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可令人遗憾的事,秦朝只有短短十六年的统治岁月。可历史总是如此戏剧性,在这短短的十六年中,秦朝也留下了许多历史谜团,至今仍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之谜。
秦始皇有许多儿子,其中最具贤名的便是其长子扶苏,也最被天下人认同。但最终却是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当上了皇帝,并且关于胡亥为何能当上皇帝的问题,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沿袭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李斯与扶苏政见不合,一旦扶苏继位,李斯的下场不会很好,所以赵高与李斯密谋篡改诏书让胡亥上位。
但在2009年,北京大学收购了一些流落海外的西汉竹简,其中有一批竹简名为《赵正书》。整部书内容不多,就是从秦始皇沙丘病重到秦朝灭亡,而赵正,便是嬴政。《赵正书》的内容与《史记》记载大部分相差不大,但在某些重大史事的记载上却又大相径庭,可以说颠覆了很多历史,比如《赵政书》记载秦始皇临终前确实将皇位传给了胡亥,与《史记》记载不符。那么,真的是司马迁错了吗?
在《史记》等传统史书中记载,秦始皇临死前,命赵高写一封诏书给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此话的意思是“让扶苏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言外之意就是让扶苏继位。然而,赵高与胡亥关系密切,为了自己的权势,赵高就劝说胡亥矫诏登基,并且成功将李斯拉下了水,最后还设计逼死扶苏和大将蒙恬。
在这一历史中,赵高阴险毒辣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赵正书》的出现,却颠覆了这段历史,原本应该在秦始皇死后上蹿下跳的赵高,并没有什么动作,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胡亥的帝位是秦始皇亲自确立的,与赵高没什么关系。
《赵正书》中记载: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在此记载中,为了避免秦始皇死后,群臣会拥立他人,李斯与冯去疾向秦始皇建议立胡亥为帝,秦始皇也同意了。显然,如果《赵正书》记载正确,那么至少在胡亥继位这件事上,司马迁记载的是错的。那么,《赵正书》真的可信吗?
《赵正书》有竹简50枚,大多保存完好,总计近一千五百字。经研究专家鉴定,《赵正书》的成书年代大约在西汉早期,而从书中称“秦始皇”为“秦王嬴政”、称秦二世胡亥为“秦王胡亥”,可以看出作书者并不认同秦朝。所以,如果说胡亥真的是篡位登基,如此大的污点,《赵正书》里不可能不会写到,所以《赵正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
事实上,仔细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也能发现秦始皇传位胡亥也在情理之中。首先,并没有任何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经表露过要传位扶苏的想法,反而因为扶苏坚持儒家思想而被秦始皇所不喜,不然扶苏也不会被发配到边疆。其次,秦朝奉行的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皇帝喜欢谁就立谁。最后,秦始皇喜爱胡亥,不然也不会在出巡时将弱冠之年的胡亥带在身边,可能是在有意培养他。
综上所述,司马迁对胡亥篡位的记载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赵正书》的作者与成书年份还无法真正确定,成书与西汉初年只是一个推测,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只是因为司马迁据秦始皇的年代有大约百年的时间,同时他也是查找各方资料和传闻才成的书,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未必准确。只能说,相比与司马迁的记载,《赵正书》更加接近真相罢了。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