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同为汉文帝的女儿,为何待遇有着天渊之别?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同为汉文帝的女儿,为何待遇有着天渊之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杜健 访问量:2664 更新时间:2023/12/8 3:22:21

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后,在吕后的帮助下剪除了彭越韩信等异姓王,又忙不迭地把自己的子嗣封到各地为王,以期刘家能够江山永固。虽然汉也是中央集权的皇朝,但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也同时存在。刘姓皇子们都有自己的封地,成为一地掌握实权的诸侯,这种分封制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这里就不多说了。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诸吕势大,刘氏势微。后来吕后驾崩,大臣周勃陈平及时把控了局势,铲除了诸吕,匡正了汉家江山。又把远在代国的仁厚之君刘恒请了回来坐上了龙椅,是为汉文帝。

正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与民生息的休养之策成就了文景之治的不世功勋。汉文帝作为一代明君其政功无可挑剔,但他对待自己的两个女儿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却有失偏颇,这似乎还得从头说起。

一、皇家的深宫

刘邦在一次远征中收服了代,一时高兴就把代作为封地给了他八岁的儿子刘恒。刘恒的母后在宫中既不特别讨喜刘邦,也没有什么失德之处,吕后因此也并不针对她。

既然刘邦封了偏远的代给刘恒,吕后也不好说什么,这样刘恒就跟随母亲去了代,虽然代不似西安深宫高阙那般舒适,好在远离了是非中心,或许不啻为一个明哲保身之举。

母慈子孝,刘恒的母亲生性和善与世无争,刘恒自然也逐渐成长为一个谦恭礼让的翩翩公子。成年后,刘恒亲政,他体恤民力,实行了休养生息之策。这使得代国在汉初因战乱而满目疮痍中逐渐恢复,百姓生活也逐渐好转,刘恒亦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不久,刘恒还在母亲的主持下娶了自己的王后,生下了四个小王子,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如果不是后来的诸吕之乱,恐怕偏安一隅的代王刘恒直到在这里终老死去,也永远不会成为什么汉文帝。

在宫内专权的吕后,十分反感刘邦身边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为了把这些一批又一批选进宫中的女人,尤其是那些颇有些姿色的从刘邦身边挪开。同时也为了拉拢一下各地的诸侯王,显示一下自己母仪天下的姿态,吕后时不时的会把还没来得及被刘邦宠幸的宫女送给诸王一些。

其中生得颇为美艳的宫女窦漪房就在入选的名单之中。窦氏本是河北清河人,清河是赵的封地,窦氏便花银子疏通了太监的关系,希望能被遣送至赵。

可没成想不知是太监会错了意,还是根本就是拿了银子不办事,窦氏竟然被送到了比赵更北边的代。无奈以窦氏的身份无权挑三拣四,只好认命去了代。

二、女以母贵的馆陶公主刘嫖

代正是刘恒的封国,刘恒第一眼见到了窦氏就被她的温婉柔媚的美貌迷住了,便把她纳在了身边。窦氏身为一介女流且身份低微自然只能听之任之,不过此时刘恒正值壮年,也是一表人材,窦氏嘴上不说,也是满心欢喜,或许有时也暗自庆幸多亏那个拿了钱不办事的太监才让她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庸。

很快窦氏就给刘恒诞下一女,刘恒亲自给他们的女儿取名嫖,没错就是叫刘嫖。这个嫖除了那个不雅的意思外,还有一个意思是勇健轻捷的样子。很显然,刘恒是希望她的女儿勇健轻捷,而不是前者。

后来窦氏又给刘恒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便是后来的汉景帝刘,一位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梁王刘武。或许是代国国小民贫,又靠近北方缺医少药,代王刘恒王后连同自己的原来的四个王子都相继暴亡了。窦氏本来就享一人专宠,王后死后,窦氏虽无名份,但已成了实际的王后了。

刘恒在周勃、陈平等大臣的拥立下登基后,接受了陈平的建议,立了与自己同样宽仁的刘启为太子,这便是后来的汉景帝。汉代母以子贵,刘启封为太子后,其母窦氏顺理成章被册封为了皇后。而嫡长女刘嫖则也破例被封为馆陶长公主。这种称号是自汉建立以来所没有的,长公主是与诸侯王地位相当的封号。

汉文帝恐怕是历史上最不好色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妃嫔很少,几乎只专宠窦氏一人,子嗣自然也不多。除了原来暴亡的那四个儿子,还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加在一起也十个了,但比起动辄就几十个儿女的帝王,实在不多。刘恒的另外一个女儿便是被称为绛邑公主的刘姝。

三、可悲的绛邑公主刘姝

刘姝的生母与当年刘恒的母亲差不多,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物。所以刘姝自出生时起便不被刘恒所重视。刘姝成年后,更是把她嫁给了刘恒并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接纳的周勃的儿子周胜之。

周勃自从与陈平一起拥立了刘恒为帝后,便时不时的展露出一点骄纵的意思,总以皇帝的缔造者自居,这让刘恒打心眼里感到不舒服。自己是堂堂的汉高祖刘邦的亲生儿子,虽然托了周勃等人的拥立才登上大宝,但一个皇帝不能总不能生活在完全是被大臣成全的阴影下。

因此他没有把自己最喜爱的长公主刘嫖许给周胜之,而是把次女刘姝嫁了过去。有母以子贵,也有爱屋及乌。刘恒既然不喜周勃,对刘姝更是不管不问了。没几年,刘恒就找了个缘由贬了周勃,失了势的周家从此不再显赫,绛邑公主的日子也越过越没意思。

可就在这时,屋漏偏逢连阴雨,周胜之竟然失手杀了人。本来作为当朝驸马,如果皇帝肯出面赦免既可大事化小,可汉文帝刘恒偏偏不,宁可让绛邑公主守寡也不开这个口,最终周胜之被押赴刑场砍了头。

总结: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作为汉文帝仅有的两个女儿,其身份从一出生那天起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个母亲受宠,从小受尽疼爱,享受到了最好的父爱。长大后被封为与诸侯国齐名的长公主。

而绛邑公主从小似于母亲一起打入了冷宫,与父王也难得有亲近的机会,自然越发生疏,为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连自己绛邑的封号,也是因嫁到了周家的绛邑才被称为绛邑公主的。

最终自己的夫婿失手杀了人,父皇竟也不管不问,让自己独自承受了丧夫之痛。可见生于帝王家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或许可以衣食无忧,但平民能够轻易享受的天伦之乐似乎在皇宫里却是如此的奢侈。

标签: 馆陶公主

更多文章

  • 同样身为皇帝的姐姐,怎么平阳公主的权势,远不及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馆陶公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人获得成功,虽然与个人的努力有关,但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看过《美人心计》和《大汉天子》两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馆陶公主和平阳公主都是汉朝的长公主,但两人在朝廷中的权势以及影响力上却大不相同。平阳公主作为汉武帝的亲姐姐,权势却远远赶不上馆陶公主,这是为什么呢?馆陶公

  • 她是汉武帝的亲姑姑,又是汉武帝的丈母娘,她就是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馆陶公主

    刘嫖是汉文帝与窦皇后的嫡长女 ,汉景帝的同母姐姐。馆陶公主是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堂邑侯(食邑1800户)陈午为妻,故又称堂邑大长公主。汉文帝时封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称馆陶大长公主,又称窦太主(汉代母系遗风,如汉武帝太子刘据之母为卫子夫,所以又称卫太子)。刘嫖的父亲汉文帝刘恒登基数月后

  • 汉朝的馆陶公主有多受宠爱?能被称为“窦太主”?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馆陶公主

    电视剧美人心计想必大家都看过吧,即使没有看过的也应该听过的吧!小时候小编可是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呢,常常都是边看电视剧边写作业的,不过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大家不要学小编哦!里面的女演员都好漂亮呢,造型也很好看,里面的女主角人好看造型也好看,她的一生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从底层一步步的走向高位,把持权政

  • 西汉的馆陶公主和大唐的太平公主谁更加有权力

    历史人物编辑:浪人说史标签:馆陶公主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对两位公主有个简单的了解,先来说说馆陶公主。馆陶公主馆陶公主确实不简单,他是汉文帝两个有记载的女儿之一,汉文帝刘恒的众多子女中,有记载的女儿只有两位,其中就有馆陶公主刘嫖,第二个是绛侯公主(因为嫁给了绛侯周勃之子,所以叫做绛侯公主)但是有名字的只有馆陶公主了,她还是汉朝

  • 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都是汉文帝之女,为何只有馆陶公主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馆陶公主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比较传奇的皇帝,不仅自己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还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女儿,一样也是在历史上留名了的,这个女儿就是我们熟知的馆陶公主,她可是汉武帝刘彻的岳母,汉武帝当初能够当上皇帝,与她息息相关。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刘恒可是有两个女儿的,除了大名鼎鼎的馆陶公主之外,刘恒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绛邑

  • 馆陶公主选女婿的无奈:要么奸佞,要么有缺陷,要么声色犬马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馆陶公主

    刘彻能被册立为太子,成为后来的汉武帝,离不开馆陶公主的大力推荐。她想通过联姻的方式,将自己女儿推上皇后的宝座。在被栗姬拒绝后,小刘彻就成了馆陶公主理想中的女婿。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对于她是如何选中刘彻的过程,描写得都极为简略。好像除了太子刘荣,馆陶公主理所当然的就应该选择刘彻。要知道,除了刘

  • 汉文帝仅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馆陶公主

    条条大路通罗马,女人成功途径多。有的女人背景一般,完全靠自己打拼,成为后宫主宰,皇帝专宠,进而权倾天下,如慈禧太后、武则天、杨玉环。有的女人关系硬、有资源有后台,轻轻松松上位,成为后宫老大,如清朝的隆裕太后和我们本文说的馆陶公主刘嫖。馆陶公主之所以受皇帝宠爱,是因为有个给力的母亲。换言之,那个年代是

  • 绛侯公主和馆陶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为何两人的待遇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馆陶公主

    汉文帝一共只有两个女儿,但是两个女儿自小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馆陶公主生前受到待遇极高,受到多方宠爱,而绛侯公主却几乎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卒年都没有记载下来,同样都是亲生女儿,为何两人的待遇相差如此之多?馆陶公主的母亲是当朝皇后,是为嫡传,而绛侯公主只是庶出,甚至后世都没有记载她的母亲是谁,

  • 才女班昭去世,既非皇帝更非皇族,为何专权太后素服举哀送葬?

    历史人物编辑:梦想美食标签:班昭

    历史的尘埃,遮不住群星璀璨!“明月揽西楼” 邀您看故事、学历史、知得失!公元117年,北风呼啸的洛阳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的东汉太后邓绥,一身素服、一脸哀容的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方…………。难道是国丧?可即使皇帝驾崩,以邓太后身份也断然不会亲自举哀送葬。原来邓太后哀悼的,是她此生最重要的闺

  • 班昭为兄请命,续写汉书,著作女诫,史上最全才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班昭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先问大家两个小题目。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都有谁?肯定有人会脱口而出,最早的史学家《左传》、《国语》作者左丘明,撰写《三国志》的陈寿,《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最著名的史学家莫过于《史记》编撰者司马迁了。有谁能记得《汉书》的整理者,我国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再问一个问题,我国史上著名的女