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原因为何?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原因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4/3/7 1:51:43

这两兄弟的葬礼谁更大,一直是关于汉代历史问题的一个大争论,有的人说,《史记》中写到,霍去病的死用的是“卒”,可却与霍去病的功绩不符,而霍光又太高了。

但其实先不说《史记》怎么记载,在葬礼规格上,霍去病也是“薨”的规格,也就是“诸侯”的标准。

在历史上,汉代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汉书》,一部叫《史记》。

可《史记》严格来讲,又不仅是汉代的史书,只能说是汉代著书,而作者司马迁和霍去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关于霍去病的记载,司马迁理论上是最有发言权的,可就是司马迁的记载中,霍去病的死,成为了“卒”。

关于霍去病的死,汉武帝很是悲痛,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政治利益,霍去病都是大汉朝很重要的人物,自幼被汉武帝带到身边抚养,等于是半个儿子,但他却英年早逝。

所以汉武帝对于这位大功臣的葬礼,决定搬来“祁连山”。

倒不是真的搬动祁连山脉,而是在汉武帝茂陵旁边建立一个神似祁连山的“山头”,以此来表彰霍去病征服祁连的伟大功绩。

除此之外,汉武帝在霍去病的葬礼中,让军士从茂陵排到长安城,我们知道,从茂陵到长安城,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城,整整六十一公里,为了这场葬礼,全国军士可以说是真的上了心来告别这位将军了,不谓不大。

所以在声势上,霍去病的葬礼最庞大的,这里面有汉武帝的惜痛和追念,更有无数北征的军士对这位大将军的敬仰,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什么出于礼法才这样做。

而在霍去病的葬礼中,真正属于“礼法”部分的,乃是“属国玄甲”。

这里说的“属国”,正是霍去病在河西之战打下来河西走廊后,被汉武帝所设置的“五属国”,不过属国在两汉的更迭中,多次变换意义,霍去病时代的“属国”,就是五属国。

因为刘邦说过,非刘家人不能封王,可是河西走廊却是霍去病啃下来的,汉武帝恩威并施,压服匈奴,虽然霍去病当不了诸侯王,但是却可以拥有这个“属国”不成文意义上的“王位”。

而“属国玄甲”,就是在诸侯王死的时候,军士穿上这种玄甲,送诸侯王最后一程,所以在规格上,霍去病已经属于是“薨”,也就是诸侯的级别了。

可事实上大家也知道,刘邦的白马之盟,注定了汉朝不可能有“合法”的诸侯王,既然没有合法的诸侯王,那么葬礼是不能用“薨”的,而到底是用“薨”,还是用“卒”,这是周代的礼法决定的。

法是法,不是没有空子可以钻,对于霍去病,这个定理怎么都要违背一下。

而司马迁的《史记》,他说霍去病是“卒”,最让人无语的是,对于这位大将军的死,司马迁只是寥寥一句带过,在史记的总体篇幅和文风来看,司马迁这样做是有点奇怪的,仿佛对霍去病有情绪似的。

实际上司马迁对于霍去病和卫青这对舅甥,一直持有的态度都是有些偏颇的,但具体的情绪为何,是因为汉武帝青睐这对舅甥,从而让司马迁感到反感,还是因为嫉妒霍去病的年少有为,这背后的原因不好说。

《史记》说是“薨”,但后来的班固,他所著写的《汉书》,里面所说的,就是霍去病去世称“薨”。

而且班固本人也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乃是“编于百王之末,册于秦、项之列”,意思大致就是说《史记》是有些功利性在里面的,对于过去的叙述有些添加,并非是客观的,再把班固的话说透点,那就是司马迁的态度,不能全信。

所以汉武帝不至于连霍去病死了,都不给霍去病一个体面的葬礼,霍去病的葬礼,也对得起他封狼居胥,阻击漠北的攻击。

再一个,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他的葬礼,“礼法”规格的确要比霍去病高。

说了大汉异姓不得封王,霍去病不行,当过摄政王的霍光更是不行。

霍光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后,就一直被汉武帝重视,为了表示对霍去病的追忆,汉武帝很重用霍光,汉武帝驾崩前,太子刘弗陵还很年幼,汉武帝让霍光等人辅政,也是刘弗陵和霍光这对组合,让大汉恢复了汉武帝后期所造成的元气损失。

到了汉宣帝时期,霍光已经是摄政王级别的人物了,霍家权柄很重,汉宣帝在这个环境中,吃了不少亏,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霍光没有违背自己的底线,没有说背叛大汉。

所谓“昭宣中兴”,这里面最大的功劳,就是霍光。

国内文政,军事领土,霍光都把控得很好,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所幸他去世前大汉王朝已经有了新的中坚人物,所以不至于造成太大动荡。

对于他的葬礼,汉宣帝还是把仇怨分得开的,所以设计很恢宏。

汉宣帝用“少牢之礼”,以及“四重内棺”来给霍光安排下葬,在以前,“四重棺”乃是天子才可以用的规格,而少牢之礼,仅次于祭天的太牢,也就意味着,霍光的葬礼规格,乃是诸侯王以上,皇帝以下的,处在一个非常玄妙的位置。

在用料上,汉宣帝下令了霍光的葬礼要用“梓宫”来称呼他的棺木,梓宫这个说法,也是皇帝皇后才有的,而霍光和他哥哥同样的是,都是有军士一路排列行李,从长安城到茂陵,唯一的区别在于,霍光没有那座高高的“祁连山”。

在声势上,霍光比不过霍去病,但在规格上,霍光高于霍去病,所以兄弟二人的身后事,一直都有个争论的对比,实则二人互有强弱、千秋,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二人的葬礼,都是在异姓不得封王的规则下的一种“特例”。

不过,这里还需要插入一个“阴谋论”式的观点,那就是关于霍光葬礼“超规格”的根源。

霍光功高不可否认,可是霍光和汉宣帝,跟霍去病与汉武帝这对组合不同,霍家曾经设计杀害汉宣帝的发妻许平君,而后强迫汉宣帝娶了霍光的小女儿,所以汉宣帝就个人而言,不讨论国家,他跟霍光是有恩怨的。

而霍光的功绩,并没有说像霍去病一样让军士五体投地,所以关于他的葬礼超规格,结合汉宣帝后期和霍光的关系来看,这是汉宣帝的“钓鱼执法”。

在霍光去世前,霍光安排了自己的儿子来“接班”,霍光之子霍禹,一开始被任命为右将军,后来成为大司马,这就意味着,霍光虽死,但是霍光的阴影犹在。

汉宣帝就以此葬礼为一种假象,自己很亲近霍光,甚至不惜给他几乎天子的规格礼仪,就是让霍家人被麻痹,然后汉宣帝逐渐架空霍家。

果不其然,汉宣帝在霍光死后,不断削弱霍家的权柄,霍禹竟然还想着造反,霍禹的表现,其实表现出的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霍光,霍光的后手,究竟是不是就为了“篡位”,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后来霍家因为造反被汉宣帝一并铲除,也算是报了许平君的仇。

因此才说霍光的高规格葬礼和霍去病的本质不一样,因为霍光这里夹杂着太多的矛盾和阴谋了。

不管怎么说,霍去病的功绩只会比霍光有过之而无不及,霍去病的死亡,也是妥妥地称“薨”,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卒”,太史公的心思里有着太多的别的因素,一切都成了谜,不过汉武帝给予霍去病的高规格葬礼,粉碎了这些不实际的流言。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汉宣帝:霍光死后,霍家只剩下猪,待我架锅烧水将其家族一锅端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霍光

    霍光死后,妻子毒杀皇后儿子造反,汉宣帝:来得刚好公元前68年汉朝权臣霍光去世,临死前后,汉宣帝侍候在他病榻前,看着这个既是臣子又是岳丈的人潸然泪下。之后,汉宣帝以最高规格为霍光办理了葬事,尽管此前二人有过猜忌、分歧和嫌隙,但人死为大,相信汉宣帝对他是又爱又恨的。只是,对汉宣帝来说,为公为私,霍家都非

  • 生荣死哀,权臣之算-三朝元老,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霍光

    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二人去世后,对两人家族的态度截然不同,娶了平阳公主的卫家是不断被打压,最后甚至满门被诛杀,历史上没有卫家后人的踪迹,相比之下,霍家要强很多,南征北战中霍系将领都对这位名将忠心耿耿,而在霍去病死后,刘彻为了朝堂平衡,扶持霍光作为霍系的代言人,养在宫中,以示恩宠,一时间,大汉军方山头

  • 霍光把汉宣帝推上皇位,为何汉宣帝恩将仇报,反将霍氏家族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霍光

    汉武帝当初为了防止后宫乱政,外戚专权,不惜做了立子杀母的决定,然而西汉的大权还是落到了旁人手里,这个人就是霍光。霍光是如何上位的?汉武帝死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坐上了龙椅,因母亲已死,后宫是没有机会参与政事了,但辅政大臣还是要的吧。武帝死前把辅政大权托付给了霍光,此外还有金日磾[dī]、田千秋、上官

  • 霍仲孺:生下霍去病与霍光的小县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霍光

    公元前117年,22岁的霍去病远赴边关,准备率领5万骑兵出塞作战,目标是匈奴单于。路过河东平阳县的时候,他稍作停留。河东太守远远地迎出郊外,并亲自为霍去背起弓弩,把他接到了平阳的传舍里。在这个供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霍去病下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命令:把一个叫做霍仲孺的小吏请过来。霍仲孺

  • 刘弗陵为何22岁就无子而终?霍光手段很残忍,后宫嫔妃竟都成摆设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霍光

    导读:汉武帝去世前,册立年仅七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同时让亲近的大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担任辅政大臣。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虽然顺利继承皇位,但霍光很快就铲除其他辅政大臣,成为了独揽朝政的一代权臣。并且,霍光还欺压年幼的刘弗陵,不让刘弗陵临幸妃子们,导致刘弗陵没有后代。而在刘弗陵二十岁的时

  • 为了“旧宝剑”,汉宣帝不惜得罪权臣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霍光

    刘贺被废之后,西汉王朝皇帝的宝座又空着了,这一回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辅政大臣霍光和张安世经过反复商量,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霍光正在为难的时候,他收到了光禄大夫邴吉的一封来信,信中说,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今年18岁,饱学多才,行止得体,可以继承皇位,请大将军考虑决定。霍光有了刘贺的教训,对再立新

  • 霍去病去世史书记载是“卒”,而霍光去世却用“薨”,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霍光

    同样是去世,为什么霍去病去世记载“卒”,而霍光却用的“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死是这么记载的:“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汉书》中记载他的死:“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一般来讲,天子去世叫做崩,诸侯的死叫做薨,士大夫去世叫做卒,读书人去世叫不禄,只有老百姓

  • 汉宣帝在清洗掉意图谋反的霍家后,为什么仍然尊崇霍光呢?

    历史人物编辑:文鸞竹标签:霍光

    霍光是西汉第二权臣,身为汉武帝死后的托孤重臣,在辅佐的汉昭帝英年早逝以后,先后立了废帝刘贺和汉宣帝刘询两位皇帝,一时之间权倾朝野。霍光生前先后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等,达到身为臣子所能达到的顶级官职和荣誉,死后又被汉宣帝以帝礼下葬,可以说极具哀荣。但荣誉背后却是危机四伏,霍光能有如此待遇,是因

  • 霍光去世以后,霍家便被全灭?原因是因为她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霍光

    在我国古代西汉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他就是霍光,霍光那时候的权力和力量甚至比皇帝都要大,皇帝显然拿他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但是霍光这个人不是那种大逆不道之人,那个时候他其实已经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的位子,但是霍光没有这样子做,他选择了对皇帝忠心不二,虽然霍光是这样做的,但是她娶了一个野心比她还

  • 霍光想让女儿当皇后,皇帝却下了道3字诏书,结果两位皇后都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霍光

    在中国西汉历史上有一对很特殊的皇位,可以称之为“平民皇帝”和“平民皇后”,“平民皇帝”是汉宣帝刘询,而“平民皇后”是许平君,两人谱写了一曲凄凉的爱情交响曲。话说汉武帝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结果因受小人挑唆,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后被汉武帝误认为是起兵叛乱谋夺皇位,最终太子刘据成了巫蛊之祸的牺牲品。太子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