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末群雄:兄弟阋墙二袁相攻,审配献书劝谏袁谭

汉末群雄:兄弟阋墙二袁相攻,审配献书劝谏袁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4945 更新时间:2024/1/26 15:53:13

汉末群雄:兄弟阋墙二袁相攻,审配献书劝谏袁谭

话说袁谭出屯黎阳,才阅数日,即闻曹军杀到。袁谭手下不过数千人马,如何抵得住大队曹军?只好向袁尚处告急。袁尚本不欲救袁谭,只因黎阳一失,关系非轻,乃自率兵往援,与袁谭共战曹军;连败数次,没奈何闭城固守。另遣河东太守郭援会同并州刺史高干,共向平阳进兵,意图牵制曹军;且阴与关中将马腾通书,使他遥应。马腾颇有允意。司隶校尉锺繇方出督关中,探闻消息,也亟遣使往抚马腾,极陈利害,并约马腾同御敌兵,马腾于是遣子马超领兵万人,与锺繇相会。锺繇即偕马超出发,行抵汾河,适值郭援渡河西来。郭援本为锺繇外甥,锺繇专心助曹操,不暇顾及私谊,便麾兵急击,掩他不备;校尉庞德素有勇力,执刀前驱,兜头遇着郭援,当即交锋,不到十合,已将郭援首级取去。郭援部众大乱,无论已渡未渡,一古脑儿逼入水中,溺死过半;高干闻败也即退回。庞德携着郭援首级,向锺繇报功,锺繇见了郭援首级,不禁下泪。庞德深为诧异,嗣知锺繇与郭援有甥舅谊,复入帐谢罪。锺繇怃然道:“郭援虽我甥,今为国贼,理应加诛,何故言谢?”锺繇徒知郭援为国贼,不知曹操亦一国贼。徒忠于曹操,殊不足道。遂驰书告曹操,请曹操免忧。曹操接得捷音,不必西顾,便猛攻黎阳,袁谭、袁尚两人保守不住走还邺城。曹操督兵追击,刈麦为粮,还想乘胜攻邺城,会闻祢衡为黄祖所杀,且喜且愤,召语将佐道:“祢衡狂士,我能容受,他人怎肯相寄?我已料他必死了!但弥衡是由我遣去,黄祖敢杀我使,也是藐我;我总要前去问罪。免致小视。”郭嘉乘间进说:“何不就移讨荆州?”语尚未毕,诸将谓袁谭、袁尚将灭,奈何移师?郭嘉又说道:“袁谭与袁尚本不相睦,急乃连兵,缓必生变,我正好乘此退去,南向荆州;待他兄弟阋墙,然后再进,庶一鼓可灭了。”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曹操拈须称善。但留部将贾信,屯守黎阳,自率大军还许都,搜乘补卒,南攻刘表。刘表前时接见祢衡,也知弥衡为北方才士,优礼相待;嗣因弥衡傲慢不恭,乃遣往江夏,使见黄祖;黄祖亦慕弥衡名,命掌文牍。黄祖长子黄射尤好文辞,尝托弥衡作《鹦鹉赋》,文不加点,援笔立成,词旨甚是典赡,大为黄射所赞赏,视弥衡如宾师一般。后来黄祖在舰中宴客,弥衡亦与座,酒后抢白起来,弥衡骂黄祖为死么,黄祖性褊急,欲令军士挞弥衡;谁知弥衡骂詈不休,惹动黄祖怒,竟将弥衡一刀杀死,年止二十六。黄祖之子黄射徒跣来救,已是不及;黄祖亦酒醒知悔,厚加棺殓。但死已无知,有何益处?

衡原自取,祖亦贻讥。八字公评。

曹操计毙祢衡,反得借弥衡为名,进攻刘表,正是妙策;军至西平,忽由袁谭遣使辛毗,叩营求见。曹操召辛毗入问,辛毗答言袁谭与袁尚相攻,袁谭败奔平原,事关危急,情愿向公投诚,乞公援助;曹操乃召将佐会议。群下多谓袁谭、袁尚衰乱,已不足忧,刘表方强应趁早平定,免为后患;独荀攸进说道:“天下多事,群雄逐鹿;刘表坐拥江汉,不能展足四方无志可知;袁氏据有四州带甲数十万,若使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势且永固不摇;今兄弟构衅,理难两全,我不乘隙相图,待他并合为一,力雄势厚,也难制服,机不可失,幸即移师!”见识高人一筹。曹操也以为然,允诺随即援袁谭,遣辛毗先归,自督兵再至黎阳。袁谭、袁尚本同走邺中,及曹操南还,袁谭意欲追赶曹操,请袁尚举兵相从,袁尚又觉动疑,不肯依议,袁谭当然怀愤;再加郭图、辛评两人在旁撺掇,就不遑后虑,引兵攻袁尚。袁尚兵较多,袁谭兵较少;一场冲突,袁谭又败走。别驾王修自青州援袁谭,袁谭更欲还军攻袁尚,王修谏阻道:“兄弟犹左右手,譬如与人将斗,自断右手,尚能向人争胜么?况兄弟不亲,何人可亲?彼谗人离间骨肉,为害甚大,愿将军立诛谗佞,讲信修睦,自足安内攘外横行天下!”语亦激切。袁谭终执定己见,率兵回攻。哪知袁尚却已赶来,就南皮城外接仗,袁谭复失利败奔平原,袁尚追至平原城下督兵围攻。郭图等又劝袁谭降曹操,向曹操求救,袁谭更为所惑,乃使辛毗乞师;待辛毗既归报,曹操亦进兵。袁尚自然得知消息,忙撤围还邺;部下闻曹操军大至,俱有惧色,吕旷、高翔两将竟叛袁尚降曹操。偏袁谭谋招致吕旷、高翔,阴刻将军印信,使人赍给二人;二人既诚心归曹操,反取印白曹操。曹操微笑不答,欲知言外意,尽在不言中。且派吏至平原,令为子整说婚,愿聘袁谭女,袁谭不敢不从;曹操又借口乏粮,引军暂退。袁尚总道是曹操已还军,可以无虑,但留审配守邺城,复督军往攻平原。审配更献书与袁谭道:审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将军缓心抑怒,终省愚辞!盖《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君命,苟图危宗庙,剥乱国家,亲疏一也。是以周公垂涕以毙管蔡之狱,季友欷歔而行叔牙之诛,何则?义重人轻,事不获已故也。昔先公出将军以续贤兄,立我将军以为嫡嗣,上告祖灵,下书谱谍,海内远近,谁不备闻?何意凶臣郭图,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致令将军忘孝友之仁,袭阏沈之迹,日寻干戈,以相征讨,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我州君臣,若拱默以听执事之图,则惧违《春秋》死命之节。且诒太夫人不测之患,损先公不世之业,岂不痛哉?伏惟将军至孝蒸仁,发于岐嶷,友于之性,生于自然,章之以聪明,行之以敏达。览古今之举措,睹兴败之征符,何意奄然沈迷,堕贤哲之操;积怨肆忿,取破家之祸;翘企延颈,待望仇敌,委慈亲于虎狼之牙,以逞一朝之忿。言之伤心,闻者流涕。若乃天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当匍匐呼号于将军股掌之上,配等亦当敷躬布体,以听鑕斧之刑。如又不悛,祸将及之,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审配再拜以闻。

(本篇完)

标签: 袁谭

更多文章

  • 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为何不联合对抗曹操?郭嘉9个字道破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袁谭

    历朝历代,对于下一代储君的选择都显得异常谨慎,因为皇位导致悲惨结局的例子不在少数,尤其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除了四皇子胤禛夺嫡成功,其他皇子的下场可想而知。在历史上,嫡子是皇位的第一候选人,但三国时期却有两位帝王废长立幼,导致国家灭亡,那就是刘表与袁绍。根据历史记载,袁绍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是可以

  • 郭嘉怎么断定袁氏兄弟会自相残杀?从袁谭杀一重要谋士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李涛谈兵标签:袁谭

    200年,袁绍官渡之战兵败,202年,袁绍忧愤而死。袁尚继承,袁谭不服,双方产生矛盾。202年,袁谭驻屯黎阳。袁尚不给袁谭多兵,并派逢纪跟随,但及后因审配拒绝袁谭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纪被杀,二人更生嫌隙。逢纪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

  • 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在袁绍,次要原因在淳于琼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淳于琼

    淳于琼是一位著名的、有能力的、高素质的武将。在汉灵帝的最后一年,八位校尉被任命为禁军。曹操和袁绍曾经是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淳于琼,也是八校尉之一。袁绍在官渡战役中失败的关键,大多数人会认为乌巢的粮食被烧毁,而当时守乌巢的将军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当时,守乌巢的人叫淳于琼,早年被称

  • 张松主动向曹操进献西川,为何曹操却要把人撵走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张松

    文/寂寞的红酒《三国演义》是一部人们非常喜欢的古代名著。三国里有一个桥段,叫张松献西川。话说,张鲁派兵进犯西川,刘璋束手无策。属下张松毛遂自荐,到许都劝曹操进剿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并和曹操串联夺取西川。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仅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搞得张松狼狈

  •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张松

    曹操在进行北方大扫荡的时候,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也没闲着,他们两时有军事摩擦,张鲁见曹操初定北方,为求自保,赶紧向曹操示好,刘璋一看,不甘人后。派出别驾张松,去见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结果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样子,曹操心里的厌恶之心,顿时由心而起,不理张松,曹操放弃了这次收复刘璋

  • 三国迷局,曹操因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炘然读历史标签:张松

    曹操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前,用9年的时间,消灭了袁氏三兄弟、并州高干以及打垮了乌桓,成为北方独一无二的霸主。接下来,曹操趁刘表病死,准备南下夺取荆州,当曹军走到新野的时候,刘表不肖的儿子刘琮竟然举手投降了,曹操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与此同时,有三方势力比较紧张,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刘

  • 若非此人,曹操必定重用张松,最后必一统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张松

    《三国演义》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刘璋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吓得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但很有才干,可过目不忘。但是在见到曹操之后,却是不被曹操礼遇。言语顶撞曹操,被乱棍打出。而事实上张松此行的目的也并非是

  • 广纳贤才的曹操为什么不重视张松?难道是因为他其貌不扬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张松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运筹帷幄的贤才之人。而曹操向来广纳贤才,唯才是举,一时间也引得很多有志之士前来投奔,曹操的麾下有许多能臣志士,像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谋臣。但是,有一人却不得曹操的欢喜,这个人就是张松。张松虽说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是他谋略过人

  • 张松、法正、李严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张松

    我们按照正史来说说刘璋而非《三国演义》里的刘璋,来分析张松、法正、李严等人为何叛刘璋而投靠刘备,刘璋字季玉,宗室,生卒都不祥,可见这个人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渺小”,并没有在历史上掀起浪花,但刘璋毕竟一方诸侯,军阀,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典型的官二代。现在比较可以确定的是,在

  • 张松与刘备图谋被揭发,张松身死,刘备伤感道:张肃杀了我的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张松

    公元212年,益州别驾张松与刘备图谋西川的密谋,被其兄长张肃,张肃怕惹火上身,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益州牧刘璋,刘璋知道这个事情后,当即派人将张松斩杀,不久,这个消息被刘备所知,刘备知道后,伤感地说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随后他就命令大军整装集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张松,蜀郡人,他是益州牧刘璋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