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让周勃读书识字,周勃面东而视表示拒绝,48年后发现周勃真高明

刘邦让周勃读书识字,周勃面东而视表示拒绝,48年后发现周勃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玉婷 访问量:4651 更新时间:2024/2/29 18:11:39

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彊。——《史记·三十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这是《史记》中关于周勃职业的描写。

刘邦担任亭长

汉高祖刘邦建立江山的过程中,麾下涌现出许多猛将,而这些将军们在战场打仗都是一把好手,每每都能创造以弱胜强的战场奇迹。而他们打仗勇猛,但是文化知识不足,刘邦登基为帝后,为了提高这些猛将的文化知识,专门派遣老师,教这些猛将读书,为何周勃面东而视拒绝学习呢?

周勃本是沛县一个靠吹箫奏挽歌的贫苦百姓,就在这时刘邦还仅仅是一个亭长,两人关系很好,常常一起喝酒。而等到刘邦参加了起义军后,周勃没有了生计,只好投奔了刘邦,同样参加了起义军。

周勃参军

在刘邦刚刚起兵的时候,起义军没有几件武器,全靠人的拳脚打仗。而在攻打下邑的时候,周勃赤手空拳,第一个攻上城墙,刘邦大喜过望,封周勃为五大夫。此后,周勃跟随刘邦平定魏地,率先攻入咸阳城中,帮助刘邦平定了三秦之地。

刘邦对耿直的周勃十分喜爱,不断加封周勃。汉军占领咸阳后,项羽大军杀来,刘邦封存府库,退出咸阳。鸿门宴后,刘邦被楚怀王封为汉王,驻扎到了汉中。等到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周勃在同楚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最终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后,看到部下猛将们少有学识,于是派遣老师,教这些猛将们读书。其他将领都假装认真,每天坚持学习文化。而只有周勃不同,在记载中:

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周勃面向东方,背对着老师,拒绝学习,而消息传到刘邦那里后,刘邦无可奈何,把老师召回,不让周勃学习了。古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文化的人,不一定代表他没有智慧。而周勃就是一个代表,他用拒绝学习,当个大老粗,赢得了刘邦的信任。

周勃拒绝学习

刘邦得知周勃胸无大志后,对周勃更加器重,给他委派了许多重要任务,而周勃全部出色完成了。刘邦看到周勃坚决执行自己的命令,知道了周勃的忠心,明白周勃只能当一位猛将,不会危及自己的权力。

此后,淮阴侯同陈豨谋反,淮阴侯韩信被杀,而周勃被派遣出征陈豨,在《史记》记载中:

击陈豨,屠马邑。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絺。

周勃率军出征陈豨,将陈豨叛军击溃,斩杀陈豨,将代郡九个县平定。韩信、彭越被杀后,燕王卢绾担心刘邦杀害自己,起兵谋反。而刘邦还是派遣了最信任的周勃出征,刘邦知道周勃有平定叛乱的能力,而且周勃胸无大志,也不用担心他拥兵自重。

韩信被杀

周勃率军抵达燕国,迅速平定了卢绾叛乱,在记载中:

破绾军上兰,复击破绾军沮阳。

周勃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平定了燕王谋反,周勃的勇猛老实,让刘邦认为他可以托付大事。公元前195年,刘邦因病去世,临终托孤给萧何曹参、周勃、王陵等四人,可见刘邦对周勃的重视。

周勃平定燕王谋反

汉惠帝登基后,吕后等外戚势力作乱,把持汉朝大权,民不聊生。周勃看到这种情形,悲痛欲绝。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后,周勃同陈平谋划,率军消灭诸吕,迎奉代王刘恒登基,史称“汉文帝”。

周勃辅佐了三任君主,为汉王朝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169年,这位三朝元老安然离世,在记载中:

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周勃去世后,儿子周亚夫继承了周勃的爵位,被封为绛侯。虎父无犬子,周亚夫渐渐成为帝国的猛将,周亚夫多次出征匈奴,取得辉煌战绩,被汉文帝封为中尉。汉景帝继位后,加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周亚夫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谋反,周亚夫被汉景帝任命为太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作战,周亚夫最终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被任命为帝国的丞相。从汉高祖刘邦登基,周勃拒绝读书,让刘邦看到周勃老实正直的一面,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担任帝国的丞相。周勃父子俩辅佐了4任君主,备受西汉皇室的恩典,48年后再看周勃当时的决定,真的很高明。

标签: 周勃

更多文章

  • 陈平周勃诛灭诸吕,陆贾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周勃

    公元前179年10月2日,代王刘恒被“天上掉馅饼”砸中了,竟被群臣拥立登上了皇帝宝座。庆幸之后,刘恒立马对有功之臣封赏以安抚人心,“右丞相(陈)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汉初丞相分左右,左丞相是主相,右丞相是副相;太尉则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丞相和太尉分

  • 吕雉死后,周勃灌了什么迷魂汤,令吕氏兄弟轻易交出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周勃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燕子陵汉高祖白手起家,灭秦之后,与项羽争天下。好不容易将项羽围在垓下,逼死了这个最强大的敌人,结果他没坐几年皇帝,便魂归天上了。高祖死后,惠帝即位,但很不幸的是,惠帝有个太过强势的母亲——吕后。吕后心里很偏向她的娘家人,于是违背了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约定。渐渐地,刘氏大权旁落,吕后

  • 曹窋灭吕有功,功成却被免职!陈平周勃为何卸磨杀驴?

    历史人物编辑:诸史标签:周勃

    西汉初期,随着吕后去世,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清算,于是吕氏发动政变,企图夺取刘氏江山,幸亏陈平周勃力挽狂澜,平定了“诸吕之乱”。其中,曹参之子、御史大夫曹窋(zhú或kū),听到贾寿(上军将吕禄心腹)向相国吕产的汇报内容,判断吕氏即将政变,于是将之通报给了陈平(下图,剧照)周勃,由此他俩才会抢得先

  • 周勃、周亚夫父子共同遭遇,从顶峰跌落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周勃

    老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老话都是经验之谈,汉初这对父子果真适合这句话。西汉这对父子命运何其相似,带兵有方,匡正国难,贵为丞相,牢狱之灾……在朝廷有危难时,挺身而出将兵匡扶,而后位居丞相,然而又从丞相高位突然跌落,被囚入狱。究其原因性格使然,这父子俩便是—

  • 为何项梁突然豪爽,给刘邦增拨五千兵马?这是一笔不为人知的交易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项梁

    曾为兄弟、后为死敌项羽和刘邦是化不开的血海深仇,两人不是因为利益而从陌生人到一生之敌的,而是因为利益从兄弟战友到一生之敌的。楚汉争霸相持期间,项羽过得颇为憋屈,本是镇压天下的威势,手握雄兵数十万,追着汉军杀,没曾想越战越胜越不顺心,自己明明占有极大的优势,却被刘邦牵着鼻子走,任谁也不痛快。恼羞成怒之

  • 项羽的叔叔项梁杀人案透露出秦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辉寰标签:项梁

    秦朝给人们印象往往是铁血,法制深严,集权力度强。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其实可以从史料中记载的几件事来探明这一切。项梁大家都知道,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秦朝时项梁因杀了人,在栎阳被逮捕,当时蕲县地方官曹咎给当时的栎阳地方官司马欣写了一封信,项梁的案子就解决了。案子虽然解决了,但是项梁仍在逃亡,并从关中跑

  • 他才是刘邦最应感谢的人,他坑死项梁,硬刚项羽,一人挑动天下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项梁

    刘邦称帝后,曾在一次酒后向群臣自陈:“其实我也没啥本事,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保障后勤我不如萧何,攻城掠地我不如韩信,我能坐天下主要就是用好了这三个人”。刘邦这番话说得还算是比较中肯,不过除了刘邦所说的韩信、张良和萧何之外,小编以为刘邦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田荣。刘邦本来并没有什么势力,在秦末的起义大潮中也

  • 秦朝最后一位名将,攻灭陈胜、击杀项梁,他却背负“秦奸”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项梁

    秦朝末年,残暴的统治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给了秦朝沉重的打击,不过秦既然能战胜六国,绝对强大的军队和名将是少不了的,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物,他是秦朝最后一位名将,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他率兵镇压屡战屡胜,最著名的是攻灭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还有定陶之战中击杀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这位秦朝最后的名

  • 项梁欲自立为王,有老者劝他不要称王,因为陈胜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项梁

    楚汉争霸初期,项梁集团势力迅速扩大,听到陈胜已经死了,项梁准备自立为王。这时,一位老者前来献策,劝项梁不要自立为王,因为陈胜就是前车之鉴。项梁这位老者便是楚汉争霸时期楚国的重要谋士范增,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但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爱好,就是喜欢出别人想不到的计谋。在大家得知陈胜失败后。范增就找到项梁并对

  • 楚王景驹:秦末群雄之一,正宗楚国王室后裔,为何项梁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项梁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秦二世二年四月(前208年5月),项梁杀楚王景驹,立熊心为楚王。景驹是楚国王室后裔,有资格成为楚王。项梁出身世代效忠楚国的项家,理应忠于楚王,为何要杀景驹而另立新王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楚国宗室景驹出身楚国公族,是楚平王长子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