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严光比刘秀大了34岁,两人关系贼好,为何严光始终不肯出山

严光比刘秀大了34岁,两人关系贼好,为何严光始终不肯出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俊慧文史书院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3/12/29 18:48:13

严光刘秀大了34岁,结果他们俩还在一起做过同学。

真不知道严光是咋混的,可能毕业考试一直没能通过,就这么在毕业班混了几十年吧。

不过论同窗友谊,他们俩是真够瓷实的,

白天在一起读书,晚上在一起睡觉,完全不输蜀汉刘关张那帮好基友。

等到24岁的刘秀毕业以后,58岁的严光还是被毕业考试给难住了。

真不知道这货干嘛还要读下去,

此后两人就分手了,刘秀跑去征战四方,而严光则躲了起来。

严光为啥要躲起来?实在是没脸见人啊,读了几十年书,一事无成,你说他要不要躲起来。

俗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所有同学都认为严光是个失败的人,可曾经同床共枕的刘秀,却始终认为严光是个厉害的人物。

时间一晃,刘秀已经30岁了,他也成了东汉朝的皇帝。

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学严光,想着跟他重温旧梦。

很多其他同学就不能理解了,找谁不好为何要找这么个露丝儿?

刘秀笑着摇摇头,因为他知道,这世上只有自己是真正理解严光的。

严光一直没能毕业,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不愿意为那个乱世做事。

当时天下没有明君,要么跟着王莽混,要么就跟着起义军混,太乱了。

与其为这些军阀奉献一生,倒不如为自己多争取一点逍遥快活的时间好了。

但是刘秀坚信自己是明主,这个时候他去请严光,那严光总不好拒绝了吧?

可他心里没底啊,因为这个时候眼光已经64岁了,还能活着吗?

人生七十古来稀,严光就算活着,还能走得动路吗?

无论如何,怀旧的汉光武帝刘秀,非要找到严光叙叙旧不可,哪怕再重温一次旧梦也行啊!

刘秀派人在全国做了一次人口普查,就是为了找老同学严光。

结果有人在人口普查时,在富春江畔发现一个披着羊皮大衣的老者在钓鱼,

从容貌上来说,和严光的确有几分相似。

此时的严光已经有了终老山林的想法,压根不想再出去凑热闹了。

结果刘秀偏偏要严光来跟他聊聊天,一连请了三次,严光烦透了这才勉强去了洛阳。

要知道,严光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刘秀,还有很多其他同学。

这些同学在刘秀集团内部,或多或少都成了骨干分子,全都是达官显贵。

好家伙,这哪里是叙旧?这分明是炫富现场有没有?

所有同学衣着华丽,一个个手里端着红酒杯,头上抹着发蜡,别提多骄傲了。

酒会上唯独严光穿着破衣烂衫,显得格格不入。

不少同学早就把严光给忘光了,所以对他是一脸嫌弃。

老朋友侯霸此时已经位列三公,原本跟严光关系很好,便打算上去套近乎。

可惜碍于周围异样的眼光,也就没好意思直接去,而是让人送了封信给严光。

信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见面不方便,房间开好了,这是房卡,晚上我来找你。

好家伙,这可把严光给气坏了,严光直接把信和房卡扔在了地上,

并且直接回绝了侯霸:你丫在我面前装什么装?我没地方住还是怎么着?不想见就别来了!

果然是个暴脾气的老家伙,侯霸把这事儿告诉刘秀以后,刘秀反而觉得严光更有意思了。

所以当天晚上来到严光住所的,不是侯霸,而是刘秀。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刘秀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推开门看到躺着的严光,心里就更激动了。

当初意气风发的同学,如今已经成了白雪满头的老者了,

一时间情不知所起,刘秀就扑了上去。

完事以后,刘秀摸着严光的肚子问道:老严啊,别走了,跟着我混吧。

严光毕竟年纪大了,哪经得起刘秀这么一番折腾?

所以他睡了好一阵子这才说道:这么多年你还是老样子啊,咋能强迫我做官呢?

刘秀再三希望严光留下做官,可惜严光已经看透了这个世事,

他认为读书人本就人各有志,有人愿意攀龙附凤,但也有人愿意浪迹江湖。

而严光,就是那个愿意浪迹江湖的人。

来都来了,当然要多住几天,即使不能做官,也能叙叙旧。

所以这段时间严光和刘秀非常快活,白天一起畅谈往事,晚上索性就睡在一起。

临睡前刘秀还问严光:我跟过去比,有啥变化吗?

这话就意味深长了,指的是哪方面呢?

严光的老脸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兴奋,他淡淡地说:是有些变化。

说完两个人就睡了,睡熟了以后,严光居然把脚压在了刘秀的肚子上睡了一晚。

好家伙,这可是一件大事,第二天太史就跑来告诉刘秀:昨晚有客星冲犯了帝座!

刘秀眼珠子一转,这才哈哈大笑了起来:那是我的老朋友严子陵把腿压在了我肚子上。

这要换其他皇帝,估计严光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可刘秀毕竟是个大度的人,一笑了之也就罢了。

此后刘秀还是希望严光留下,毕竟两个人相处了那么多晚,已经有点儿离不开彼此了。

可惜严光却坚决拒绝了刘秀,因为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东汉王朝幅员辽阔,有那么多鲜活有朝气的小鲜肉,皇帝又怎么会长期留念于严光呢?

再说了,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严光就是要刘秀怀念他一辈子。

此后严光长期在富春山归隐,一边读书,一边种田,没事儿直播钓个鱼,

顺便喊上一声:老铁,点赞加关注,没毛病!

17年后,刘秀已经46岁了,而严光也已经80岁了。

这个时候刘秀还是没忘记严光,谁也不知道,

那个整天没事儿就给严光刷航空母舰的,就是默默关注严光的刘秀。

刘秀希望严光再来洛阳一趟,这回严光还是拒绝了。

倒不是不想去,是走不动了。

人生能有几次年少轻狂?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80岁的严光在富春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刘秀。

标签: 严光

更多文章

  • 天地劫手游:应奉仁技能前瞻分析!维一只能表示他真是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何二维一标签:应奉

    大家好,我是正在思考背叛与救赎的何二维一。今天咱们的攻略分析文章来瞧一瞧看一看应奉仁的技能前瞻分析,继前天的胧夜开启了PVP搅屎棍的新篇章与昨天的殷千炀打穿了周年庆英灵的强度天花板之后(注意这里指的是周年庆英灵范畴),今天的应奉仁到底又会给暗系侠客这个类别带来怎样的欢乐呢?这还别说,维一特别要重点说

  • “读圣贤书,收敛此心,不为外物所汨”——吴与弼拒聘考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吴与弼

    吴与弼身为明代大儒,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这一选择,除时局混乱、吴欲明哲保身之外,更与其“整理心下,使教莹净”“力除闲气,固守清贫”的思想有密不可分之关系。考察其多次“拒聘”行为,亦有助于加深对吴与弼理学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吴与弼,号康斋,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吴与弼是明代理学开山,创立

  • 10分8板,如何看待周琦的NBL首秀?名博李轶楠的分析很到位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总有遗憾标签:李轶

    文/篮郭先生在NBL季前赛的首秀,周琦出战13分钟54秒,4中4(均为扣篮)拿到10分8板2帽1断,正负值+10。而对球队来说,也是南墨尔本凤凰队以81-75击败悉尼国王队。这意味着,球队赢了6分,周琦在场的时间内,是赢了10分。这样的现实,证明了周琦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可以的。当然,若是看了比赛,还

  • 黄盖也是来自于世家大族?扇枕温衾的黄香的后代在三国如何布局?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黄香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32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东吴篇第十一章:黄盖也是来自于世家大族?扇枕温衾的黄香的后代在三国如何布局?东汉时期有一位名臣叫黄香,他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的主人公。黄香祖籍为江夏安陆人,作为一名出身贫寒的人,最终通过仕途,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家族。黄香有至少四个

  • 黄香进入“二十四孝”,或许我们只看到“孝”,其实他还有别的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黄香

    作为“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的孝行为我们所熟知。但实际上,黄香除了孝的一面,他在做官的时候,还有对百姓仁爱的一面。黄香,大约生于68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尚书令、著名的孝子。父亲是叶县令黄况。邟乡侯、太尉黄琼是他的儿子,阳泉乡侯、太尉黄琬是他的曾孙。

  • 我们应该向黄香学习什么?学生给出“终极答案”,真有被“孝”到

    历史人物编辑:怀瑶教育标签:黄香

    进入小学之后,学生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各科课后作业,各科期末考试,哪个让学生们叫苦不迭,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想要完全适应还真得花些时间。当然家长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在没有成为家长之前,大家可能无法有个准确的了解。但只要当了家长,看到学生们在试卷上写的答案,这

  • 诛杀董卓的不止有王允、吕布,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叫士孙瑞!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士孙瑞

    东汉末年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董卓绝对算是开启三国乱世的第一人。董卓废立皇帝、残忍好杀,士人百姓都非常痛恨他,而诛杀董卓的功臣,在大家印象中就是王允和吕布,其实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士孙瑞!据《三国志·董卓传》所载:“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

  • 从维护男权的代表,到逼妻自缢的恶人,汉太守朱买臣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林天聊史标签:朱买臣

    汉武帝时期,今苏州吴县有个破落书生叫朱买臣,整日读书不事生产,全靠妻子卖柴种田为生。邻居们看不下去,就劝他怜惜妻子,不要再想着靠读书升官发财了。朱买臣年青时据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认为他50岁以后一定有出头之日!朱买臣对此深信不疑,从此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天,实在忍受不了的妻子对他说:

  • 西汉那几个人才,“日暮途远”的主父偃,“五十当富”的朱买臣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朱买臣

    好人会有好报吗?有能力的人便肯定能获得成功吗?在《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司马迁曾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观点提出质疑。伯夷、叔齐都被认为是品行高洁的古之贤者。然而,最后却都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孔子对自己弟子,唯独称善颜回好学,然而颜回却家贫如洗,常常糟糠果腹。伯夷、叔齐、颜回难道不是好人吗?可好

  • 负薪苦读的朱买臣逆袭成“励志达人”,却因心胸狭隘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朱买臣

    《三字经》中有这几句:“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里面有两个典故,其中“如负薪”讲的就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朱买臣一边背柴一边苦读的故事。朱买臣是江苏吴县人,家里一贫如洗,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一点作为,夫妻俩靠着砍柴换点粮食勉强维持生计。但是贫穷没有阻挡朱买臣成为学习之王的热情,他经常背着一捆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