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那几个人才,“日暮途远”的主父偃,“五十当富”的朱买臣

西汉那几个人才,“日暮途远”的主父偃,“五十当富”的朱买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七秋往事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3/12/7 10:58:34

好人会有好报吗?有能力的人便肯定能获得成功吗?在《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司马迁曾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观点提出质疑。伯夷、叔齐都被认为是品行高洁的古之贤者。然而,最后却都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孔子对自己弟子,唯独称善颜回好学,然而颜回却家贫如洗,常常糟糠果腹。伯夷、叔齐、颜回难道不是好人吗?可好人真能得到好报吗?司马迁没能得出答案。

东方朔谈到自己能力时,说道:“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他的意思是说,只要自己得到任用,必定能干出一番成绩。如果不能得到任用,自己就是一个无用之人。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不仅在于自己能力的高低,更取决于是否会被帝王任用。好的不一定会被选则,有能力的也不一定获得成功。所以孔子才会叹息道:“时也命也。”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回到西汉,走进主父偃朱买臣,看一看古人在自己人生中的那些“遇”与“不遇”。

“日暮途远”的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他的一生以孝武帝元光元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他游走于齐国各地,却被齐国诸儒生所嫌弃,受尽冷眼,齐地的人都不能容纳他。他贫困不堪,想借点儿吃的穿的,没人愿意帮助他。他的父母不认他这个儿子,他的兄弟朋友都不接纳他。他不得已只得北游燕、赵等地,却仍没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每天过着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经历足够坎坷了,这时候机遇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个贫困之人。

元光元年,他西入长安,寻找机遇。大将军卫青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帮他在武帝面前说好话。却仍旧没能得到任用。这时,他的钱财都已用完了,不仅没人帮他,那些诸侯大臣的宾客们还在压制主父偃,不让他出崭露头角。于是主父偃被逼无奈,只得冒死到皇宫前,跪求上书。然而就是这次上书,让主父偃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他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终于得到召见。他在武帝面前只谈了九件事儿。然而只这九件事儿具体谈的什么,史书并没有记载,只知在此之后,汉武帝便让他与徐乐、严安等人一起拜为郎中。可别小看“郎中”的职位,这对于主父偃来说,可谓改变命运的时刻。野鸡变凤凰。主父偃在这一年之中,多次上书言事,功绩斐然,一年四迁,当了中大夫。中大夫相当于国策顾问,在诸类大夫头衔中,地位最为尊贵。

元朔年间,主父偃被任命为齐相。齐相虽然名为齐王的辅臣,在当时实际上大权独揽。这一年他终于又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齐国。到齐国的这一天,他召集了曾经所有的兄弟门客。并给了他们五百金,数落他们道:“最初我贫困时,父母不认我,亲兄弟不给我饭吃,宾客不让我进门。今天我成了齐相,你们却出门千里来迎接我。我现在与你们断绝关系,从此你们不要再进我的门。”

主父偃在富贵时,有门客数千人,可等到他被杀时,却没一人来看他。只有孔车独自收敛他的尸骨,把他埋葬。主父偃生平曾说过一句影响很大的话:“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只有那些在世态炎凉中,受尽折磨却又不甘放弃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这种“绝望”的觉悟吧。

“五十当富”的朱买臣

与主父偃经历类似的,还有同时期的中大夫朱买臣。朱买臣字翁子,吴人。家境贫穷,却很喜欢读书。他没能力做买卖,所以便常去山里砍柴换粮,以养活自己。他常常肩上担着一捆柴,边走边读书。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在他后面走。有很多次,朱买臣走在半道中,便大声唱起歌来。他的妻子数次制止他,让他别唱了。他却故意越唱越响亮。他的妻子感觉很羞耻。“明明我们这么的贫困,你却不以为耻,反而自比贤能之人。只让邻里人看笑话。”

她受不了邻里的嘲笑,于是便求朱买臣休掉她。朱买臣笑道:“我五十岁时便当富贵,今年我四十多了。我知道日子太苦,等我富贵了必然回报你。”他的妻子听罢,怒骂道;“像你这样的人,早晚饿死在山沟中,哪里能富贵。”朱买臣留不住,只得听凭她去。此后,朱买臣仍旧我行我素,砍柴看书,讴歌于道中。有一次他正被柴于墓地之间,他的前妻和夫家正好来墓地祭奠,见朱买臣又饥又饿,便叫他过来,给他饭食。

朱买臣曾跟着会稽太守宅邸的守邸人,寄居吃饭,同行的许多官吏都轻视、羞辱他。这天朱买臣被拜为会稽太守,他却依旧穿着以前那破旧衣服,只是这次他的怀里揣着个新东西——会稽太守印绶。徐徐走回太守宅邸。这时候太守宅邸的掾吏们正相与饮酒,觥筹交错。朱买臣跨进门来,大家都不觑他。买臣于走入内室中,守邸人便邀朱买臣一起吃饭,酒足饭饱之际,守邸人却斜觑到朱买臣胸前有条绳带。邸人感到很奇怪。

“这是什么啥意儿?”便上前轻轻拉扯那绳带,一拉一扯,不扯不要紧,却扯出个方方正正的东西。仔细一瞧竟是会稽太守印。守邸人大惊失色,慌忙跑出去告知外面的掾吏们。这时大家都已喝醉了,一听守邸人的话,便大呼道:“胡说八道”。守邸人道:“不信你们亲自去看”。以前那些轻视朱买臣的人都不相信,争相拥入室内,却见他们又马上跑了出来,疾声大呼道:“真的”。座中大惊,大家惊恐万分,慌忙排列在中庭外,恭敬的高声拜谒朱买臣。朱买臣听了声儿,不慌不忙,乐呵呵地慢慢从内室走出。

鉴往知来,指引当下

时隔两千年,再看主父偃、朱买臣二人,难道他们没有能力吗?主父偃曾上“推恩令”,帮助汉武帝成功削减藩王领土,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霸业立下汗马功劳。而朱买臣曾献策随军,大破东越,同样的战功赫赫。他们有才能,却都历经风霜,饱尝艰辛,看尽世间种种百态。他们是不幸的,年轻时怀才不遇,等到鬓发斑白,才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又是幸运的,作为难得的“千里马”终遇伯乐,终究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了汉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历史长河中,数不尽的风流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主父偃、朱买臣一样,等到自己的历史机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下的,没能留下姓名的才能之士又有多少?又有多少无才无能的人,蹑居高位?数不清,也说不清。

鉴往知来,主父偃、朱买臣虽然都是千年前的人物。可他们的故事在今天仍闪烁着光辉。当代多少人与他们一样怀才不遇,希望遇到自己的伯乐。一时的失意并不可怕,只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终于出头之日。同样,又有多少人以财富、权利来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能力的标准,至今依然存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为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人,在职场中,人生中,又应当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现实中的种种不平衡。这对我们的人生成长,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应当如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书目:

《史记》《汉书》

标签: 朱买臣

更多文章

  • 负薪苦读的朱买臣逆袭成“励志达人”,却因心胸狭隘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朱买臣

    《三字经》中有这几句:“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里面有两个典故,其中“如负薪”讲的就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朱买臣一边背柴一边苦读的故事。朱买臣是江苏吴县人,家里一贫如洗,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一点作为,夫妻俩靠着砍柴换点粮食勉强维持生计。但是贫穷没有阻挡朱买臣成为学习之王的热情,他经常背着一捆柴,

  •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享福,前妻为何羞愧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朱买臣

    朱买臣发迹后接前妻来享福,看似报恩,实则“诛心”。西汉景帝时期,吴县(今江苏)有一个人,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但他不仅不事生产,不治产业,反而每日沉浸在书中不可自拔。没错,这个人就是朱买臣,不过此时的他,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苦到什么程度呢?史料记载,当时他和妻子的住所,只不过是一个“茅蓬”,说白了

  • 汉朝名臣朱买臣发达后,衣锦还乡,为什么前妻会羞愧自杀呢?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朱买臣

    汉代名臣朱买臣的故事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就是说他在年纪轻的时候由于家里比较贫穷,所以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最后在发达之后妻子要求回来,可惜被他拒绝了,最终羞愤自尽。在朱买臣年轻的时候,他的妻子崔氏和他一起生活。而朱买臣本身是一个儒生,所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并且经常通宵达旦的读书,不干其他事情。而当时社

  • 朱买臣对前妻很厚道“马前泼水”是抹黑幸亏朱买臣老婆自杀了要不然下场会更惨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朱买臣

    有人说汉武帝刘彻对待大臣,就像一个始乱终弃的情人,看你顺眼的时候,你咋做都好,时间长了、腻了,看你不顺眼你咋做都是个死,比如李广受重用的时候,杀了无罪的霸陵尉也每事,等到有了卫青,李广迷个路都得死;窦婴灌夫都曾可以横行无忌,跟田蚡吵一架,就被灭了门。朱买臣虽然没有建立卫青李广那样的功业,但是却也被汉

  • 让刘备敬重的陈登,文武双全胜过诸葛亮和关羽,为何没去镇守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陈登

    关羽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生死兄弟,也是之后出生入死拼杀战场共患难的伙伴,更是刘备完成宏图大志匡扶汉室的人生路上,不能缺少的左膀右臂,是刘备手下名列前茅的武将之才。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诛杀颜良文丑”等精彩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可是就是这样人人称赞的英雄将士却因大意导致荆州失守。 关羽轻视敌人是这场战役

  • 吕布、刘备、曹操争夺徐州,陈登为何谋划把徐州给了曹操而不是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陈登

    三国时代,徐州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徐州却是个四战之地。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复起,攻略郡县,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陶谦入主徐州。陶谦是扬州人,刚进入徐州时,并没有得到徐州人的支持,而是招揽了臧霸、孙观等泰山周边的盗贼,用来对付黄巾军,结果取得大胜,徐州人才认可陶谦。吕布后来,陶谦的部

  • 刘备入住徐州时外有吕布,内有关羽张飞陈登做文武,为何毫无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尘说历史标签:陈登

    刘备领徐州后,看似自己势力壮大了,既有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又有吕布、高顺、张辽、陈宫的人。但奈何初领徐州,军心不齐,民心不稳。而此时徐州四周,却群狼环顾,北有曹操、袁绍,南有袁术、孙策,每家都是实力强劲的枭雄。作为刘备,自然不敢妄动。数次易主的徐州一开始的州牧是陶谦,正史里记载陶谦表刘备为豫州

  • 陈登作为徐州名士,多次推举刘备为徐州牧,为何转脸就投奔了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陈登

    刘备身上有豪侠之气,这在东汉末年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家都是军阀,真正讲道义的人并不多。而且刘备头上还顶着个汉室宗亲的帽子。这么一来刘备走到哪儿,都是很拉风的。尤其是曹操要灭了徐州陶谦的时候,天下诸侯都不敢来帮陶谦,刘备手里就几千人马,还是借来的,偏偏敢来相助。这可不是作秀,因为随时会被曹操大军给灭了。

  • 陈登:三国豪杰之士,曹操猜忌,刘备钦佩,2次打得孙权狼狈逃窜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陈登

    曹操谋士陈登品尝着新鲜生鱼片,忽地疼痛难耐,吐虫数升。他自知死期将近,叮嘱下属:速将此计告知曹公,则江南可定矣!陈登,字元龙,出身下邳陈氏,论其门望名声、文韬武略,可比陆逊与荀彧,但英年早逝,却如庞统与郭嘉。因《三国演义》,世人都知陈登在助曹操灭吕布一事上出了大力,鲜有人知陈登在抵御孙权、防范江东一

  • 为什么陈登要用计,干掉视他如心腹的吕布?其实原因很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陈登

    导读:为什么陈登要用计,干掉视他如心腹的吕布?其实原因很现实文/以史论今我们都知道,吕布是三国中最猛的一位武将,与刘备、张飞、关羽兄弟三人上演了“三英战吕布”的戏码,可谓是风头正盛!等吕布攻占徐州后,把陈登父子视为心腹。就算曹操给陈登加官进爵,吕布也没有杀他。后来在陈登的计谋下,使吕布失淆关,失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