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子婴很憋屈,他戴上了秦灭亡的官家帽子,而史书曝光度却远远对不起自己努力得来的帽子,但亡国之君的帽子自己要一戴到底了。
但今天,咱就给你好好唠唠关于身世多变君子婴的身世之谜,但因为史书记载子婴的内容真的太少了,还内容不一所以一切皆属“猜测”。
他是秦始皇的‘儿子’?‘孙子’?还是‘侄子’?
先来唠唠子婴的身份证:本名嬴子婴,别称嬴婴、秦王子婴、秦王婴、秦三世;所处时代秦朝;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咸阳,幸好幸好皇室宗亲的铁身份还有得记载。
一,身世迷题之始皇帝儿子说:(赵)高立二世兄子婴。——《六国年表》。
持这种观点的是把'二世兄'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把它翻译为赵高立胡亥的兄长子婴。
凡是谜题必有蛛丝马迹,持此观点依据有几分信服力呢?好,现在假设说子婴就是秦二世胡亥兄长,胡亥一句‘兄长,你的存在是我最大的威胁,杀了吧’,子婴大结局!
一些常见的史料记载有29个兄弟姐妹死于胡亥与赵高之手,秦始皇又有几个孩子,胡亥那种性格怕是将自家老子的孩子大都给杀了?别提若子婴是胡亥的兄长,那就意味着子婴也有继位的威胁,死的大结局肯定逃不过。所以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比较小。
身世迷题之始皇帝孙子说: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也就是立胡亥兄长的儿子,即秦始皇的孙子,名字为'婴'。而更多人觉得兄长之子即长子扶苏之子。'秦王子婴者,始皇之孙,公子扶苏之子也'——《通志》
而疑点却渐渐浮现:秦王名字不是'婴',成为了'子婴'。另外如果他是秦始皇孙子的话,便不会有'公子'的称号。并且胡亥怎会留下自己兄长的儿子,他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放过。
另一大疑点:年龄。子婴于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即位,但这一年子婴设计除掉赵高。
‘子婴与其二子谋曰。’——《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和两个儿子商量谋算,但能和父亲一起谋算的孩子年龄不会太小,最小也要十二三十四五的少年。
而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也就是说秦始皇寿命约有50岁,他的曾孙十几岁。他们三人于公元前207年设计除掉赵高,不过三四年,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不大可能有曾孙吧,所以可能性较小。
三,身世迷题之始皇帝侄子说: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
持此观点认为把'始皇弟子'看成一个整体,即召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婴'。
若子婴是侄子,那么子婴对胡亥的皇位构不上威胁,也可因此逃过一劫。毕竟胡亥为人残暴,不光杀光了所有的兄弟,还将所有的姐妹“戮死于杜”。
据记载秦始皇有一个弟弟,名叫成蟜,据有关史料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从年龄来看是可能的。
而后来成蟜被派去攻打其他国家,后在始皇登位前去世。成蟜死在其他地方,他留下的儿子没有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可以安然成年。
目前来看,其实我觉得子婴是秦始皇侄子的可能性大一些,但也只是略大于前两种猜测,毕竟史料没有给他更多的曝光点。
你以为他只是一个亡国之君,不,他在四十六天的政治生命里做了件大事……
谋除赵高:赵高权势渐大,竟想自立为帝。赵高用一招指鹿为马铲除不服从自己的官员,后又派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杀了秦二世。
幸好朝臣不承认他这个冒牌货,赵高便将主意打到子婴身上,他妄想让子婴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另寻机会篡位称帝。
算盘打的挺响,但子婴可不是一个糊涂人。子婴知道赵高让自己斋戒朝见宗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自己。立自己为“秦王”,也只是为了日后赵高自己继续篡位做准备。
而子婴装病不去,只等赵高亲自来请,然后就是这个大秦罪人的上黄泉之日。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已商量好行动内容,只需请君入瓮。
这一天,胡亥看到多次请子婴而不来,只能亲自前往。但没想到,他一到地方,迎接自己的是被刺杀的结局,又被诛了九族。
其实从这件事便可得见子婴的智勇双全,审时度势。
即使子婴无奈接手大厦将颓,内忧外患的大秦,但他在位的46天里,整顿超纲,深得民心,以至于有'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的记载。
有人说若秦朝没有穷途末路,还有可救的地步,让子婴在位几年,力挽狂澜,秦朝也不至于会这样匆匆灭亡。其实个中奥义我们可以想见了!
即使亡国之帽要永远相伴,但子婴此人,经此一文后会让很多人了解到他,他永远是那个身世成谜的秦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