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苏被贬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秦始皇早就想传位给胡亥了

扶苏被贬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秦始皇早就想传位给胡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姜舞者 访问量:551 更新时间:2024/1/26 11:14:19

如果熟悉古代历史,就会发现秦始皇贬斥扶苏这件事有蹊跷,动机肯定不是要增强他的“兵权”。如果你是从《史记》中了解的这件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史记》在之前的历史中记载的另一件事。

春秋时期,晋国消灭了一个叫骊国的国家,还把该国的公主骊姬掳走了。后来骊姬成了晋献公的宠妃,生下了晋献公最小的儿子奚齐。

当时晋献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晋文公)、夷吾,申生是太子,也是众望所归的下一代国君。

晋献公爱屋及乌,十分宠爱小儿子奚齐。骊姬为了让他成为太子,也利用自己专宠的优势天天在晋献公枕边吹耳旁风。后来又联合几个大臣一起忽悠晋献公,长而久之,就把晋献公“忽悠瘸了”。

晋文公复国图

晋献公就让其他三个儿子离开都城,分别去三个战略要地负责军事,申生被派往晋国的发源地曲沃,重耳和夷吾分别被派去镇守“蒲”和“曲”这两个战略要地。

你肯定要以为,这是一位父亲在考验三个儿子的综合能力和军事水平,为从中挑选继承人做准备,也体现了对儿子们的信任。但结果是,申生等三人因为在外地负责重要工作,不能擅自回到都城,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和晋献公的父子亲情变得疏远了,从前在朝中积攒的羽翼和支持者也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没过几年,晋献公就把申生撤了,换奚齐当太子。骊姬还觉得不稳当,就陷害申生,说他要毒死晋献公,此时晋献公考虑到申生会成为奚齐的威胁,也一口咬定申生是个密谋弑父的不忠不孝不义之徒。

亲眼见证父亲一步步把自己逼到绝境的申生,在绝望之中自杀,重耳和夷吾见情况不对,及时逃去了别的国家。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类似的事情都有相同的结局。被突然调出京城的太子,结局往往都挺惨。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默认的传统:太子不掌兵,一旦掌兵,就意味着不久就要被废了!

这是有逻辑的,作为一个太子,肯定要把治国理政的经验放在首位,你把他调去边关掌兵,他怎么去学习那种经验呢,他将来就只能当一个优秀的将领了。当国君把太子调出了京城,就意味着不打算让他接班了。

而且这种做法也有堂而皇之的理由,调去边关,明面上是把兵权交给你,但同时也意味着,你常年待在边关,朝中的势力就必然被持续削弱。这是很巧妙的明升暗降,朝中的那些大臣才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如果把这种理论放在现代,大家就很好理解了。假如你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职场人,原本在总公司当领导,职业前途一片大好。突然有一天,你被调去下属分公司负责一个更高点的职位,你是会觉得自己被委以重任了呢?还是会觉得自己被排挤了呢?

事实也是如此,秦始皇作为一个喜欢出巡君王,在古代交通运输条件落后的前提下,一生中在全国各地巡视了五次。他竟然不让扶苏坐镇京师,在自己出巡时代替君主职能,反而把他贬到上郡,三年不让他回来,直到临死时才在遗诏中嘱咐:准许扶苏回咸阳参加丧会。

结果是,扶苏当了那么多年太子,积累了那么大的威望和势力,却在被贬后一蹶不振,最后被胡亥的一封假遗诏打败。难道他真的是个“坐以待毙”的傻子?作为一国之太子,作为奋战在与匈奴作战的第一线的军人,他就那么懦弱,不敢拼死一搏?又或是,在他被贬的这三年,他在朝中的羽翼已经被消灭干净,已无力与胡亥抗衡,才选择放弃抵抗?

看看扶苏是为什么被贬的吧,你就知道秦始皇为何这么对他了。秦朝是一个在法家指导下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的朝代,秦始皇则是一个熟知法家最深奥智慧的君王。在法家和儒家严重对立的情况下,秦始皇当然站在法家一边,不可能因为儒家对法家的非议而改变自己的治国理念。

秦朝统一后,六国时期的儒生们也成了秦朝的子民,但他们不认同秦朝的理念。史书记载,秦朝每次向各地下达新的政令,这帮儒生就要聚在一起非议,说“这儿不对,那儿不好,这个政令问题大得很,应该按照我们儒家的那一套来”。在他们眼中,儒家是“高尚”的,而法家的一切都是“邪恶”的,因此法家的一切主张他们都要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些儒生作为广受尊敬的学者,对百姓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一说“不好”,百姓就不遵守新政令了。于是李斯建议,干脆就禁止儒家,连带着把墨家、道家等各门学派都给禁了,把他们的经典也给烧了,这就是“焚书”的由来。

儒家作为“焚书”的最大受害者,自然是满肚子怨气,私下里对秦始皇的非议就更加激烈了,什么难听的话都讲,秦始皇虽然知道这个情况,但一直没搭理这些儒生。

直到后来,一个很受秦始皇尊敬,常年在宫里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卢生。或许是因为当初拿方术“忽悠”秦始皇时,吹牛吹得太大,但丹药一直炼不出来,收不了场,又害怕被算账,于是用儒家的惯用话术大肆污蔑了秦始皇一番后逃走了。

这件事严重刺激到了秦始皇,他一边安排人逮捕卢生,一边又联想到了那些一直以来用各种难听话攻击自己的儒生,就拿这帮儒生开了刀。但是受害的儒生,仅限于咸阳城内的四百多人,其他地区没被波及到。

扶苏作为一个生长在秦国的人,不知是什么原因站在了儒家那一边。“坑儒”事件发生后,他立刻跑去秦始皇面前表示抗议,他说:“如今全天下的学士都学习儒家,你做这些事,恐怕会让‘天下不安’!”

只能说扶苏这方面太幼稚,分不清理想和现实,儒家的那套确实崇高又好听,但无法落实在现实世界,是华而不实的,空空其谈的。扶苏分不清理想和现实,他追求的是崇高的东西,但那所造成的只能是有害的结果。自古以来,儒家和墨家、法家、道家都水火不容,互相指责对方是“祸首”,即使战国之后最终获胜的是儒家,难道就能保证他们不会“坑法”吗?

扶苏和秦始皇的这次争执,可能是相当激烈的,但《史记》只记载了这一句话,我们只知道这次谈话结束后他就被发配到了上郡,去负责监督蒙恬的大军,直到他被假遗诏赐死。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始皇必然是个沉稳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我们可以猜测,扶苏和秦始皇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时的,这次谈话只是矛盾积累到临界点后的大爆发。这次谈话后,秦始皇对扶苏彻底失望,于是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了胡亥身上。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有一天,秦始皇发现胡亥在一个微信群里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胡亥

    有一天秦始皇发现胡亥在中华帝王群里面秦始皇:胡亥,你给我滚出来,你怎么在这个群里?你大哥扶苏呢?秦二世胡亥:父皇,我是咱们大秦的皇帝,我在这里没错啊!秦始皇:别给我打岔,我问你,你大哥扶苏怎么没当皇帝!怎么你当上皇帝!秦二世胡亥:父皇,你健忘啊,不是你的一份遗诏,让大哥自尽了吗?还有那个蒙恬,那时咱

  • 秦始皇之子胡亥的墓葬,让人感到非常的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胡亥

    前面一期咱们讲了一下秦始皇陵,说到了秦始皇陵为什么会变成了如今的样子?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的秦始皇陵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土丘,地面上光秃秃的,什么东西都已经没有了,地面建筑化为了灰烬,只剩下了一个坟丘。 而原本它并不是这样,不仅有着非常富丽堂皇的地面宫殿,而且宫殿内还放着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如果

  • 北京大学收购一批海外竹简,揭开胡亥篡位之谜,司马迁真的错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胡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可令人遗憾的事,秦朝只有短短十六年的统治岁月。可历史总是如此戏剧性,在这短短的十六年中,秦朝也留下了许多历史谜团,至今仍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之谜。秦始皇有许多儿子,其中最具贤名的便是其长子扶苏

  • 秦朝“胡亥墓”,历史上最寒酸的大一统王朝皇帝陵,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胡亥

    秦二世而亡,是我们熟知的,这个秦二世就是胡亥。在一些史书上,胡亥被记载成了篡位的皇帝。当时的赵高篡改了诏书,秦始皇本想将扶苏立为皇帝,结果被赵高篡改成了胡亥。那么胡亥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可以确定的是,秦始皇的子女中,除了胡亥,其余的全部死于他的手中。胡亥当皇帝期间,也不是个好皇帝,此人昏庸无

  • 一生没有立后的秦始皇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胡亥而非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胡亥

    考古发现的秦王陵墓规模庞大,应有尽有,就是没有皇后陵,而且在各种史书中也没有记载过秦始皇的皇后,这是为什么呢?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为什么选择的继承者却成了亡国之君?下面我们来细说。关于秦始皇一生没有立皇后,史学界有这样几点猜想1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淫乱后宫导致秦始皇仇恨女人赵姬与男宠嫪毐偷欢于后宫,还生

  • 陕西挖出始皇之女墓地,墓内场景曝光后,网友:胡亥手段着实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胡亥

    引言秦始皇得以一统天下,肯定不是他的一人之功。秦国能够在诸侯国中杀出一条血路,要从秦穆公说起,《史记》中太史公叹曰:“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其中的缪公,也就是秦穆公。后来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振秦国。在秦孝公之后,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耗尽心血,终于将秦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直到秦始皇,

  • 湖南兔子山挖出秦二世胡亥一件遗物,世人才知冤枉了他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胡亥

    《史记》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皇帝二十馀子”,其中为大众熟知的有公子扶苏、第十八子胡亥,其他还有公子将闾、公子高等人。但这么多儿子中,大多都是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真正有才干的只有扶苏和胡亥二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子女中最有才干的一个,为人正直仁义,文武全才,礼贤下士,“扶苏为人仁

  • 秦二世胡亥失去了这个人,是大秦的擎天柱靠山王,不灭才怪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胡亥

    荼毒苍生的秦二世胡亥死有余辜,但是注定胡亥一死、对他致命一击的不是赵高,而另有其人。此人就是秦军的擎天柱——骁将章邯。有章邯在,大泽乡的陈胜吴广的义军不在话下,有章邯在,各路起事六国人马难以成势,有章邯在,内臣权臣不敢对混账皇帝下手。有章邯在,秦军的魂魄还在。章邯不降,胡亥难亡。秦军灵魂人物,前者蒙

  • 如果扶苏抗诏,联合蒙恬攻打胡亥,秦朝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胡亥

    如果扶苏抗诏,秦朝大的发展方向应该不会改变,只会造成秦朝的分裂,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提前爆发。胡亥已经成为正式的秦朝皇帝,扶苏抗诏,类似于朱棣造反矫诏的事情,按照《史记》的说法,仅有胡亥、赵高、李斯等少数几个人知道,秦朝众多大臣根本就是不明真相,多数会支持胡亥。赵高虽然奸诈,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李斯的帮

  • 秦始皇沙丘不久于人世,本钟意于公子扶苏,为何胡亥却成为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胡亥

    三、 秦始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秦始皇嬴政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把最信任的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传到病榻前,对二人说道:“朕患顽疾已久,多年来遍寻长生不老仙药未能如愿,甚是遗憾。朕如今突发沉疴,恐怕不久将见先祖于地下矣!”李斯劝慰始皇帝道:“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