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性格弱点:能忍好功名却不能屈,终致灾祸

韩信性格弱点:能忍好功名却不能屈,终致灾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4406 更新时间:2023/12/7 19:03:03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古代名将的代表,他的结局也是让很多人感到嘘唏。有些人说刘邦是小人,过河拆桥,手段下作。如果站在韩信的性格上分析,韩信的死也有自己的缘故。韩信之死其实与文种,白起等人之死有类似的道理,给职场的朋友也有很多发。

我们从韩信的性格入手,看一看韩信的性格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能忍:

韩信是很能忍的,特别是在他的目的没有实现之前。最有名的事件是淮阴屠中少年羞辱韩信,给韩信二个选择,要么杀了他,要么从胯下过,韩信最后选择胯下过,留下胯下之辱这个成语。韩信吃了漂母几个月的饭,然后说自己要报答,漂母大骂: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韩信对面这种言词,没有反驳,依旧心怀感恩。

韩信击败了魏豹,刘邦却抽掉了韩信部队中的精兵,但是韩信依旧忠心,后来夺了齐王军,让他当楚王,韩信也能忍,没有任何意见。

好功名

韩信为什么可以忍受淮阴屠中少年之羞辱,也可以忍受刘邦在每一次作战胜利之后就抽调他的精兵,因为他有一个理想。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他的目标是封侯拜相,要立无上大功。上面这句话是他在拜大将军之前与刘邦对话时说的。显然功臣之中自然包括自己了,这显然就是韩信的理想。

当范阳辩士蒯通跟韩信说,郦食其用口才就拿下了齐国七十座城池,你现在才拿下五十座城池。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这是韩信唯一一次听从蒯通的建议,当蒯通一说功劳之时,韩信的智商就为零了。因为好功就是韩信的天然弱项,他带兵偷袭齐国,结果郦食其就被煮了,齐国本来是观望,最终与项羽联手。当然结果自然不是韩信的对手。

这一次埋下了什么祸事呢?郦食其是刘邦派出去的,韩信居然以刘邦没有命令他不能进攻齐国为由攻下了齐国。郦食其还有一个兄弟郦商是刘邦的手下的功臣,也深得刘邦信任,甚至吕后对郦商也很信任。

为了功名,韩信就平白多了一个敌人。

同时为了功名,他还出了一昏招。虽然他没有听从蒯通以及盱眙人武涉的劝说选择脱离刘邦自立,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之势,但是蒯通,武涉的说法却给韩信种下了称王的种子。他在刘邦最危机的时候,居然让刘邦封他代理齐王。

这对于任何上级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实际上当时韩信与刘邦深谈之时说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这一句话的时候,相信当时刘邦心中肯定会咯噔一下,因为这个分不分封是刘邦的是,不是一个大将军应该想的事情。

每一次作战胜利,刘邦都来抽调韩信的兵马防止他不可控。

这一切在蒯通给他分析形势之后,他还是一脸的茫然,还是觉得刘邦对他很信任。最后蒯通算是看出来了,韩信根本没有当王的眼光和理想,所以就找了一个借口走了。

韩信只想着怎么立最大的功,受最大的赏。

不能屈

有些人认为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就认为他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其实韩信一直是一个高傲的人。他的自尊心是不可以受到侮辱的。

比如他在南昌亭长那里就食几个月,但亭长之妻以当韩信去吃饭时不烧饭的方式羞辱韩信,韩信当楚王之后只给百钱而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为什么当年不杀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呢?韩信也自己揭开迷底。

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这不是韩信的能屈能伸,而是他的忍。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曲则全,枉则直,韩信是没有读懂的。

比起刘邦对雍齿,雍齿在刘邦最初起事之时将刘邦的老巢送给了别人,使得刘邦最终投靠项梁。但是刘邦对雍齿虽然恨,但最终并没有杀他,因为刘邦记得雍齿后来立的功,而韩信却只记得南昌亭长的老婆对他的羞辱,却不记得自己在那里白吃几个月的饭。

韩信的高傲还表现在哪里呢?

韩信被从楚王的位置拿下来之后,他就开始发脾气了,常常称病不上朝,不但如此《史记》中还记载这么一件事情。

韩信路过樊哙的家,樊哙采用的礼节是见诸侯王的礼节,并自己称呼自己为臣。韩信什么表现呢?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因为他觉得与樊哙,周勃等这帮人在一起是一种羞辱。

极度的自尊让韩信根本看不清状况,而且使得与这帮功臣形成了水火之势,这不是摆明得罪这帮功臣,这情商真的是令人着急。

另一个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他就很懂得能屈能伸,当他察觉到自己已经被刘邦怀疑,他就马上采用自污的方式,通过强买土地,用破坏自己贤名的方式把把柄送给刘邦。所以他可以有惊无险地渡过。

但这种方式让极度自尊的韩信怎么可能接受呢?除非杀了他。

结语:

韩信最终受不了,当陈豨造刘邦的反之后,韩信也有动作,不过这里也有争议,有人说韩信是谋反,也有人说韩信是有谋反的打算,只是没有实施,也有人说这就是刘邦授权吕后的行动。但不管怎么样,一代战神韩信的脑袋被吕后安排的武士拿下。他的一生也最终走完。

这样的故事每朝每代都有,功名就是鱼饵,你既然咬上了,那是死是活就是提杆人说了算。张良他不吃这饵,所以刘邦没有任何办法。萧何他是拼命讨好刘邦,刘邦最终没有治他的罪。只有韩信他忘记自己只是一条鱼,他以为自己凭功劳可以向刘邦要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鱼有资格与钓鱼的人谈条件的。

所以司马迁最终的点评是很到位的: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韩信的经历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为何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韩信

    有件事情有人非常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攻无不克的韩信,最后居然死在了刘邦手里?那是不是说明韩信并没有传言中所说的那么厉害?其实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各有志。刘邦这个人最大的长出的就是善于用人,善于驾驭那些事物,也就是刘邦这个人,在政治上,在用人有极高的天赋。而韩信,善于用军,善

  • 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火箭式提拔韩信,为何韩信还要选择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韩信

    韩信和刘邦的关系,确实非常复杂。韩信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但能赏识他的人确不多。他开始的时候在项羽的手下做郎中。多次给项羽出主意,非常可惜的是,作为杰出军事家的项羽却没有发现韩信的绝世之才。这非常不符合常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妒忌。韩信一看在项羽的地方不受重视,他就投奔了刘邦。但由于不是名校毕业,

  • 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韩信的封地在哪?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韩信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地盘有多大,我们来看下,本文6000字,建议收藏再看。【封齐王】公元前203年一月,刘邦下诏铸成齐王印,遣太傅张良率使团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催促其发兵攻楚。三月,汉国太傅张良为韩信主持册封大典。期间临淄城行人如鲫,车马争道,齐国各路豪杰都来祝贺。旌旗蔽空下,韩信在一众将

  • 韩信被吕后诱杀时,韩信的亲信都哪里去了,为何不去营救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韩信

    淮阴侯韩信被吕后、萧何合伙诱杀时,韩信的亲信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营救韩信呢?这里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首先,韩信的亲信应当不多了。 韩信虽然也曾为诸侯王,但他与刘邦、彭越、英布等诸侯王不同,刘邦、彭越、英布都是靠着亲信一点点做大的,最终做到了诸侯王,而韩信则是靠着刘邦给的兵、给的粮、给的将,最终做

  • 刘邦到底想不想杀韩信?为什么逮住韩信之后,又封韩信为淮阴侯?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原归属项羽,但不得重用。他结识萧何后,十分受萧何赏识,并被刘邦拜为将军。他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

  • 韩信从未领兵,刘邦为何拜他为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韩信

    鸿门宴后,项羽分封二十个诸侯王,韩信知道战争只是告一段落,之后免不了烽火连天。此时韩信基本看清了项羽用人之道,就是任人唯亲,甚至非项氏不用。韩信感觉永无出头之日,良禽择木而栖,作为项羽亲卫首领之一的执戟郎中,做出艰难抉择,离开项羽,跟随刘邦入汉中。当时刘邦军团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一半友军跑了,忽然来

  • 刘邦说自己不杀韩信,不用铁器杀韩信,为何最终还是杀了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韩信

    韩信,太史公将其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刘邦的第一开国功臣。楚汉相争的几次关键战役,都是韩信帮助刘邦打下来的。比方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暗度陈仓,井径之战等。最为经典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逼迫史上第一武将项羽自刎而死。刘邦都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

  • 到了最后,刘邦的军事水平已经不比韩信差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韩信

    文 / 子玉人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这样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后来的刘邦正是在领悟到这点之后才能在一场接一场的平叛战争中取得胜利。先看别人对刘邦军事水平的定位。彭城之战时,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的三万精兵打败,联军士兵的尸体甚至都导致睢水不流。一个字,惨。作为深度参与者,张良重新对刘

  • 韩信叛乱怎么了?韩信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韩信

    历史上,总是充斥着被指责造反的“乱臣贼”,但也有真正造反的造反臣。但是,如果叛乱成功,就会被成功所取代,但如果叛乱失败,死亡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所谓的赢家或输家,同样的事情有着完全不同的结局。西汉时期,韩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汉初,在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刘邦彻底平定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这个时候

  • 21首关于韩信的诗词,功成身死,后人争相说教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韩信

    秦末到汉初,最耀眼的当属三个人,第一个就是以勇猛著称的项羽,他用自己的勇猛征服天下,分封诸侯。第二个以善于用人著称的刘邦,他善于用人,手下众多谋臣武将,为他打下汉家天下。第三个以善于用兵著称的韩信,他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方式,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韩信,被刘邦称为汉室三杰之一,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