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和汉光武帝的关系可不简单,两人既是同学,又是故友。皇帝乃万乘之躯,容不得任何人冒犯,可严光却能在睡觉的时候把腿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大臣建议处死他,光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一件事,可不是什么民间野史传说,而是真有其事,据《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的记载:“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光武帝刘秀)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这话什么意思呢?说的是有一次光武帝和严光共卧一榻(可别想歪了),熟睡的严光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这在古代是绝对要杀头的行为。果然第二天太史便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这个客星指的就是严光,可光武帝只是笑着说:“朕的老朋友与朕睡在一起罢了”,对严光的犯颜之举丝毫不在意。
严光本姓庄,后人为避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其名,一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汉书》记载严光早年时“与光武同游学”,两人既是同学,又是故友,曾一起游历四方,拜访名士,在往来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莽改制,倒行逆施,绿林、赤眉起义揭竿而起,刘秀在家乡与兄长刘演响应起义,在逐鹿天下中消灭各方势力,于建武元年(25年)建立东汉王朝,刘秀便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
与刘秀竟逐天下恢复汉室的远大志向不同,严光无心出仕,而是淡泊名利,只求“小隐隐于野”。刘秀当上皇帝后,思贤念旧,想起故人严光,当苦于他飘忽不定而不知在何处,便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画像,在全国各地寻访他,结果竟然真在齐地发现了一个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的男子,光武帝怀疑那人就是严光,于是派遣使者备置安车、玄纁,经三聘方说服严光到洛阳。
作为东汉著名隐士,光武帝的旧友故人,严光的到来令刘秀非常高兴,东汉初立百废待兴,光武帝很想严光能留下来协助他治理天下,他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然“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不可相助为理邪?’”(据《后汉书》)这句话的意思说光武帝来看严光,严光却没有出门迎接皇帝,而是躺在床上大睡,光武帝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哎啊子陵,就不能帮朕做点事吗?”作为皇帝,刘秀如此屈尊求贤,足见他的气度非一般人可比,而严光呢,躺着就躺着,却让光武帝坐了好一会儿冷板凳,醒来后即开启对光武帝展开洗脑式的理论,他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不想做官,要自由不要官位名利。
光武帝的脸上写满了失望,说到:“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他兴冲冲的来,结果却带着满脸的失望回去。后来光武帝又强授其为谏议大夫,严光仍拒绝,最后索性离开洛阳,归隐富春山,一直到八十岁去世。
自古以来,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是最微妙的,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有着神圣不可冒犯的威严。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古代,没有哪个臣民感冒犯圣颜,可严光却是个例外,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隐士,严光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确实震惊到了光武帝,他对森严等级制度的那种无视,几乎会让他失去性命,可素来以宽仁治天下的光武帝,却并没有加罪于严光,反而表露出对往昔故友之情的重视,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作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堪称是一代明君,他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古代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与严光的这种交往关系,既是君臣,也是旧友、故交,但是两人并没有强调自己的身份,而是彼此尊重,这样的关系,在古代显得弥足珍贵,为后世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