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史记》说出了原因,年轻人要记牢

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史记》说出了原因,年轻人要记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丙坤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2/29 18:22:53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们,都应该对陈胜吴广这两个名字不陌生,他们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为秦朝的覆灭打响了第一枪。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当起义活动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吴广却死在了陈胜的手下。

陈胜为何要杀吴广,这个问题在民间一直有争议,直到后世的司马迁编写出《史记》,人们才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

公元前二零九年,秦二世胡亥继位。众所周知,胡亥是一个残暴的君王,他继位后采用严苛的刑罚管理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而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同年,九百民夫,被朝廷派往渔阳戍守,当时朝廷正是缺人的时候,因此负责押解他们的军官只有两个人。为了方便管理,这两位军官从九百人当中挑选了两个机灵的人当做屯长,这二人正是陈胜和吴广。

等到队伍新进至大泽乡时,天公不作美,连续下了很长时间的暴雨,众人也因此延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逾期当斩。陈胜吴广商量一番过后,认为此时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等到雨停了继续前进,但是到了渔阳,等待大家的只有一个死字,二是干脆就地造反,说不定还有活的希望。

反正横竖都是死,为何不反抗试一试呢。当天晚上,陈胜便找来一块绸布,在上面写上“大楚兴,陈胜王”六个字,接着将这块布塞到鱼肚子里。等到第二天众人吃到这块布时,在迷信思想的作用下,他们都认为陈胜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王。

陈胜吴广二人见时机差不多到了,于是当即杀掉了两位军官,随后经过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成功获取到众人的支持,紧接着,二人便以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起义,此次起义,由于发生在大泽乡,因此被后世称之为“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后第一件事就是攻打大泽乡,负责镇守大泽乡的秦军由于失去民心,很快便被溃散而逃,二人也因此拥有了第一个据点。随后,他们以大泽乡为起点,依次进攻蕲县、铚、酂、苦等地,等到到达陈县时,原本九百人的军队,已经扩充了十几倍,士兵上万,战车六七百辆,还有骑兵上千,俨然一只正规军的规模。

陈县攻占下来后,城内的豪绅为了巴结陈胜,便对陈一通拍马屁,称他身披战甲,手持利刃,替天行道,讨伐暴秦,论功虽不能称帝,但称王绰绰有余。陈胜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对外宣布建立大楚国,自立为王。

陈胜做了王,吴广也不遑多让,二人一同起义,轮功劳应当五五作开,因此吴广也以王自居,不过考虑到一山不容二虎,吴广的王只是代理王,辅佐陈胜征战天下。据《史记》记载,吴广做王之后,负责率领众将士向西进攻,第一站便是荥阳。

虽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本身一定得是厚积薄发,没有能力的人就算成为了英雄,也会因为见识浅薄迅速失势。陈胜吴广二人由于是农民出身,没有念过书,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对于军队管理也一窍不通,因此,二人落败便成了命中注定。

吴广带着士兵攻打荥阳,他骄傲自满,以为自己还会像之前那样一帆风顺,丝毫意识不到,之前之所以打胜仗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相比起秦军精良的装备,起义军的武器只能算破铜烂铁,相比起秦军士兵强壮的身体,起义百姓只能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病人,最终,起义军在荥阳惨遭失利。

看着军队溃败,吴广所属的将领们都认为必须改变策略,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全军覆没,可他们的建议上传到吴广耳朵里,瞬间遭到了吴广的反驳。吴广已经尝到了权力带来的快感,他不允许别人有任何的疑问,在他看来,这就是夺权的象征。

当时吴广的队伍里有一个将领叫做田臧,他秘密召集其他将领,对大家说:“代理王吴广不懂用兵谋略,而且专横独断,根本无法沟通,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杀了他,我们的计划才能实施下去。”众人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田臧便假借陈胜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

中学时期学过的课文《陈涉世家》对陈胜吴广起义有所介绍,也讲述了吴广被杀这段故事,然而对吴广为什么被杀却没有深入分析。事实上,历史虽然记载,田臧因吴广无法沟通而杀他,但司马迁写的《史记》却给出了另外的答案。

《史记》当中的陈胜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他虽出身于农村,但却经常在耕地的时候,笑着对大家说“苟富贵勿相忘”,众人都耻笑他异想天开,但他却总是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当做回答。

反观吴广,《陈涉世家》只写了他爱惜自己的士兵,其他的并未多做介绍,根据其他史料交叉印证,不难发现,此人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吴广在打了一系列胜仗之后,变的目中无人起来,自己居然也以王自称,虽然仅仅是代理王,但也显示出了他对权力分配的渴望,陈胜早就想除掉他了。

这话可并非隔空听床,按照《史记》记载,将领田臧在杀掉吴广之后,不仅没有逃命,反而带着吴广的头颅面见陈胜去了,而陈胜见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头颅,不仅没有发怒,反而给了田臧很多赏赐,还赐给他楚令尹大印,让他成为了上将军。试问,如果不是陈胜授意,给田臧一百个胆子,他敢杀掉代理王吴广吗。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详细的细节人们已经无法得知,但人们对于吴广死因的猜测从来没有停止。除了司马迁写出的原因之外,也有人支持其他原因,例如田臧真的是因为吴广专断蛮横无法沟通而将其杀掉,但这些原因都缺很难自圆其说。

对于年轻人来说,应当牢记吴广之死这件事。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人追求欲望也是顺应天理的,但同时一定要谨记一个道理:追求欲望只是为了实现梦想,千万不要沉迷于欲望本身,否则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进而失去本心,本心一旦失去,灾难也将随之而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吴广

更多文章

  •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的残暴统治有何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吴广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创立了很多的制度,秦国的法律和制度。在秦始皇的晚年之前,算是有条不紊地在运转。但是等到秦始皇的晚年的时期,这个巨型的国家机器的运转就有点超负荷了。想要达到的目的太多。秦二世即位之后,曾经一度停止了过度的劳民伤财掉,这是好事,但是没到半年就是重开。根据秦二世胡亥的旨意,先帝尚未完成

  • 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去吴广?司马迁的《史记》说出了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的故事如今早已广为流传,这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起义故事跌宕起伏,精彩无比,而两位起义者的结局也令人惋惜。这次失败的起义在后来直接导致了整个中原大地的格局变化,项羽、刘邦等豪杰就是借着陈胜吴广的起义余波而崛起,并且迅速在中原大地上打下自己的名声,立下自己的天地的。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番陈胜

  • 课本骗了我们几十年:陈胜、吴广原来并非贫苦农民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吴广

    很多朋友在初中历史课上都学过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印象中,这两位农民领袖不仅公是出身贫寒,而且是很穷苦的奴隶级别的。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如果仔细推敲相关的史料,就会发现,我们都被课本误导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而且干活休息时和别人聊人生时还和乡邻说“苟富贵,无相

  • 一同揭竿而起,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吴广

    夜色深沉,九百戍卒停在一座荒废的旧居,大雨倾盆,看这架势,还得连下三天三夜。坐在角落的人叫陈胜,职业是农夫。不过这位农夫不同于旁人,早年间与乡里朋友到大户的田地做帮佣,闲暇说笑时刻,他曾经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众人嘻嘻,笑他痴人说梦,陈胜面不改色,人心目中的成见是一座无法撼动的高山,他留下了一句

  • 陈胜吴广一群农民,凭什么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朝末年,这个时候秦始皇已经死了快一年了,上位的是胡亥。众所周知,本来秦始皇是要将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的,但是因为宦官赵高的狼子野心,毒死了秦始皇不说,扶持上胡亥之后也逼死了公子扶苏,导致朝中也是人人自危。当时的秦朝也算是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胡亥年纪尚轻,对于朝政也没有自己的主张跟魄力。

  • 陈胜、吴广为什么迅速败亡?他们犯了哪些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吴广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想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他们失败的原因,以警后人。我们来翻阅《史记﹒陈涉世家》,不难看出,司马迁对于

  • 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吴广

    你可曾记得,千年前曾有一人辍耕陇上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你可曾记得,大泽乡会逢大雨,曾有一戍卒曾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感慨!你可曾记得,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之后的揭竿而起?大泽乡,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地点,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些人和事都在历史中不断沉淀、发酵,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气息。而当年有

  •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吴广

    一个旧的的时代即将逝去,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时代属于平民,而不是属于过去的贵族。新的势力集团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而旧有的六国贵族也即将淡出属于他的时代,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中华夏民族第一次平民起义,他标志着华夏人民不屈服于暴政,抵抗一切压迫的体

  • 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你知道陈胜为何要杀吴广吗?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吴广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八》曾经在历史课本中,我了解到了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泽乡起义”。秦二世元年秋季,朝廷找了一批贫民屯戍渔阳,其中就包括陈胜、吴广两人,在路途中经过大泽乡遇到了大雨,知道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了,他们两人选择了杀掉押送军官起义。让人万万没想到的

  • 为何陈胜吴广的戍边目的地是北面渔阳,起义时却跑到了东南大泽乡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吴广

    咱们以往读到陈胜、吴广起义这段之时,总会有这么一个错觉:那就是陈胜、吴广被征召去渔阳戍边之时,是顺道途径大泽乡之时,杀官造反的。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上学之时,也是觉得大泽乡这个地方,应该是在陈胜、吴广老家到渔阳这个地方,中间的一个位置。然而,当我们仔细查看地图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大泽乡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