞同陈胜的想法,两个人一拍即合,商量具体的实施方案,一场反秦起义在被秘密谋划。

起义成功到迅速消亡

陈胜和吴广商议这里是楚国的地盘,就打着振兴楚国的旗号,这样还可以赢得民心。同时,二人为了让大家支持他俩起义,还故意做了一个占卜的仪式。

随后,他俩假装从河里捞起一条鱼,从鱼肚子里取出他们早已装进去的一块白绸子,上面写着“陈胜王”,让大家觉得陈胜当王是天意。

又在晚上的时候学狐狸的声音叫着“大楚兴,陈胜王”。这一系列的操作确实非常有效,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

随即,吴广趁押送的官员不备将他们杀死,彻底让大家没有了退路。就这样,陈胜任命自己做将军,吴广做都尉,带领大家一起起义。他们首先攻打大泽乡,一举获得成功,这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士气。

起初,起义军势如破竹,一面攻打城池一面招收士兵,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多的时候,军队拥有六七百辆军车,近十万的兵力。

这时候,陈胜觉得自己不再是过去的穷苦农民,他要建立自己的政权称王。于是,陈胜自立为吴,建国号为张楚,封吴广为假王。

所谓的“假王”其实跟王一样的权力,主要负责监督和率领士兵作战。与此同时,其它各地也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各自抢占地盘称王,各自为政。

后来,吴广带领军队向西攻打,一度打到了关中一带,逼近了秦朝的都城咸阳,秦朝的覆灭似乎是指日可待。

可是,得知消息的秦二世,赶紧派出大将章邯率领军队去反击。在章邯的奋力抵抗下,吴广很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

以前,起义军势如破竹让陈胜很高兴,现在,起义军受到了挫折,这让陈胜大为不满。于是,他怀疑吴广也想自己称王,就换周文去带领军队。

在战略上的意见不同,让陈胜和吴广的矛盾日益加深。后来,田臧将吴广给杀了,而陈胜觉得吴广的死,无疑是消除了他对自己的威胁,所以便没有处罚田臧。

那么,陈胜为何认同或者间接认同吴广被杀呢?其实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早有表明。

其一,根据《陈涉世家》中记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军爱兵如子固然好,但是在统治者眼中,过高的威望、军权就等于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吴广自然会被陈胜视为“眼中钉”。

其二,《史记》中还有记载:“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简单而言,陈胜也无法驾驭吴广,既然如此,还不如将其扼杀。

以上两个原因,也注定了陈胜、吴广的决裂,吴广死后,陈胜置之不理也能够说得通了。只是,战略上的短视,让起义军遭受重创。

临阵更换的大将周文,因孤军作战最终失败。在起义后的六个月,陈胜也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害,庄贾带着他的人头向秦军请赏去了。

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

从起义军势如破竹到结束,短短半年的时间,陈胜领导的起义犹如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陈胜刚取得一点儿胜利就急于称王,根基没有打好,他忘记了自己起初的豪言壮语,只想守住自己的王宫和王权。

对于跟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吴广进行猜忌,滥杀无辜,就怕自己的王位被人抢了,这也造成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下降很多。

其二,他忘记了自己当年许下的诺言,当他从前的兄弟来投奔他的时候,听到穷兄弟说起自己过去的困境,让他觉得非常丢脸。

他听从了部下的建议,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尊重而将他的兄弟杀死,这无疑让他失去了民心。

其三,陈胜太过心急,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四处出击,而他又运气不好偏偏遇到了实力强大的秦朝大将章邯。

他是秦朝最后的一员大将,他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只有在巨鹿之战时被项羽打败。陈胜的军队本来就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再加上周文自己作战,其它的起义军没有来帮忙的,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可能有人会说,若是吴广不死,起义军会成功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陈胜和吴广他们都是农民出身,只顾眼前利益,眼光不够长远,这是他们最大的局限性。

即使陈胜与吴广没有矛盾,就算二人最后能当上皇帝,但在治理国家上也会遇到很多难题,所以两人适合当英雄,但却很难成功。

在我们历史上的进程中,陈胜和吴广起义是必然的,但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跟现在的社会是一样的。

就像现代人在创业中,一开始大家共同努力,不分彼此。但是到了创业后期,各自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大家便不再是兄弟的关系,而是上下级的关系。

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才能相处的融洽,将事业发展下去。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相是什么?有人说了谎,延误日期小事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吴广

    现如今当我们谈到秦朝的灭亡时,往往离不开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天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按照官修史书的说法,这群农民之所以响应陈胜吴广二人的号召揭竿而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途中遇到了大雨,误了工期要被杀头,所以不得不死中求活铤而走险的去造反。这个逻辑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

  •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什么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吴广

    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征调大量平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陈胜、吴广也在征调之列,都是基层的屯长,也就是各自管理50人的小队长。同行的有900多人,到达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前行,陈胜等人只好就地驻扎,因此耽误了行程,不能按时到达驻地。按照秦法,误了期限要受严惩;畏惧惩罚而逃跑,是杀头的

  • 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之后会如何发展?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还会反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贤的农村生活标签:吴广

    说起昙花一现的秦朝,想必意难平的朋友们都感觉惋惜不甘心,对致使秦朝迅速覆灭的罪魁祸首赵高之流也是深恶痛绝,正是此人为了一己之私才引发了迅速覆灭的导火索——沙丘之变,联合秦始皇少公子胡亥、时为左丞相的开国功臣李斯以矫诏密谋作乱,废长立幼,致使本该继承帝位的秦始皇长公子扶苏客伤边疆上郡。随后胡亥即位称帝

  •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吴广

    湖北出土2000年前古籍,揭露陈胜吴广起义内幕,专家:原来被骗了陈胜吴广这俩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领导的起义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也被很多地方的语文教材收录,所以学生们都很熟悉。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涉及这次起义的内容,专家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司马迁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广

    自古以来有暴政的地方就会有起义,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在某个朝代的末期,社会上都会出现反抗朝廷腐败政权的农民起义。说到起义军的“鼻祖”,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这是古代历史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开了起义的先河,更是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虽然这次起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它带来的意义是非

  • 秦末古墓中出土一批简牍,上面说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一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吴广

    严正声明:本文素材自《考古逸闻》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大楚兴,陈胜王,这事儿大伙都知道。是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对于此次事件记载得很详细,说那是公元前209年的某个晚上,陈胜找出一块布帛,写了上文提到的那六个字,然后将布塞到了一条鱼的肚子里。第二天,吴广

  • 陈胜吴广只是贫民?史书中字里行间描述的,却是他们背景的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吴广

    公元前73年,在奴隶主残暴的统治下,地位低下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振臂一呼,组织了大量的奴隶进行暴动。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起义就此爆发,俗称斯巴达克起义。但是,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在精锐的罗马军队镇压之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领导者斯巴达克也因此壮烈牺牲。不过,这场起义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

  • 陈胜成功地称了王,但是吴广却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同时起义,陈胜靠着他的杰出能力和人格魅力,最终顺利称王。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大概就是陈胜以及吴广两个人领导的起义了,但是最终陈胜顺利的称了王,但是和他一起倡导起义的吴广却为什么没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原因。首先是因为陈胜他的志向比较远大,而吴广虽然他参加的起义时间很早,但是却没有

  • 第一次农民起义为何失败?且看陈胜吴广的困局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吴广

    公元前208年7月,随着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起,如平地惊雷在万马齐鸣的大秦帝国炸响,又如火星落入干柴,把大秦帝国积累已久的社会矛盾,瞬间点燃。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在六个月之后就已经灰飞烟灭,但是陈胜吴广起义军以及他们所派遣的分公司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大秦帝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统治地区搞得天翻地

  • 湖北发现秦古简,揭开陈胜吴广起义阴谋,《史记》都不敢说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两句话恐怕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两句话出于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头人陈胜之口。更是作为陈胜吴广起义的慷慨口号,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之中。 史记陈涉世家一篇中有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