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陕西挖出始皇之女墓地,墓内场景曝光后,网友:胡亥手段着实狠毒

陕西挖出始皇之女墓地,墓内场景曝光后,网友:胡亥手段着实狠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侃文史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17 6:23:32

引言

秦始皇得以一统天下,肯定不是他的一人之功。秦国能够在诸侯国中杀出一条血路,要从秦穆公说起,《史记》中太史公叹曰:“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其中的缪公,也就是秦穆公。后来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振秦国。在秦孝公之后,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耗尽心血,终于将秦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直到秦始皇,终于称帝天下,一统中国。

《资治通鉴》中写道:“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然而,在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下,好容易缔造起这样的不世伟业,却在十五年后就灰飞烟灭。说到秦朝灭亡,原因自是错综复杂的,但秦二世胡亥和赵高绝对是罪魁祸首之一。

01

秦朝如此快的灭亡跟秦始皇没有指定接班人有很大关系。公子扶苏是最为秦始皇看重的一位皇子,但是扶苏的治国理念却和秦始皇相去甚远。扶苏为人仁厚,勇敢耿直,对于秦始皇的作为敢于直言劝诫。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子扶苏因为“焚书坑儒”一事和秦始皇争辩的时候,触怒了秦始皇,被放逐到上郡和蒙恬一起守边防,监督修长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他自觉大限将至,于是便下令扶苏返回继位。但是赵高并不愿意扶苏当上皇帝,正好丞相李斯也有同样的心思,两人加上胡亥便合谋,假传圣旨命令扶苏自尽,最后胡亥当上了皇帝。

在设计杀死了李斯之后,赵高便高枕无忧地控制着胡亥把持朝政。胡亥根本不会治国,正好赵高也不会,于是这两个又蠢又坏的人便以杀戮来巩固政权。赵高怂恿胡亥像秦始皇一样出巡,以立下自己的威名。在出巡路上,赵高又跟胡亥说,应该杀掉那些不服他的官员,于是胡亥一路上处死无数官员,只要稍微违背他就会被处死。对于官员尚且如此,对待可能威胁到自己帝位的兄弟姐妹,胡亥更加不会放过。关于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孩子,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但凡出现在史书上的,几乎都死于非命,包括胡亥在内。

02

根据史书记载,胡亥一共杀掉了33个兄弟姐妹。公子扶苏被矫旨赐死,公子将闾和两个兄弟被迫拔剑自尽,还有6名公子在杜县被杀死。《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而六公子戮死於杜”,而将闾“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矺死”是一种肢体分裂的残酷死刑。

另外,公子高本来想要逃命,但为了顾全自己一家老小性命,只能向胡亥提出,愿意为秦始皇殉葬。这样加起来就有23个公子和10位公主都被胡亥杀死,最后,胡亥本人也被赵高逼死。

大秦帝国消亡了2000多年后,1976年10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对秦始皇陵周边的考察挖掘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陪葬墓群。这个陪葬墓群位于秦始皇陵东边的上焦村。经过详细的考察探访,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个陪葬墓群一共有17座甲字形墓,都面向秦始皇陵墓。其中8座已经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在这些墓葬中发现了秦少府工官制作的皇室用品。

03

而这些坟墓中埋葬的尸骨都是死于非命,有些形状极其凄惨,在死前应该经历过非常残酷的折磨。已经发掘的8座古墓中只有7座内埋有人骨,还有一座坟墓内是一把青铜剑。这7具人骨5男2女,除了一具年龄在30岁左右的女性尸骨的骨骼还是完整的之外,其余6具尸骨骨骼全部都身、首和四肢分离,很明显,这些人在是受了肢解酷刑而死。而那仅有的一具完整尸骨由于上下颌骨错位,证明他是被绳索勒死。

正是这些肢体分离的死亡情况和古墓中发现的皇室用品,让考古专家们联想到了这17座陪葬墓的主人,很有可能便是在被胡亥所杀死的公子公主们。而那一座只埋了一把青铜剑的坟墓,很可能是被赐死在上郡的公子扶苏的衣冠冢。

在发掘古墓时,还发现了有修墓人曾经烤火的炭灰痕迹,需要烤火取暖的季节是在冬天或者初春,而秦始皇的公子公主们被杀害的时间就是在1~3月这个时间段内。这种情况也与史书记载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被杀害的时间相吻合。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两枚私印,其中有枚为“阳滋”,据考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女儿嬴阴嫚的物品。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这17座陪葬墓就是秦始皇的儿女们,但就这些情况看来,可能性很大。网友们看后,也不禁纷纷感慨:胡亥手段着实狠毒。

结语

秦始皇无疑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帝王,“秦皇暴政”其实用于秦始皇并不完全合适,用在他的儿子胡亥身上倒是非常贴切。胡亥当上皇帝之后,被赵高控制,最终也被赵高杀害,整个秦二世统治的时代就是从上到下的杀戮,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秦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就算不是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也会有别人揭竿而起。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湖南兔子山挖出秦二世胡亥一件遗物,世人才知冤枉了他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胡亥

    《史记》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皇帝二十馀子”,其中为大众熟知的有公子扶苏、第十八子胡亥,其他还有公子将闾、公子高等人。但这么多儿子中,大多都是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真正有才干的只有扶苏和胡亥二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子女中最有才干的一个,为人正直仁义,文武全才,礼贤下士,“扶苏为人仁

  • 秦二世胡亥失去了这个人,是大秦的擎天柱靠山王,不灭才怪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胡亥

    荼毒苍生的秦二世胡亥死有余辜,但是注定胡亥一死、对他致命一击的不是赵高,而另有其人。此人就是秦军的擎天柱——骁将章邯。有章邯在,大泽乡的陈胜吴广的义军不在话下,有章邯在,各路起事六国人马难以成势,有章邯在,内臣权臣不敢对混账皇帝下手。有章邯在,秦军的魂魄还在。章邯不降,胡亥难亡。秦军灵魂人物,前者蒙

  • 如果扶苏抗诏,联合蒙恬攻打胡亥,秦朝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胡亥

    如果扶苏抗诏,秦朝大的发展方向应该不会改变,只会造成秦朝的分裂,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提前爆发。胡亥已经成为正式的秦朝皇帝,扶苏抗诏,类似于朱棣造反矫诏的事情,按照《史记》的说法,仅有胡亥、赵高、李斯等少数几个人知道,秦朝众多大臣根本就是不明真相,多数会支持胡亥。赵高虽然奸诈,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李斯的帮

  • 秦始皇沙丘不久于人世,本钟意于公子扶苏,为何胡亥却成为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胡亥

    三、 秦始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秦始皇嬴政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把最信任的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传到病榻前,对二人说道:“朕患顽疾已久,多年来遍寻长生不老仙药未能如愿,甚是遗憾。朕如今突发沉疴,恐怕不久将见先祖于地下矣!”李斯劝慰始皇帝道:“圣

  • 扶苏是李斯女婿,李斯为何不帮他上位,反而合谋赵高帮助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胡亥

    前210年,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这位中国第一任皇帝就这样去世了。秦始皇去世之前没有立太子,确定自己的继承人。去世之后,秦始皇立下遗诏,让公子扶苏继位。不说事情和秦始皇预想并不一样。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

  • 秦二世上位之谜,秦始皇长子扶苏德才兼备,李斯为何却扶持胡亥?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胡亥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留下遗诏由长子扶苏继承帝位,但是秦皇遗诏却在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的联合之下篡改为由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继位。李斯和赵高将胡亥继位的消息放出之后举国上下一片哗然,李斯等人为了防止扶苏率领边军夺取皇位,于是便假称秦皇遗诏令扶苏自尽。事实上相比于扶苏而言,胡亥在秦始

  • 秦朝灭亡,都是秦二世胡亥的过错吗?原来和秦始皇也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演说会长标签:胡亥

    大家好,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述秦朝的历史。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也就是秦始皇刚刚驾崩不久。在大泽乡这个地方,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从此,揭开了秦末起义的浪潮。仅仅过了三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 赵高与胡亥大肆杀戮宗族,为何子婴敢站出来指责?看他真实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胡亥

    提到秦朝,人们必然会说到秦始皇、王翦、蒙恬、扶苏、胡亥等人,秦朝二世而亡,曾让很多人为之头疼。是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怎么他死后没几年,秦朝就灭亡了呢?实在是离奇。实际上,说秦朝是二世而亡不太严谨,因为胡亥之后还有子婴。子婴一辈子算是挺幸运的。胡亥做了皇帝之后,曾轻信赵高的鬼话,对自己的宗族进行大肆屠

  • 聪明反被聪明误!李斯为何要害死女婿扶苏,帮助胡亥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胡亥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废除了分封制,在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一手创建了大秦基业,并幻想着大秦,能够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大秦竟然亡在了秦二世胡亥的手上。都说虎父无犬子,怎么胡亥就如此扶不上墙呢?而胡亥又是如何上位的呢?提到这里就必须要

  • 1976年考古发现秦始皇女儿墓,现场令人揪心,胡亥为何如此狠心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胡亥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千秋万代江山之中人才辈出,历朝历代皇威浩荡,天下纷争在所难免,千古一帝流芳百世,横扫中华一统江山,世人皆赞颂秦始皇之威名,让其千古流芳。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才,也历经过许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历史,一个好的朝代离不开开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