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历史是巧合还是史官刻意而为之,离韩信“谋反”被杀不到三个月,梁王彭越也“反”了。说起来,他可比韩信还冤。甭管真假,史书上至少记载了韩信有“谋反“的意图。而彭越呢?这哥们儿啥都还没干呢,就被咔嚓了。而且死相还很难看:被剁成了肉泥,做成了肉酱!
那么,彭越“谋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彭越最大的功劳就是牵制项羽大军。其实,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这哥们儿将游击战发挥到了极致。刘邦跟项羽在东边打,他就去西边骚扰楚军,再绝一下粮道;等项羽转过头来要收拾他的时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开溜。
就这样,把项羽搞得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还有一点很关键:张良著名的“下邑画策”中提到了三个人,彭越就名列其中(另两人是韩信和英布)。这也是楚汉最后垓下决战中,刘邦的三路外援大军中的一支。
可以说彭越在刘邦当皇帝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当仁不让的功臣!
功臣,对于刘邦又意味着什么?
好吧,我们刘家的江山必须要世代相传,你这个功臣就是个不稳定的X因素。大名鼎鼎的韩信都被我KO了,小小的彭越又算得了什么!
按照史书的记载,彭越“谋反”的起因是刘邦去代地平叛陈豨,向他借兵。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老兄竟然抗旨,称病不听召唤。刘邦大怒,派了使者来质问他。这时,他手下有个叫扈辄的人说:“开始叫大王你去,你不去,现在再去,估计要被擒拿了,不如趁此起兵算了。”
彭越并没有听取扈辄的建议,可这段对话被他的太仆听到了,并向刘邦告了密。最终,彭越被抓。但是,刘邦也没有杀他,将其贬为庶人,发配蜀地。
在去蜀地的路上碰到了吕后,彭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吕后哭诉自己并无谋反之心,希望皇后跟皇帝说说情,让自己回老家去。吕后表面是同意了,但是见到刘邦后,就建议:彭越不是一般人,早杀之为好。否则,养虎遗患。刘邦听取了吕后的意见,将其处死,夷三族。
这就是彭越整个“谋反”的过程!
不过,这段记载依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刘邦接到告密后,将彭越抓获,主管刑狱的官员开始调查。《史记》的记载是:“有司治反形己具……”。这是什么意思?证据确凿呀!如果真是这样,等着彭越的必定是夷三族。而刘邦却出人意料地赦免其罪,仅仅贬为庶民,发配蜀地。
刘邦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仁慈了?韩信、陈豨的谋反销烟未尽,对同样事的处理却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不太符合常情。
第二,彭越委托吕后向刘邦说情,这看似很合理的说辞其实非常非常不合理。他一个铁骨铮铮的大老爷们儿会去找一个女人为他说情?况且,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彭越应该很清楚。
彭城之战后,刘邦为了保命,一次次将刘盈和鲁元公主踢下车;还有就是世人皆知的项羽煮刘太公的桥段。他连自己的儿子、女儿、老婆、老爸的命都丝毫不在乎,会在乎一个对自家江山有威胁的外人?
第三,彭越最终被杀,是吕后让其手下告他有又再次谋反的行为。这就是完完全全地向吕后身上泼脏水了,以彭越当时的情况,他有什么资本在短时间内召集大军和刘邦开战呢?而史官这样记载彭越的被杀,就可以造成一种假象:刘邦心肠仁厚,不妄杀功臣。一切都是吕后在背后捣的鬼,杀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吕后吗,反正她以后的黑记录还多着呢,也不在乎多加这一条了!而且彭越的死状十分恐怖,跟吕后将来对付戚夫人有一拼,“合情合理”!
这么看来,彭越的被杀实在是冤呀。他已经明确告诉扈辄:不造反!可中间出了这么多状况,刘邦则顺势而为,趁机除掉这个心腹大患而又不留骂名给后世。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