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华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英布排名第八,吕布排名第六

中华历史上的十大猛将,英布排名第八,吕布排名第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 访问量:775 更新时间:2024/1/28 18:35:56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出色的将领,你知道古代出色的将领有哪些吗?哪些又是中国古代猛将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古代十大猛将,不一定都是最厉害的,却个个都是最猛的!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

TOP1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易中天评项羽,他认为项羽出身名门,家风深厚,而且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又有很多人拥戴,比如很快就招募了三千江东子弟,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大败秦军主力,成为推翻秦末暴政的中坚人物,当然是响当当的大英雄。而反观刘邦,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如果没有张良、萧何、樊哙等一帮人的辅佐,刘邦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易中天认为刘邦不过是一个乡间亭长的儿子,没有文化,没有背景,说白了就是乡间无赖,但是却善于笼络人心,做表面工作,这是易中天所不齿的。而项羽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表里如一,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易中天一直是推崇项羽,贬低刘邦的。

TOP2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TOP3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6总评7.5

TOP4霍去病

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后世将领一生追求的梦想,很难想象一个十八岁就出征匈奴的少年敢于长驱奔袭,仅率800骑便一战冠军,之后更是开了百战百胜,横绝大漠的传奇,19岁封骠骑将军,21岁进大司马位,他长于绫罗,天生富贵,有人说他任性乖张,也有人诟病他行军带私人庖厨,甚至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也在列传里轻描淡写他的丰功伟绩,刻意强调他的裙带关系,我非常喜欢《史记》,但看到这里也是格外的失望,看来不管是谁终究摆脱不了自己的偏见。刀笔之间,我看到的是一个热血无畏的青年,在无边的黑夜里策马扬鞭,我看到的是一个沉着威严的将领,单骑昂首闯入匈奴的大营,我看到的是一个豪气干云的统帅,在狼居胥山带领五万铁骑拜祭天地,千百年过去,刀光剑影,将军风采依旧。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勇猛指数9智谋指数9总评9

TOP5斛律光

行伍出身的斛律光在作战之中不惧死伤,但却非常重视士卒的生命。每次打仗之前,他按少数民族自己的方式预测吉凶,确认为凶多吉少时,他就不向敌人主动发起进攻,以减少士卒的伤亡。斛律光身为将帅,却与士卒打成一片,全军的营寨没有扎好,他不入营塞休息;战士的饭没烧好,他绝不吃饭。战士受伤和生病,他亲自上前慰问。每次战争结束后,他都去吊唁死难的将士,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凡是能分配的,统统平均分配给死难者的家属。军中有犯罪者,斛律光常用的刑罚是打棍子,从不用砍头方式处置自己的士卒。在极度紧张的战争环境下,为了确保部队的安全,斛律光亲自巡营查哨,他常常终日不入账,或终日不脱甲胄不坐下休息。斛律光以征战为事业,从无私心,不爱钱财,征战数十年,从无家私和隐财。

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已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8.5智谋指数8总评8

TOP6吕布

吕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乱世之中也占据一席之位,这也说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虽然有诸如陈宫、张辽等名臣名将,却始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归结为他性格中有刚愎自用的一面。吕布更是一个爱家爱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门楼之难,但是为了家人,为了貂蝉,他放弃了,这也侧面表现出他顾家的一面,却不是一个在乱世中称雄争霸的形象。至于说反复的一面,情景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刘备还不是一样,四处投靠,四处背叛。成者王侯败者寇,没什么好说的。可以说吕布是幸运的,从一员小将最后到一个能掀起风云的一个勇将。但是也是不幸的,乱世不适合他,最终因为其性格原因葬身白门楼。呜呼哀哉……

勇猛指数8智谋指数5总评6.5

TOP7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7.5智谋指数7总评7

TOP8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候,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侯,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7智谋指数6总评6.5

TOP9龙且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起兵平定三秦,龙且、魏相项他与汉将曹参灌婴在定陶以南交战失败。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骑兵尽数交由龙且统帅。前204年,随何成功游说英布叛楚,随后项羽便差遣龙且、项声率军十万攻打九江国,大破英布军,英布逃亡到汉国。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西楚军把汉王刘邦围困在荥阳,并切断了汉军粮道。刘邦求和,西楚军谋士范增力谏项羽不要和谈。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刘邦遂用此计。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范增离去,而龙且依然受到项羽信任。

前203年十月,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于是派遣龙且率兵20万出击。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随后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义斩首。项羽闻龙且军被韩信破,则恐。

勇猛指数6.5智谋指数5总评5.5

TOP10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智谋指数7总评6.5

标签: 英布

更多文章

  • 扶苏被贬的原因没有那么简单,秦始皇早就想传位给胡亥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姜舞者标签:胡亥

    如果熟悉古代历史,就会发现秦始皇贬斥扶苏这件事有蹊跷,动机肯定不是要增强他的“兵权”。如果你是从《史记》中了解的这件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史记》在之前的历史中记载的另一件事。春秋时期,晋国消灭了一个叫骊国的国家,还把该国的公主骊姬掳走了。后来骊姬成了晋献公的宠妃,生下了晋献公最小的儿子奚齐。当时

  • 有一天,秦始皇发现胡亥在一个微信群里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胡亥

    有一天秦始皇发现胡亥在中华帝王群里面秦始皇:胡亥,你给我滚出来,你怎么在这个群里?你大哥扶苏呢?秦二世胡亥:父皇,我是咱们大秦的皇帝,我在这里没错啊!秦始皇:别给我打岔,我问你,你大哥扶苏怎么没当皇帝!怎么你当上皇帝!秦二世胡亥:父皇,你健忘啊,不是你的一份遗诏,让大哥自尽了吗?还有那个蒙恬,那时咱

  • 秦始皇之子胡亥的墓葬,让人感到非常的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胡亥

    前面一期咱们讲了一下秦始皇陵,说到了秦始皇陵为什么会变成了如今的样子?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的秦始皇陵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土丘,地面上光秃秃的,什么东西都已经没有了,地面建筑化为了灰烬,只剩下了一个坟丘。 而原本它并不是这样,不仅有着非常富丽堂皇的地面宫殿,而且宫殿内还放着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如果

  • 北京大学收购一批海外竹简,揭开胡亥篡位之谜,司马迁真的错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胡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可令人遗憾的事,秦朝只有短短十六年的统治岁月。可历史总是如此戏剧性,在这短短的十六年中,秦朝也留下了许多历史谜团,至今仍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秦二世胡亥继位之谜。秦始皇有许多儿子,其中最具贤名的便是其长子扶苏

  • 秦朝“胡亥墓”,历史上最寒酸的大一统王朝皇帝陵,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雪亭史记标签:胡亥

    秦二世而亡,是我们熟知的,这个秦二世就是胡亥。在一些史书上,胡亥被记载成了篡位的皇帝。当时的赵高篡改了诏书,秦始皇本想将扶苏立为皇帝,结果被赵高篡改成了胡亥。那么胡亥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可以确定的是,秦始皇的子女中,除了胡亥,其余的全部死于他的手中。胡亥当皇帝期间,也不是个好皇帝,此人昏庸无

  • 一生没有立后的秦始皇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胡亥而非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胡亥

    考古发现的秦王陵墓规模庞大,应有尽有,就是没有皇后陵,而且在各种史书中也没有记载过秦始皇的皇后,这是为什么呢?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为什么选择的继承者却成了亡国之君?下面我们来细说。关于秦始皇一生没有立皇后,史学界有这样几点猜想1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淫乱后宫导致秦始皇仇恨女人赵姬与男宠嫪毐偷欢于后宫,还生

  • 陕西挖出始皇之女墓地,墓内场景曝光后,网友:胡亥手段着实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胡亥

    引言秦始皇得以一统天下,肯定不是他的一人之功。秦国能够在诸侯国中杀出一条血路,要从秦穆公说起,《史记》中太史公叹曰:“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其中的缪公,也就是秦穆公。后来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振秦国。在秦孝公之后,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耗尽心血,终于将秦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直到秦始皇,

  • 湖南兔子山挖出秦二世胡亥一件遗物,世人才知冤枉了他2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胡亥

    《史记》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皇帝二十馀子”,其中为大众熟知的有公子扶苏、第十八子胡亥,其他还有公子将闾、公子高等人。但这么多儿子中,大多都是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真正有才干的只有扶苏和胡亥二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子女中最有才干的一个,为人正直仁义,文武全才,礼贤下士,“扶苏为人仁

  • 秦二世胡亥失去了这个人,是大秦的擎天柱靠山王,不灭才怪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胡亥

    荼毒苍生的秦二世胡亥死有余辜,但是注定胡亥一死、对他致命一击的不是赵高,而另有其人。此人就是秦军的擎天柱——骁将章邯。有章邯在,大泽乡的陈胜吴广的义军不在话下,有章邯在,各路起事六国人马难以成势,有章邯在,内臣权臣不敢对混账皇帝下手。有章邯在,秦军的魂魄还在。章邯不降,胡亥难亡。秦军灵魂人物,前者蒙

  • 如果扶苏抗诏,联合蒙恬攻打胡亥,秦朝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求知问史标签:胡亥

    如果扶苏抗诏,秦朝大的发展方向应该不会改变,只会造成秦朝的分裂,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提前爆发。胡亥已经成为正式的秦朝皇帝,扶苏抗诏,类似于朱棣造反矫诏的事情,按照《史记》的说法,仅有胡亥、赵高、李斯等少数几个人知道,秦朝众多大臣根本就是不明真相,多数会支持胡亥。赵高虽然奸诈,能力还是有的,加上李斯的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