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允所在的太原王氏在魏晋乱世求生?一览王昶心思缜密的家族布局

王允所在的太原王氏在魏晋乱世求生?一览王昶心思缜密的家族布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心铭史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3/12/11 8:19:47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80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司马集团篇第十二章:王允所在的太原王氏在魏晋乱世求生?一览王昶心思缜密的家族布局

太原王氏,在汉末三国时期我们能很轻易说出王允,王凌等人。其实在晋朝成为超级豪族的王氏,就其中有一支是太原王氏。这个大家族是如何起身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王昶在曹魏时期,就已经很有名气了。曹丕称帝之前,王昶就已任太子文学等官职,曹丕称帝后王昶一度被安排在地方做官,虽然王昶身在地方但常常关注国家大事。在曹叡一次求贤的行动中,司马懿举荐王昶。也许正是这时,王昶成为了司马懿的朋友,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还积极和向王昶请教战略和治国方向。此后王昶多身处于战争方面的工作,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谥号“穆侯”。

王昶的儿子是著名大臣王浑、王深和王湛。由于王深(冀州刺史)的史料及后代记载不详细,我们将其他二人分开看。

我们先看王浑

王昶去世后王浑继承爵位,西晋建立后,他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在晋灭吴之战中立了大功。吴国灭亡后王浑受到巨额封赏,官至三公。在贾南风发动政变后,王浑偏向贾南风,从此名声败坏。王浑去世后谥号为“元”。

值得一提的是,王浑娶了钟繇的曾孙女。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父徽,黄门郎。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礼仪法度为中表所则。——《晋书·卷九十九·列传六十六》

王浑总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王尚、王济、王澄和王汶。王尚去世的早,王济虽然富贵但他的性格极差,其在王浑之前去世。王澄和王汶记载并不详细,都曾担任重要的官职。其中王济娶了司马昭的闺女,这就和皇家沾亲了。王济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官至给事中的王卓(袭爵王浑)和敏阳侯王聿。

另外,除了王浑的儿子与司马氏联姻之外,王浑还有五个闺女。

一位嫁给了和洽的孙子和峤,一位嫁给了裴徽的儿子裴楷,一位嫁给了卫瓘之子卫恒,有一位确定生母为钟氏,最后一位未成年就去世了。如此恐怖的家族交互网络,令人佩服。

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

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晋书·卷三十六·列传六》

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世说新语·贤媛》

曾未弱笄,无疾而陨。——《京陵女公子王氏哀辞》

我们再来看王湛

王湛因为不爱说话且异常沉静,因此当时人们都误认为他是痴呆儿。王湛为父守孝后长时间在墓地所在地居住。王济成为晋武帝的好友时,司马炎甚至常常调侃王济的傻叔叔(指王湛)死了没,然后王济会表示,我叔叔不傻。王湛后来担任尚书郎,工作能力极其强大,在台阁中被人们所重视。此后王湛官职突飞猛进,元康五年王湛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王湛的儿子叫王承,他被喻为东晋初年第一名士。王承的儿子叫王述,是东晋骠骑将军、蓝田侯。这位也是不爱说话,甚至三十岁还被人误会为是痴呆,入仕后长时间在地方上工作,工作期间政绩非常优秀,直到七十岁王述上书请求退休,但朝廷不许。不久后王述患病,三年后去世。有意思的是,王羲之曾经非常看不起王述,但王羲之越是看不起,王述的名声就越响亮。最后王羲之甚至利用王述服丧期间持续羞辱王述,王述服丧期满后命人疯狂检举这位书法家在工作中的缺陷漏洞,直接把王羲之吓得上书称病离职了。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王述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王坦之、王处之和王袆之,另外还有一个闺女嫁给了谢万。王处之的记载并不多,王袆之娶了司马睿的闺女寻阳公主。

我们主要说说王坦之,他入仕后不久,就开始了服丧,服丧工作一段时间回朝廷后,奄奄一息的简文帝司马昱将写好的遗照给王坦之过目,内容居然是让桓温效仿周公摄政,并言“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一听就怒了,撕掉遗诏后表示大晋是司马懿和司马睿创造的,你无权独断独行。最终简文帝更改遗照并颁布,让桓温与周导一起辅政。

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晋书·王坦之传》

此后王坦之出镇广陵,宁康三年王坦之去世,年仅四十六岁。王坦之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王恺、王愉、王国宝和王忱。

王恺仕途虽然说还算顺利,但也因自己的弟弟王国宝谋反而极为恐惧,最终官至吴郡太守,去世后获赠太常卿。

王愉也没有因为自己弟弟谋反而受到太多牵连,最后因为反对刘裕专权,其子孙十多人被杀。另外,桓温的第二女嫁给了王恺或王愉的一个,具体不知道是谁。

王国宝依附司马道子,有谋逆之心。他的妻子是忠臣谢安的闺女,他的堂妹嫁给了司马道子。虽然娶了谢安的闺女但因其恶劣的品行,谢安对王国宝一直嗤之以鼻。最终事情闹大,司马道子为了明哲保身杀掉王国宝,王国宝家属被流放。如此小丑,不知如何评价。

国宝贪纵聚敛,不知纪极,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及王恭伏法,诏追复国宝本官。元兴初,桓玄得志,表徙其家属于交州。——《晋书·王国宝传》

王忱虽然有才,但是一个低级趣味且品行极差的官员,而且也偏向交好司马道子,不用他人动手,他像小丑一样病亡。只可惜其去世时司马道子之事还未爆发,因为其门第仍被追赠官职并获得谥号。

标签: 王昶

更多文章

  • 不惊魂不梁王,球不惊人伤不休,恭喜梁伟铿王昶涉险过关

    历史人物编辑:李兆钰标签:王昶

    梁伟铿/王昶真的是又想表扬,又想批评,咱们怎么就不能稳稳地赢球呢,非得第三局,非得局末蹦迪,真的是球不惊人伤不休啊,还是恭喜梁王涉险过关!第一局就玩大了1:6然后2:9落后硬生生逆风翻盘,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可今天是只剩下你们俩独苗了啊!21:17翻盘对手!第二局明明领先的突然掉线,被对手扳回一局,其

  • 王充:年近古稀才被皇帝看重的思想家,身背不孝之名而无缘官场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王充

    东汉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王权,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推崇儒家学说为当时的正统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叫王充的思想家横空出世,他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与主流思想所宣传的天人感应论相悖,并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以至于他一生无缘于官场。王充王充何许人也王充出生于东汉

  • 王充为何人?其反抗何种荒诞思想?《过秦论》宣扬何种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王充

    有人认为人死以后会化为鬼,鬼具有一定的魔力,对鬼有所冲撞轻者会倒霉败运,重者导致家破人亡。我国东汉前期思想界就充满了类似的荒诞迷信,比西汉后期更为严重;当时不但有经术家专谈天人感应、阴阳灾异、鬼神吉凶,而且由于光武帝的倡导,专门伪造神秘预言的图谶之学也特别风行。中国文化中原有的理性精神,几乎完全被窒

  • 王充:从皇室近枝到平民,因祖宗无德四处避仇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王充

    东汉王充,当之无愧的学霸,唯物主义思想家,出身贫贱,穷困潦倒。但如果细考其家世家史,原为皇室近枝,不仅有军功、有爵位、有封邑;还曾上有皇后、宰相,下有列侯、将军及各级官吏,门庭显赫,荣耀非凡。然而一朝“失势”,祖上仍然骁勇斗狠,并经常依靠蛮力欺负乡民,所以仇家甚多,不得不四处避仇……王充王充(27—

  • 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思想家-王充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王充

    前言王充(27年-97年),字伯仁,是汉末东汉初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第一个疑古问孔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平经历王充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精通经史,曾在地方上担任过官职。后来,他进入了东汉朝廷,担任过官员和学者。在

  • 南渝先生:风水地理看王充 天人感应从何来 河图洛书与北斗七星

    历史人物编辑:南渝先生标签:王充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它指的是研究地形,考察环境等。《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它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当做,儒家的经典之作。《周易》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思是,语言遵循天地的变化

  • 来莺儿训斥甄嬛时,刚好被雍正看见,最高兴的却不是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来莺儿

    甄嬛传绝对是中国影视界很经典的一部宫廷戏,虽然说已经播出很多年了,但是甄嬛转的人气到现在还是有增不减的。而甄嬛传之所以会令人百看不厌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完美的剧情和细致的人物刻画,每一次看甄嬛传都会有着新的收获,总是能发现自己之前所没有发现的精彩细节,并且经得起人们的推敲。宫廷戏自然就是围绕着后宫的争斗

  •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穿越时空带领大儒郑玄在尼山圣境目睹中华“礼”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郑玄

    “册册典籍,钟鼎千秋。12月25日晚8点,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三期《礼记》正式开播。本期节目以“东汉经学大家”郑玄为主要人物视角,围绕其一生致力于儒家经籍的研究和传授,回溯中华之礼的形成过程,展现郑玄学礼、重礼、注礼、传礼、践礼的传奇人生。节目开场戏、结尾戏两大部分进行了特别设计,将这两

  • 东汉学者郑玄:通过对《诗经》解读,催生了对后世诗学的诗歌理论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郑玄

    “比兴”是儒家解《诗》时提出的概念,而汉人推崇“美刺”说。郑玄将“比兴”与“美刺”合二为一,他为《周礼》“六诗”做注时认为“比”委婉斥恶,“兴”歌功颂德,把“比兴”当作表达“美刺”的工具,以“比兴”方法阐释“美刺”诗旨,发挥诗的教化功能,劝喻执政者,以达到讽谏的目的。郑玄以“比兴”“美刺”说诗,使人

  • 卫媪是什么人,为什么她被人称为生了半个汉朝的老太太?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卫媪

    卫媪(音:ǎo)是汉朝的一个普通老太太,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很少。卫媪就是说她嫁给了一个姓卫的人,她与丈夫生了一子三女,丈夫死后,她平阳侯家中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后来又生了2个儿子卫步、卫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除了曾经对丈夫不忠之外,卫媪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要说卫媪有什么特别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