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参:身居相国,却整日喝酒不务政事,惠帝拿他没办法,赐他善终

曹参:身居相国,却整日喝酒不务政事,惠帝拿他没办法,赐他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小斌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1/16 22:31:29

公元前193年,曹参正在家中闲坐,下人突然汇报说:“萧何丞相死了!”曹参顿时来了精神,大喊道:“赶紧收拾行李,我要入朝当相国去了。”下人一愣,暗想曹大人疯了吗?史载:“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这时的曹参,正在齐国担任齐国相,辅佐刘邦的长子刘肥治理齐国。下人、门客听曹参一声吆喝,还以为曹参疯了,萧何去世,为什么会把他召入京师做相国。但领导发话了,只好遵从,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看曹参的笑话。不料过了几天,长安果然有使者来召曹参进京做相国。

按理说,相国大人掌管全国事宜,应该日理万机,忙个不停。但曹参自从入朝成为相国后,一切皆遵萧何之法没有任何变更。他还从各郡和诸侯国中选出一些质朴、厚道的人担任丞相的属官,也就是助理,帮他处理公务。各种繁杂事务,全部有助理来处理,曹参本人则每天喝酒玩乐,不务朝政。而且他对相国府的下属还特别宽纵,有些官员犯了一些小过失,他不仅不惩罚,反倒替别人遮遮掩掩,所以相国府总是平安无事,一切都如萧何在世时那样运转。曹参每日喝酒遛狗,无所事事,文武大臣都看不下去了,于是登门劝诫。曹参之所以不理朝政,他心中有数,但文武大臣不明就里,一波波地去劝说曹参。曹参不想得罪,也不想让大家难堪,为了应付前来劝说的官员,他自己整天痛饮美酒,每天喝得东倒西歪,搞得众人找不到机会。偶尔有几次,大臣们趁着曹参还没喝醉,就登门劝说,结果曹参看人一到,就立即拿出美酒,设宴招待他们,还不停地给大家敬酒、劝酒,结果前来劝说的人,不一会就喝醉了,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长此以往,没人能劝说的了曹参。时间一长,汉惠帝刘盈就看不下去了,心中暗想,这老臣曹参是不是看不起自己,怎么整日不务朝政。刘盈就私下里把曹参的儿子曹窋叫到跟前,对他说:“你回家后,问问你老爹,高皇帝(刘邦)刚去世,新皇帝刚登基,你担任相国,这每天只知道喝酒,有什么事情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怎么管理国家啊?”

说完,刘盈又特别嘱咐曹窋,千万不要说是自己让他问的,就说是曹窋自己的意思。曹窋按照刘盈指示,回家后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劝说老爹勤劳着点,对国事也上点心。不料,没等曹窋把话说完,曹参大发雷霆,赏了曹窋二百板子,骂着说:“你个臭小子,赶紧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过问的。”曹窋没问出个所以然,还挨了一顿打,回宫中向刘盈诉苦。刘盈一听来气了,暗想曹参不管事也就罢了,还不准别人说了。第二天上朝,刘盈指着曹参质问:“你为什么打曹窋?他问你的话,是我让问的,你整日喝酒不理朝政,怎么还不准别人说了,你给我说个明白!”面对新皇帝的质问,曹参胸有成竹,不急不忙地先是磕头请罪,然后反问刘盈:“请问陛下,您的圣明英武和高帝谁强?”汉惠帝刘盈自然说:“我当然没有高皇帝强!”曹参又问:“依陛下看,我曹参和萧丞相比谁更贤能?”惠帝自然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一听,提高嗓门说:“陛下说得很对。高皇帝(刘邦)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很明确,如今陛下做皇上,我做丞相,只需谨慎地各守其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这时才明白曹参的意思,心中暗自叫好,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原来曹参比自己想得远,想得细致,便和和气气地又让曹参回府休息去了。

曹参做汉朝相国三年,他从始至终都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施行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安居乐业,朝政如萧何在世时一样稳定,他去世后百姓称颂他的功德,汉史也把曹参和萧何比肩,称为“萧规曹随”,成为历史佳话,流传至今。

汉初,名臣云集,大家的注意力大都在张良陈平、萧何、韩信等人身上,其实曹参才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韩信、彭越等功臣相继被刘邦杀害,刘邦甚至在临终前还让陈平去杀了樊哙,但曹参自始至终都安然无恙。

而且曹参还被列为五位异姓功臣世家第二位,故也称曹相国世家,爵位传承一直到西汉灭亡。其实,这是得益于曹参有处世、伴君的大智慧,他见微知著,大智若愚,选择隐于朝堂,功高不震主,不仅成功保身,还保住了子孙的富贵。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丞相萧何死后,为何要大力推荐曹参为相,却不推荐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曹参

    要说到汉室兴衰历史,其中汉高祖作为一股贤明的皇帝,却也开启了盛世大汉。此时刘邦眼里的大将大臣其中有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汉将韩信,这两个人都是大汉地驻国之基,所以他们的话都是刘邦等帝的心中天平之基。有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萧何这个人却也是有着不错的政治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吕后的认可,但是萧何死后,继承萧何位置

  • 曹参只当了三年宰相,为何前前后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曹参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但是围绕在曹参身边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事情,一般人看起来可能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仔细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那么,有哪些不可思议,怎么来理解这些不可思议呢?(曹参)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是从刘邦托孤开始了。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去世前,把吕后叫到床边,给她交代后事

  • 萧规曹随的曹参,一个只会喝酒的丞相,却博得了皇帝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日出时尚标签:曹参

    曹参很多人都知道萧何和曹参,但是不知道两个人联系,其实这两个人是一对非常默契的好朋友。两人之间的默契程度就好比春秋时期的鲍叔牙和管仲,平时的工作没有交集,但是遇到什么好事情绝对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萧何在沛县的职位相当于县令的秘书,曹参在沛县掌管刑狱,两人功成名就之后没啥交集,其

  • 萧何、曹参是害怕被诛九族,才推举刘邦当首领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曹参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句话讲的是刘邦当“沛公”的故事。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造反,同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在纷纷宣布独立,脱离秦朝统治。或者组建军队,以求自保。于是沛县县令也想这么干。萧何、曹参对沛县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员,

  • 曹参:在萧何死后接任丞相,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为何得到一致好评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曹参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三十二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我讲了萧何。今天这一讲,我要讲的是一个跟萧何密切相关的人物,他就是西汉第二任丞相,曹参。说起曹参,你可能不熟,但是跟他有关的一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就是“萧规曹随”。“萧”指的是萧何,“曹”指的是曹参,这个成

  • 为何小小的沛县会有萧何、樊哙、曹参等众多优秀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曹参

    楚汉相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平民力量战胜贵族力量的历史事件,代表以平民力量作为主导的刘邦,凭借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同乡兄弟,一步一步的击败了项羽,最终获得了天下的霸权,这件事在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能也会有所疑问,就是为什么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沛县,会诞生很多天才如曹

  • 地痞刘邦为何能成为官员萧何和曹参的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曹参

    公元前209年,刚刚建立十年多的大秦帝国陷入混乱,陈涉在蕲县发动起义,很快占领了陈地,自称为楚王。又派武臣、张耳、陈余等人去赵地。秦朝的政府军打不过败走,八月,武臣占领赵地自立为赵王。在陈涉的带领下,大秦王朝的各郡县纷纷相应起义,他们杀死主要官吏,自立为王。而此时,沛县也在预谋着这样的一场起义,这个

  • 文韬武略、留下生前身后名的大汉相国曹参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曹参

    曹参的名声并不如萧何、韩信、张良,可能有些朋友对他不熟。但在遥远的秦末汉初,他却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以相国的身份治国有方,留下了生前身后名,为百姓称道。曹参,跟刘邦是老乡,也是沛县人。在秦朝时为主管刑狱的官员的属吏。在当时已经颇有些名望了。在汉高祖刘邦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就以近臣的身份跟随刘邦。曹

  • 萧何死前为什么举荐曹参接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曹参

    萧何、曹参是杀沛县县令,立刘邦为“沛公”,与刘邦一道在沛县起兵反秦的两位汉代开国功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定“元功十八人位次”,萧何居首,曹参第二,足见其在功臣中的地位。萧何的贡献,一是楚汉战争中留守关中安抚秦民,为前线输送兵卒粮草,使刘邦战败后常得到补充,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二是任

  • 刘邦病逝后,曹参在府内饮酒作乐,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阿宝标签:曹参

    历史上的汉朝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汉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之久,只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新朝。虽然出现了新朝,但是汉朝的文化并没有断裂,古代的时候,西方朝代称中原人为汉人,就与汉朝有很大的关系。汉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最大的强敌就是匈奴,只不过凭借汉朝自身的发展,最终打败了匈奴。西汉在建立的过程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