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颜浅史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5 5:05:37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

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

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

曹参只笑不语!

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来在刘邦建立大汉的时候,评选第一功臣,曹参就是萧何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刘邦力保萧何,萧何才胜出的,只要萧何在,他就能压曹参一头。

萧何死了,曹参就有出头之日了。

刘邦临死之前,吕后就问刘邦,萧何丞相若是死了,我们要选谁为宰相呢?

刘邦给的答案就是曹参。

萧何死的时候,汉惠帝跑到萧何的家里,他也问萧何你死了谁当宰相呢?萧何没有说具体的人,他说知臣莫若君。

意思就是说汉惠帝应该知道的,汉惠帝就脱口而出说曹参怎么样?

萧何说皇帝英明,他可以明目了。

就这样萧何死了,汉惠帝就下了一道诏书,让他来朝中当宰相了。

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曹参当了宰相什么都不干,也不上书议论事情,他能做的事就是胡吃海喝。

很多大臣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就想要找曹参聊聊,不能占着宰相的位置,什么事情都不做呀!

没想到不管是那个大臣来找曹参,曹参二话不说都是统一把酒肉准备好,只要有人提国家大事,他就端起酒来,让人家喝。

结果所有的人都还没有提意见呢,就被他给灌醉了。

所以,曹参一直保持吃喝玩乐的心态。他这样做,汉惠帝就有意见了。汉惠帝就告诉曹参的儿子,说你回家问问你老爹,为何他当宰相什么事情都不做呢?

曹参的儿子就回家问他老爹,没想到曹参一听就发火了,而且还拿棍子把儿子给打了一顿,这件事汉惠帝知道了。

到了第二天汉惠帝上朝的时候,他就直接问曹参,他说你儿子问你的问题,是我让他问的,你为何要打他呢?

曹参赶紧摘下帽子请罪,说让皇帝惩罚他。

然后,他回答汉惠帝的问题。

曹参问汉惠帝,拿您和高祖刘邦皇帝比,你们两个谁更英明呢?

汉惠帝说当然是高祖刘邦了。

曹参又问,拿我和萧何丞相比谁更胜任一些呢?

汉惠帝说你还差一点。

曹参说这就对了,你不如高祖,我不如萧何,我们两个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们制定的规定执行下去,没有改正的地方,我们就不用瞎折腾。

这样国家正常运转,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汉惠帝听说之后,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史书上把这个事情叫做“萧规曹随”,就是说萧何制定的规矩,到了曹参这里一直都是实行的。

事实上曹参也没有错,当时的汉朝就是要休养生息,能不修改法令能不折腾老百姓当人就不折腾了。

曹参当宰相的时候,因为汉朝的国力也在稳步发展当中。所以,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也捞到了一个很好的名声。

其实曹参不做事情,还有就是惧怕吕后,毕竟他若是做得多了,就会威胁到吕后的利益。惹了吕后有可能被灭族,还不如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样谁都不得罪!

与其说曹参什么都不做,不如说这事他的求生保命之道。事实上曹参就是一个武将,他治理国家水平真的是有限的。

有的时候做了事情真多没有不做事情好。曹参的人生,就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标签: 曹参

更多文章

  • 为何汉朝的第二任丞相曹参,胡吃海喝3年无所作为却也成了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曹参

    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多贤相都是一国之擎柱,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汉之萧何,三国蜀汉之诸葛亮等。可是,大汉王朝的第二位丞相曹参,却凭借着“无所作为”成了有名的丞相,还为后人留下了一句有名的成语:萧规曹随。好一个“萧规曹随”,分明就是懒惰的“抄袭”嘛,可人家就凭借着抄袭,却抄袭出了名

  • 曹参仅当了三年宰相,而且天天胡吃海喝,为何死后还被千古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曹参

    曹参仅做了三年宰相,死后千古留名,这是事实! 说曹参一件事都没办,这不符合史实。曹参胡吃海喝是大智慧!为什么说曹操一件事都没办,不符合史实呢?其实,曹参在宰相任上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选拔任用干部。曹参的用人标准是办实事,不浮夸。根据这个标准,曹参任上从各郡县选拔了不少

  • 无德的刘邦为何能当上皇帝?全因萧何、曹参的一点小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曹参

    刘邦在起事之前,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刘邦也并非老大。刘邦同时混黑白两道。在白道上,刘邦是亭长(乡干部),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重要官吏。刘邦比不上这两位。黑道方面,他是王陵的下级。王陵起事后,就一直不愿意归顺自己的小弟刘邦。可见,起事前的刘邦在黑白两道的圈子里,都不是领袖。为什么在起

  • 刘邦评功,将萧何排在第一,将军们则主张曹参第一,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墨史浅吟V标签:曹参

    有句名言,叫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非常正常。不过,从刘邦评功可以看出一点,他还是挺重感情的一个人。刘邦对待一直追随他,对他忠心耿耿的元老级人物,是非常看重和偏爱的。萧何和曹参,都是刘邦在沛县起义时的元老。两个人追随刘邦,一个负责后勤,一个负

  • 南宋文豪洪迈把曹参和赵括放在一起观察,发出令人深思的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曹参

    汉朝曹参,萧规曹随的主角,一个标签式的历史人物,一个因为“不折腾”而轻松博得英名的高人。战国赵括,一个因为纸上谈兵而成为笑柄的负面人物。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历史人物,有什么可比性呢?有的。在南宋大文豪洪迈那里,关于曹参和赵括的使用,相映成趣。汉高祖刘邦病重的时候,铁娘子吕后问老公:萧相国死后,谁能替

  • 刘邦识人有多牛,死后仍能算计一切,吕后,萧何曹参只配当棋子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曹参

    吕后询问躺在病床上的刘邦,萧何死后何人可以代替?刘邦回答说曹参。此时的吕后没有想到这是刘邦给自己布下的陷阱。公元前196年韩信和彭越相继被杀害,这让淮南王英布如坐针毡,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他了,他决定起兵造反。可是一出感情戏却打断了英布的计划。他有一个爱妾和贲赫有不正当关系,正巧贲赫又借口生病不去上班

  • 他是曹参的玄孙,母亲是平阳公主,妻子是卫长公主,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曹参

    能被后人花大量笔墨记载的人物,他们一般都是对社会有着重大贡献或者自身经历异常曲折,又或者是犯下了不可饶恕之事的人,书上记载他们则是无可厚非。至于那些无功无过的人书上则不会有什么记载,他们在后人的认识中也仿佛都成了历史隐形人,即便他们在当时的身份是多么的崇高,但是在书上也只是被记载成他人的绿叶。曹襄就

  • 初时曹参是以,什么身份跟着刘邦的?他因此都立了哪些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曹参

    汉高祖刘邦初为沛公刚在沛县起兵时,曹参以侍从官的身份跟随他。曹参率军攻打胡陵、方与两县,进攻秦朝郡县的部队,大败敌军,向东攻下薛县,在薛县外城西面击败了泗水郡守的军队。再次攻打胡陵县,夺取了县城。曾参转移镇守方与,方与却已经反叛并投降了魏国,他带兵攻下方与。丰邑也反叛投降了魏国,曹参又带兵攻取丰县。

  • 刘邦论功封赏大臣,萧何第一,曹参第二,为何张良只排在六十二?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史观标签:曹参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毕竟汉朝的出现,让汉文化得到了传承。时至今日,人们对汉朝肯定是不陌生的。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更是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一位皇帝,不可否认的是,刘邦奠定了其后汉朝四百年基业。汉朝能够建立,肯定是与汉朝的开国功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汉朝时期,汉朝的开国功臣受

  • 一个小小的沛县,为什么会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曹参

    楚汉之争,刘邦获胜,建立起西汉王朝。刘邦从一介草民一跃成为九五之尊,从前追随他左右的同僚同乡,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都论功行赏封侯封爵。至此,名不经传的沛县,从此就成为汉代历史名人的故乡。刘邦无疑是个人才,但这之前众人只知道刘邦是个说大话的混人,直至单父人吕公逃难到沛县之后,众人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