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参接替萧何当丞相后,每日饮酒作乐,为何却被称为千古贤相?

曹参接替萧何当丞相后,每日饮酒作乐,为何却被称为千古贤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康康侃历史 访问量:1223 更新时间:2023/12/31 20:17:53

纵观历史,曹参这个人,都极为有趣。

1、饮酒作乐的千古贤臣

在我国古代丞相这个位置地位崇高,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顶点。为了达到这个梦想,许许多多有才华的人都各展所长,渴望能够在这个位置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谁不是紧绷着神经,生怕留下不好的形象。

曹参这位刘邦手下的老臣,刘邦论功行赏时,位居第二的人物,他在当上丞相后,却一改过往精明能干的作风,过上了“日夜饮醇酒”的生活。

堂堂丞相,每天工作期间饮酒作乐,怎么看都是昏庸之人,可曹参在任三年,他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朝堂上的官员觉得他不务正业,而另一方面百姓却歌颂他是“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参到底在任时,饮酒作乐到了何种程度。

首先曹参自己是整日饮酒作乐,如果有人来找他谈政事,他一定会拉着人先喝一顿酒,让对方喝醉了再说。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闲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後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其次曹参还带着下属们一起喝酒,当时有人去向曹参提意见,表示你作为丞相,不能纵容这种风气,要好好整顿一下。当时曹参的反应很有趣,他拉着这些来反应问题的大臣们坐到庭院里,摆上酒席,然后让他们像他们反映的那些工作期间饮酒作乐的大臣一样“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2、曹参为何在工作期间饮酒作乐,还能被百姓称颂

前文提过曹参上位后,一直保持着整日饮酒作乐的状态,而且他不单单是自己喝,还邀请手底下的大臣和自己一起喝。汉惠帝上位后,哪里见过这种事情,当时就蒙蔽了。

于是汉惠帝悄悄把曹参儿子曹窋拉过来谈谈口风:““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一会儿你回去了,私底下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去世,皇帝还年轻,您作为丞相,每天饮酒作乐,有大事情也不告诉皇帝,是凭借什么来处理天下大事的呢?”)”

曹参听到自己儿子的这番话,二话不说先“笞窋二百”,然后呵斥道:“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还不快去服侍皇帝,天下大事哪里是你这样的小孩子该讨论的)。”

汉惠帝知道自己的探查失败过后,对曹参更是不满,于是便在朝堂上公然质问曹参:“丞相你工作期间饮酒作乐不说,我让你儿子提醒一下你,你为何还要打他呢?(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曹参没有直接回答汉惠帝,他先脱掉自己的帽子向汉惠帝谢罪,然后反问了他一个问题:“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陛下您觉得自己与您父亲谁更圣明)”

汉惠帝不假思索回答道:“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曹参又问道:“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汉惠帝停顿了一下,委婉说道:“君似不及也(你好像比不上萧何)。”

曹参看到汉惠帝说出了自己想要的话,便解释道:“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汉惠帝听到这儿,总算明白了曹参的理由:他找不到比萧何制定的政策更适合国情的了,为了避免过多干预造成朝政紊乱,干脆就让百姓休养生息更好。

其实,严格来说曹参这种“无为而治”的做法属于“不做而做”,前人萧何制定好了规则,而他上位后干了两件事情“任用性格淳朴老实的人”和“驱除追名逐利的人”:择郡国吏长大,讷于文辞,谨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辄斥去之。

曹参认为只要能够保证大臣们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本分,不要为了追名逐利做些不必要的事情,就完全足以应对朝政所需。加之汉朝初立,百姓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颠沛流离,此时国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过多干预,从这种角度出发,他实施无为政策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曹参:身居相国,却整日喝酒不务政事,惠帝拿他没办法,赐他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曹参

    公元前193年,曹参正在家中闲坐,下人突然汇报说:“萧何丞相死了!”曹参顿时来了精神,大喊道:“赶紧收拾行李,我要入朝当相国去了。”下人一愣,暗想曹大人疯了吗?史载:“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这时的曹参,正在齐国担任齐国相,辅佐刘邦的长子刘肥治理齐

  • 丞相萧何死后,为何要大力推荐曹参为相,却不推荐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曹参

    要说到汉室兴衰历史,其中汉高祖作为一股贤明的皇帝,却也开启了盛世大汉。此时刘邦眼里的大将大臣其中有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汉将韩信,这两个人都是大汉地驻国之基,所以他们的话都是刘邦等帝的心中天平之基。有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萧何这个人却也是有着不错的政治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吕后的认可,但是萧何死后,继承萧何位置

  • 曹参只当了三年宰相,为何前前后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曹参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但是围绕在曹参身边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看起来可能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那么,有哪些不可思议,怎么来理解这些不可思议呢?(曹参)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是从刘邦托孤开始了。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去世前,把吕后叫到床边,给她交代后事

  • 萧规曹随的曹参,一个只会喝酒的丞相,却博得了皇帝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日出时尚标签:曹参

    曹参很多人都知道萧何和曹参,但是不知道两个人联系,其实这两个人是一对非常默契的好朋友。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就好比春秋时期的鲍叔牙和管仲,平时的工作没有交集,但是遇到什么好事情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萧何在沛县的职位相当于县令的秘书,曹参在沛县掌管刑狱,两人功成名就之后没啥交集,其

  • 萧何、曹参是害怕被诛九族,才推举刘邦当首领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曹参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句话讲的是刘邦当“沛公”的故事。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造反,同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在纷纷宣布独立,脱离秦朝统治。或者组建军队,以求自保。于是沛县县令也想这么干。萧何、曹参对沛县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员,

  • 曹参:在萧何死后接任丞相,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为何得到一致好评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曹参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三十二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我讲了萧何。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一个跟萧何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说起曹参,你可能不熟,但是跟他有关的一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就是“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这个成

  • 为何小小的沛县会有萧何、樊哙、曹参等众多优秀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曹参

    楚汉相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力量战胜贵族力量的历史事件,代表以平民力量作为主导的刘邦,凭借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同乡兄弟,一步一步的击败了项羽,最终获得了天下的霸权,这件事在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能也会有所疑问,就是为什么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沛县,会诞生很多天才如曹

  • 地痞刘邦为何能成为官员萧何和曹参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曹参

    公元前209年,刚刚建立十年多的大秦帝国陷入混乱,陈涉在蕲县发动起义,很快占领了陈地,自称为楚王。又派武臣、张耳、陈余等人去赵地。秦朝的政府军打不过败走,八月,武臣占领赵地自立为赵王。在陈涉的带领下,大秦王朝的各郡县纷纷相应起义,他们杀死主要官吏,自立为王。而此时,沛县也在预谋着这样的一场起义,这个

  • 文韬武略、留下生前身后名的大汉相国曹参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曹参

    曹参的名声并不如萧何、韩信、张良,可能有些朋友对他不熟。但在遥远的秦末汉初,他却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以相国的身份治国有方,留下了生前身后名,为百姓称道。曹参,跟刘邦是老乡,也是沛县人。在秦朝时为主管刑狱的官员的属吏。在当时已经颇有些名望了。在汉高祖刘邦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就以近臣的身份跟随刘邦。曹

  • 萧何死前为什么举荐曹参接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曹参

    萧何、曹参是杀沛县县令,立刘邦为“沛公”,与刘邦一道在沛县起兵反秦的两位汉代开国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足见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萧何的贡献,一是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安抚秦民,为前线输送兵卒粮草,使刘邦战败后常得到补充,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二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